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穿越之茶言觀色小說>穿越之茶言觀色最新章節列表 >穿越之茶言觀色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穿越之茶言觀色-第一百三十一章 影響
更新時間:2011-03-19  作者: 坐酌泠泠水   本書關鍵詞: 古代言情 | 穿越之茶言觀色 | 坐酌泠泠水 | 坐酌泠泠水 | 穿越之茶言觀色 
正文如下:
坐酌泠泠水作品

簡介:正文

收藏好書,發表原創

穿越之茶言觀色正文

歡迎您

當杭州的對聯宣傳進行得如火如荼時。麗正書院的王文宣正自豪地站在書院門口。

紹興麗正書院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書院,從唐朝中葉起,紹興麗正書院作為當時全唐十七座書院之一,成了浙江最有名的書院。跨越宋、元兩朝,到這明朝時麗正書院仍然辦得紅紅火火,為浙江培養了無數人才。

所以能得恩師一代大儒張昱的青眼,在他四個月前去京城辦事時托以重任,成為麗正書院的學正,王文宣深感榮幸,立志一定不負恩師重望。

因此這四個月來,王文宣兢兢業業,并且嚴謹治學。他提出的教育理念是,讀書要專心致志,學習要心無旁騖。因此,他在這段時間內對書院進行了徹查,學子們與四書五經無關的東西,統統不許出現在麗正書院里。

然而,這幾日王文宣卻發現,學生們上課有些不專心,課堂上常常神游天外,被提問時一臉茫然。便是平素學習最是認真的幾個學生也如此時。王文宣知道,情況不對了。

他緩步走到教舍,想通過教授們了解一下學子們不思學習的原因,推門進去,卻看見教舍里的幾個同仁,一個個也跟學生一樣,或皺眉沉思,或閉目凝神,或念念有詞,或唉聲嘆氣……

“你們這是怎么了?”王文宣不禁問道。

“見過王學正。”幾位教授這才如夢初醒,站起來對王文宣行禮。

“我看你們神情不對,還有,學子們也都不思學業。哪位來給我說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文宣見大家都肅穆而立,默不作聲,點名道:“張教授,你來說說。”

“這……我們一定好好教導學生。”張徹拱身答道。

“嗯?”王文宣威嚴地用眼光一掃,“莫不是諸位看山長不在紹興,而某資格尚淺,管不動諸位?”

此話甚重,各位教授不禁冒了冷汗。他們雖有一身清高傲氣,但是人都得吃飯養家,他們又家無恒產,背無靠山,身為舉人卻出仕無望,探得這麗正書院的山長張昱曾為朝庭高官,門生甚多,京中人脈甚廣。因年事已高才到紹興賦閑養老,所以他們都到書院求了教授之職,希望能得山長青睞寫信為其舉薦。這王文宣是山長學生,山長走前對他委以重任,可見山長對他的信任。幾月相處下來,他們倒也看得出王學正品行高潔,于書院的管理認真負責,能力頗強。只是,他對學子們的學習內容太過拘束一事,讓幾位教授稍不茍同。

張徹趕緊從他的書案上拿出一張紙來,恭敬地遞給王文宣。

“茶字草木人人茶茶人……兩舟并進,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王文宣念罷,皺眉沉思道,“這是……”

“這是三日前書院一學生從杭州帶回來的五個上聯,說是杭州新開業的歸園茶居所撰,一月內在全國征求下聯。”張徹回道。

“王學正,這五個上聯,非當世大儒不能擬之,必會在全國學界引起轟動。如果我們書院能對出下聯來,與大儒齊高,這對我書院的名聲大有好處啊!”書院的周夫子連忙勸說。希望王文宣能看到此事的好處,免得大家被責罰。

他們都是書院的先生,名聲不是太響,很希望就此成為這茶居的會員,以便能有機會跟當世大儒們攀上交情。所以拿到這些上聯后,一個個都在絞盡腦汁想下聯。大概學子們也一樣的想法,所以大家在學業上就有些不專心。

“科舉取士才是正道!商人逐利之舉耳,卻能亂爾等心志,如此怎能教書育人?”王文宣卻怒道,“夫子尚且如此,難怪學子們都不安于室,如兩日內爾等不能整治學風,每人罰俸半月。此事等山長回來吾自會上稟山長。”說完,王文宣拂袖而去。

教授們你看我、我看你,末了個個搖頭。周夫子嘆息道:“王學正為人正直,治學嚴謹,就是太過……唉!”他看了看其他同仁,沒再說下去。

第二天早上王文宣正想去看看學子們的情況,仆役來傳話,說山長有請。

王文宣大喜,嫌轎子太慢,騎了馬急奔張昱府邸。到那里經仆人引領進了院子,王文宣見已年愈古稀的張昱正坐在院中飲茶,紅光滿面,精神矍鑠,欣喜地施禮道:“見過山長。山長一走四月,學生甚是掛念。”

張昱抬頭撫須笑道:“子建來了?來,坐,嘗嘗我從杭州帶回來的好茶。”

王文宣在張昱對面端正地坐下。看張昱要親自給他斟茶,忙站起來,連稱“不敢”。王文宣從心底里敬重自己這位老師,平素執禮甚恭。

王文宣見老師從壺斟出的茶湯色澤紅艷明亮,撲鼻一股香味,似果香,又似蘭花香味,還帶有一絲蜜香,甚是好聞,不禁奇道:“山長,此為何茶?”

“這是歸園茶居所制紅茶,因邀我為他們所征下聯作評點,特送了一斤予我,聽說有養胃及延緩衰老之功效,尤其適合老人喝。如子建喜歡,呆會兒帶幾兩回去。”

“歸園茶居?好像在哪兒聽過這……哦,想起來了!山長,就是這茶館,征什么下聯,搞得書院里的學子和教授們都不能專心學業。您怎么……”余下的話王文宣沒敢說,他很奇怪山長這一代大儒,怎么會跟那些逐利的商人牽扯到了一起。

“哈哈,子建哪!‘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說的是什么意思啊?”

“啊?”老師怎么考上學問了?王文宣很是詫異,不過還是老實回答:“回老師,這兩句出自《學記》,說的是在規定的時間傳授正課,課外應有休息、游戲和作業;正課固然重要,課外活動也是不可少的。”說到后面,他忽然明白老師指的什么了,聲音漸漸低了下去。

“是啊。如果學習的內容被限制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這樣培養出來的學子就是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即便能考上科舉,作了官,也是個思想僵化迂腐之人,必將百無一用。”

“是,老師,文宣受教了。”王文宣站起來恭敬地聆聽聽老師的教誨后,深深施了一禮。

“呵呵,坐吧,坐下說話。”張昱笑道,“這次老夫回來時到了杭州,見到幾位老友,他們都還身體康健,跟老夫一起都被邀為歸園茶居的評委。這歸園雖為茶居,建造園藝卻巧奪天工,極為雅致精妙。最為難得的是它準備在各地開分店,并都只對文人雅士開放,子建啊,大明文化之興盛與宣揚必得要有一方凈地啊!子建你可知道,前段時間那首《卜算子詠梅》和《桃花詩》是何人所作嗎?”

“聽說是一個跟寧王交好的叫劉青的年輕公子所作。”這個王文宣倒聽說過。

“這劉青劉子衿,就是歸園茶居三公子之一啊!”

“啊?這兩道詩竟是一商賈所作?”王文宣大吃一驚。

“所以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所言必為至理也!”張昱也甚是感慨,又道,“此次五幅上聯,也均為劉子衿所作。”

“什么?”王文宣這下更為吃驚了,“學生還以為,這對聯是當世哪位大儒所擬呢!”

張昱撫著胡子,點點頭:“此次,讓書院的教授和學子們都去應征吧,只要對出好聯,書院就出錢送他們到杭州參加歸園茶居的開業慶典,與名士們一起作詩聯對飲茶,這也是對他們才學的一種勉勵啊。”

“文宣必盡心辦好此事!”王文宣恭敬地站起來答道。

張昱微笑頷首。

而此時,掀起這場風浪的劉青,卻正悠然自得地坐在她杭州西湖畔的透月軒里一邊喝茶一邊看書。

動久思靜。靜久思動。

其實前世劉青是個喜歡安靜的人,除了每年出去旅游一趟外,不上班時就宅在家里。這一世七年呆在西山村,所以能四處走走她很開心,但這段時間以來在寧王府經歷的一場讓她精被力竭的感情風波后,又四處漂泊了這么久,她特別渴望能有一個地方讓她能好好靜靜地呆上一段時間。

這透月軒臨湖而立,風景絕佳,鬧中取靜;生活上被李植安排得甚是周全,無須她操半點心;閑暇時又有兩位好友偶爾一晤,談天說地,赤誠以待。劉青從家鄉出來這半年多,心身從未如此放松過。所以到杭州四天了,她連獅峰山的龍井茶園都沒有去看,整天呆在歸園里,除了教教姑娘們茶藝,吃完飯后跟陸李兩人喝喝茶聊聊天,她便把自己關在透月軒里,看看書,喝喝茶,垂垂釣。她的院子有小半是臨著西湖的,在綠茵茵的草地上坐下,身旁垂柳依依,眼前是剛出水的小荷葉,耳邊是偶爾一聲早醒的蛙鳴,五月的陽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心身俱寧。便是連小懶也喜歡這地方,常常從芥子里蹦出來溜達溜達。

歡迎您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