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錦程萬里小說>錦程萬里最新章節列表 >錦程萬里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錦程萬里-第七十一章 故人的下落
更新時間:2019-11-14  作者: 油煎番茄蛋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錦程萬里 | 油煎番茄蛋 | 油煎番茄蛋 | 錦程萬里 
正文如下:
貞錦依又對岑水生說道:“我那里還有兩本書,正是春子用得著的。明兒你們到織造局來一趟,我拿給你們。”

岑水生連忙拒絕:“三丫頭,可不能再要你的東西,我們是來看你的,不是要東西來的!”

貞錦依曾托人帶過東西給姥姥家,舅舅家的人雖從未來過,但姥姥和舅舅舅媽每次必有回禮帶回來。

她心里感動,解釋道:“那是考學用的書,全省的讀書人都要看呢,春子考學可少不得。這個你們可不能推辭。”

岑水生嘆道:“真是多虧你想著。要說春子能讀得好書,也都是靠著你呢。先時你讓繡珠帶回去的那些書本兒。鄉里的先生看了都愛得不得了,借去抄了好幾本。如今不光岑右、貞陽,周遭幾個鄉都用的是那個本子呢。”

當年貞錦依知道遲早要去省城,緊趕慢趕抄錄了的兩份《千字文》《紅葉經》,抽空到織坊交給了貞繡珠,叮囑她有空回家時,送一份到舅舅家,自家留一份,定要跟舅舅和阿爹說,讓家里男孩子們都去讀書,尤其是春子和正月年紀還小,正當啟蒙的好時候。

另外還把買來的紙筆以及自己積攢的一些銀錢也交給了大姐。

貞繡珠一口應承,后來不僅把她給的東西全都帶到,而且還自己出錢又添置了些上學要用的,給了兩邊的男孩子一人一份。

只可惜那時舅舅家才種了桑田,冬子讀到第二年春天,看著家里大人們養春蠶忙得一個整覺都睡不成,實在沒法安心讀下去,停了學回家幫忙。岑水生原說收了繭還叫他回去讀書,然而田里又種上了兩熟稻,家中仍是缺勞力,冬子只得綴了學。

至于貞家的男孩子們,若非貞繡珠再三督促著,只怕貞三更連一個人的學費都不想交。

到頭來兩家都是只有一個孩子上了學。

說到大姐,貞錦依又問:“我姐呢?你們上來要從她婆家經過,可打聽她如何了?”

這話一出口,就見這父子二人神色一下子黯淡不少。

冬子深吸一口氣,正要說話,卻被岑水生連使眼色止住。

看兒子別過頭不說話,岑水生方才放緩語速對貞錦依說道:“我們來時,也順路到繡珠那里去過一趟。她婆家……她婆家嘛,總比咱們鄉里富裕些。”

這是說的婆家的家境,卻不是貞繡珠的生活。

貞錦依立即追問:“這么說,烏家待我姐姐并不好?”

屋中又是片刻寂靜,冬子到底年輕些,見貞錦依盯著他,終于忍不住說道:“烏家說她沒生養……”

“我姐嫁過去還不到兩年,有幾對夫婦是這么早生養的?”貞錦依憤然了,這也嫌棄得太沒有道理。

岑水生勸道:“老年人巴望著抱孫子也是有的,繡珠的男人又是家里老大……”

冬子扁著嘴插話:“我看是嫌大姐姐嫁妝少了,沒能如他們家的愿,尋些借口罷了!”

原來如此。

大姐的嫁妝為何會少,貞錦依心里再清楚不過:姐姐在織坊幾年,但凡存下點錢物,多數都送回了娘家。

貞家的脾氣,得來錢要么存在箱子底,要么就是花在兒子身上了。想來她出嫁時,貞三更并沒有給她置辦什么像樣的東西。那時貞錦依沒能回去送嫁,靠著平日做些零活積攢的一些錢,好歹置了套首飾,又親自繡了幅喜帳,托人給姐姐送了去。

但娶她的那家人大約以為她多年在郡府做工,應該存下不少嫁妝,結果卻頗為失望,因而心里不痛快吧。

為了個嫁妝就這樣,這家人的品性也不怎么樣。真不曉得貞三更是怎么為女兒挑的夫家。

岑水生見她不快,試圖轉移她的注意力,忙從搭褳里掏出一個信封遞給她:“這個你看了定然喜歡!”

貞錦依一看封皮上的字,果然轉慍怒為驚喜:“經二姑姑的信!阿舅,你見著她們了?”

當年繡坊出事,貞錦依從良三娘子及珞家那里都打聽了些消息,知道坊里舊識們都安然度過那場麻煩。

但畢竟是曾在一處的,且她內心里總覺得這事也有自己的責任,后來又設法打聽過她們的狀況。

帶家退出繡坊沒多久,紛家接下了繡坊的領帖,紛姑姑從代管變成了名正言順的紛家派出的坊主姑姑。陵錦佑等原屬帶大娘的學徒都改在了紛姑姑門下,繡坊重新安定。

但不知怎的,前年又聽說經二姑姑等人離開了繡坊。

那時貞繡珠已回家待嫁,貞錦依離開埠寧又太久,竟無法在那邊找到可以通消息的人。

她只得帶信給舅舅,托他幫忙在郡府打聽經二姑姑等人的下落,沒想到這回他不但找到了人,連書信都帶來了。

岑水生在一旁補充道:“自打你說要查尋郡府繡坊的舊人,我但凡上郡府都想辦法打聽來著。你們繡坊自上回那樁事之后,整條巷子管得跟鐵桶似的。從前你姐姐在里頭,我們還好去探問探問,你姐姐嫁了,我們都靠不上去了。

郡府街上凡是做絲繭綢緞生意的鋪子商行,我都去問過,聽說過紛家接下了繡坊,絲坊都沒了人了,這些先前都告訴過你,只是打聽不著姓經的或是姓績的工匠在做啥。倒是他們看我家絲繭好……唉,我又說遠了。

說來也是老天爺幫忙,這回我到郡府城里賣絲,正巧在棧房遇上個專和這幾個郡的繡坊絲坊做生意的客商。跟他聊起這些事來,他竟曉得你經二姑姑的事,說是到了相鄰的昌溪郡的府城,被那里街上的一家制衣坊請了去。他因認得你經二姑姑,在那邊遇見了,還說過幾句話。

我趕緊請他將我帶到了昌溪,那了哪家坊里才知曉,你經二姑姑從坊中出來,先在埠寧待了一陣,后來就在這家民戶做掌案的,那姓績的娘子也和她在一處。你說說,不過就在鄰郡,隔了才幾十里路,我們只知在埠寧找,竟然都不曉得!”

幾十里路,沒有郵政,沒有電話,沒有高鐵,跟相隔千里區別也不大。

貞錦依懶得再腹誹這個社會的交通和通訊,這時候只能感謝老天有眼。

她急忙拆開封皮。

信是經二姑姑托人寫的,明白貞錦依還記掛著故人,經二姑姑在信里把她所知道的人的下落統統寫了一遍。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