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

第154章 道不同也能合謀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第154章道不同也能合謀_wbshuku

第154章道不同也能合謀

第154章道不同也能合謀

次日,劉備再次見到了沮授。

“請劉長史遣人回報盧將軍,明日沮某與魏郡審正南將攜廣平之民助朝廷平叛,請盧將軍派軍接應。為保老弱不受黃巾劫掠,沮某會讓城內百姓皆著黃巾,也請盧將軍莫要誤會。”

沮授還是那個冷漠的樣子,看向劉備的眼神如同看牛馬:“此外……長史要為盧將軍籌糧,此事便算是沮某代勞。但沮某也有事請長史代勞……”

不過,這次說話倒是客氣了些。

劉備點頭:“沮別駕有何事,但說無妨。”

“明日沮某將城內百姓帶出后,郭典存于廣平之糧必會引得鄴縣黃巾賊來此攻城。沮某欲趁其攻打城池時從后襲之。”

沮授點頭直說:“但沮某兵力不足,需請劉長史借兵。”

“借兵好說,備可以把自己也借給沮別駕……”

劉備朝著沮授裂了咧嘴:“只是……不知沮別駕所說的從后襲擊,是襲黃巾,還是襲郭典?”

沮授面無表情看著劉備沒說話。

“哦,是備問錯了……應該是,若有黃巾賊里應外合殺了郭太守,備當如何保住城內糧草?”

劉備點頭換了個問法。

沮授幽幽一嘆,說了實話:“城內糧草便是任黃巾奪去又何妨……沮某可以讓廣平各家都捐家中存糧以補盧將軍所需。但若要讓人捐糧,便得先解了廣平之患……”

“如劉長史所言,郭典和城內糧草會不斷引來黃巾,此患不除,各家便不敢帶兵離家助盧將軍討賊,也不敢捐出存糧。”

“因此,沮某已讓審正南以籌備守城軍需為由,在廣平城內外多備干柴等物……只待黃巾賊攻入城內之后便舉火焚城。”

“此事需精兵強將可為,只是沮某家中兵弱,劉長史麾下兵士隊列齊整行軍無聲,正是行此險要之事的好兵。”

這沮授用謀挺毒辣啊。

他是想把黃巾和郭典一起封死在城里,一把火燒光。

為此他讓審配在城內外都準備了引火之物——需要守城的時候確實會提前準備大量干柴,因為困在城內是很難補充木柴的,沒提前準備就得大量拆房子取木頭。

但這就意味著,沮授是打算內外一起發動,快速以大火封城,將戰果最大化。

也就是說在城內放火的人多半是回不來的。

所以沮授找自己借兵。

“沮別駕是想讓我袍澤入城,然后將他們一起焚于城內?”

劉備索性直接問了出來:“為何不直接襲殺郭典,取糧于盧將軍處,也好行招撫之事……無論是黃巾還是兵士,那都是我大漢青壯……”

“劉長史有仁德,不愧是樂先生弟子,沮某敬之。但劉長史可知小仁與大仁有別?”

沮授微微搖頭:“若是不讓黃巾因搶糧而受重創,他們便會一直搶糧……若是不讓黃巾知道攻入城內可能會全軍被焚,他們便會繼續攻城。一味用招撫寬和之道,便會使得軍在而賊定,軍去而賊復起……”

“盧將軍從前平定九江、廬江二地皆是如此……他在,則蠻人不反;他一走,便立刻復亂。”

“亂民為求盧將軍之食,一時間像是從了招撫……但盧將軍卻不可能久居此地。待朝廷大軍一退,黃巾復起,我等長居此處之人又要如何相抗?”

“僅施以征伐殺戮,亂民會決死相抗。但若僅施以寬和仁恕,亂民便不知敬畏……”

“再說……朱將軍在潁川被黃巾所敗,若不能快速使黃巾大敗一場,則諸賊都會以為黃巾已比朝廷強盛……此必使諸賊并起,州郡久無寧日,那又要死多少人?”

“劉長史,殺人放火未必是毒,救人招撫也未必是仁,恩威并用才能長治久安。”

沮授一口氣說了許多,想來這確實是他真實的想法。

每個人觀念不一樣,沮授的觀念其實沒有錯,他也不是說要一味殺戮,只是更多建立在如何快速使本地安寧的基礎上。

畢竟沮授是本地豪族,也是傳統士族——是將自身視為統治階層的。

如果廣平沒了郭典這個吸引仇恨的太守,城池也被燒了,大股的黃巾當然就不會來了。

滅掉大量黃巾以作威懾,表現出即便付出極大代價也要滅賊的態度,那本地民眾也都會老老實實,從賊的少了,廣平的豪族也就安全了。

同時,還能因此建大功,滅掉大量黃巾的大功。

只不過……想讓廣平安全,卻讓劉備的人去干必死的活兒,沮授這是想空手套白狼,而且沒把劉備的手下當人看。

這也正常,大多數士族都這樣,擁有特權且壟斷知識的人,大多都不會將黔首視為同類。

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道。

“若要長治久安,靠的不是當權者的恩威,而是庶民的飽暖。”

劉備其實很理解沮授的想法,但卻不可能讓袍澤送死:“人要吃飯,吃不上飯就得去搶……什么恩威都沒有一口飽飯好用。沮別駕,郭典該殺,城池該燒……但那些糧食卻不能燒。”

劉備很清楚,屠殺或焚城之類的威懾,根本解決不了黃巾問題,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郭典有數千兵馬在手,又是太守,且郭典手中的糧食是巨鹿郡的糧稅,有天子征糧的詔令在前,郭典是可以不供軍糧的,盧將軍也無法言其罪。”

沮授嘆了一聲:“呼……劉長史想保住糧食,可郭典不會交糧,且黃巾也必會來攻……而且郭典知兵,平日長居城中軍營,待兵士頗厚。沮某請教長史,如何既保糧又殺郭典?”

“沮別駕,既然要讓城內民眾攜糧而出,那遷移民眾之事便交給你,張郃會帶你去見盧將軍。至于殺人放火保糧作戰之類的事,沮別駕未必有我擅長,且將我引薦給郭典,我來做就是了。”

劉備笑了笑:“在別駕眼中,民是民,士是士,賊是賊……可在備眼里,賊也是民,民也是士,士也是賊!所有人都可以是黃巾賊……我也可以是。”

沮授皺著眉頭看著劉備,再度搖頭:“劉長史,你此念,乃亂天下之根源!”

“……或許吧……”

劉備點頭承認:“可這天下,不是早就已經亂了嗎?”

次日,郭典以盧植正在索要軍需為由,下令廣平城內居民向廣宗送糧。

全城男女老弱都被郭典的部下與仆役趕出了家門,郭典也沒給百姓分發糧食,而是讓他們攜自家糧食去廣宗城外。

能住在城內的,其實都不算是真正的黔首,而是商販、自耕農,以及傭奴家庭,也有部分官宦人家。

豪族其實是不住城內的,大戶豪族一般都在城外塢堡——不是因為塢堡更安全,而是因為若在城內做不了主便只能任人宰割……

就像現在廣平城內居民一樣,說讓你出城你就得出城,否則就會被視為黃巾奸細。

官宦人家當然沒被驅逐,庶民和士族待遇當然是不一樣的,不僅沒被驅逐,而且還向各家派了人慰問,請各家齊心協力共同進退。

郭典待民刻薄,但并非一無是處,否則他早就被人宰了。

他對待士族和麾下將士非常親和,甚至可以說是頗有恩義,常幫助士宦人家,在士族中名聲挺好;對兵士也向來大方,錢財賞賜頗厚,還常常同吃同住,確實能得兵卒效力。

城內庶民百姓當然不愿離家,更不愿往廣宗城外送糧,個個奔走嚎哭,但在郭典手下兵士的刀劍逼迫之下還是不得不出了城。

幸好有沮授這個本地大戶從旁輔助,沮授在冀州名氣很大,在廣平更是首屈一指,百姓們好歹算是跟著沮授去了廣宗。

劉備籌糧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一半,沮授見到盧植后,將這些百姓說成了是幫劉備運送糧食來此,也算給了劉備面子。

其實和沮授這種聰明人配合還是挺愉快的,不管是不是理念不合,至少人家會先配合辦事。

在轉移民眾之后,劉備在沮授的引薦之下,帶兵“支援”郭典。

原因當然是劉備受到了盧植的迫害,強迫劉備捐糧捐藥,還以莫須有的罪名威脅,為了避免破家舍業,只好來和郭太守抱團取暖。

郭典對劉備來投頗為欣喜,畢竟劉備手里這一千精銳一看就知道戰斗力不凡。

但郭典確實通軍略,而且很謹慎,他沒讓劉備的部隊入城,只讓劉備在城外扎營,與審配帶來的魏郡騎兵營一左一右形成雙犄角。

其實這倒也不是因為完全不信任,在城內不缺人的情況下,全員披甲的精銳確實應該安置于城外。若是被困在城內出不了門,甲士和騎兵發揮不出威力,那就太浪費了。

郭典還是讓劉備帶了百來人的衛隊入城的,衛隊長是張飛。

張飛現在已經及冠了,他父親為他表字益德。

——飛指升騰高漸,益德二字取自《周易》的益卦,是修身惠下德行高遠之意,不是長翅膀那個翼。

張飛現在確實也算是修身有成,不僅待人有禮,而且還很受兵士們尊重。

畢竟張益德現在也算文武雙全,雖說書讀得不咋地,但藝術家氣質相當足,若不是因為長得過于膀大腰圓,指不定還能算個風雅名士……

而且張飛還沒有那些名士的壞毛病,不僅一言九鼎說到做到,并且既不沾賭又不沾毒,也不惹事生非,天天在家搞藝術創作。

當然了,在張飛自己看來,他最擅長的事還是殺人放火。

一入城,劉備便去向郭典提及了新的軍情——鄴縣張梁正在向廣平進軍。

這并不是假情報,鄴縣黃巾本來在與魏郡郡兵作戰,眼下已經解決了魏郡的軍隊——實際上是張梁收編了魏郡的郡兵,這情報是左沅弄到的。

郡兵也是人,而且內地的郡兵很難得到軍爵,沒軍爵,家里就仍然要交稅……結果大部分郡兵都臨陣投了黃巾。

其實各地黃巾大方也是如此,每個大方都有郡兵去剿,但河南河北恐怕有一半郡兵都臨陣投了黃巾——沒人是傻子,當官的發幾個錢就想讓人賣命,但眼下錢根本買不到糧食,反而投黃巾是真能吃上飯的。

那些戰斗力比較強的黃巾甲士,其實都是從郡兵中選出來的。

當然,招的人太多,也使得張梁這邊糧食消耗太大,眼下鄴縣的糧食多半快要耗盡了,張梁要另尋地方取糧。

廣平有大量百姓攜糧往廣宗,這事瞞不住人的,而且手里得了有戰斗力的部隊,張梁也要打通廣平以救援廣宗。

郭典便趕緊讓劉備和審配協助安排城防。

而張飛便在和審配交流經驗。

審配顯然是不怎么擅長放火的,他布置的那些物資在張飛眼里位置很不合適。

木柴在城內市場堆放著哪能及時搬運,木柴肯定得堆在墻根和上城墻的梯道附近,最好還提前澆點油,免得用的時候不易燃。

而且城內兵站要隨時準備大量炭火,晝夜不息,畢竟隨時都有可能作戰,要隨時準備,并且用火光嚴密監控以免城內奸細靠近。

桐油和硫磺等物也不能放在庫房,守城時易燃物資在倉庫里可不好取用,得放在城門洞與兵站附近,又能避免日曬又能在必要時快速封鎖城門。

城內沒了庶民,要運送物資是很麻煩的,將物資放置在士兵最多的地方確實更合理。

這樣一來,只要有人攻城,士兵就能快速取用物資,無需往來奔跑。

上城墻的梯道、城內兵站、城門其實都在同一個位置,這也是守城時最緊要的地方。

審配聽得連連點頭,直呼專業。

審正南確實是個直性子,經常三言兩語就動怒,但對專業人士還是很尊敬的,當即便請郭典按張飛的建議重新布置城內物資。

郭典見狀頗為贊賞,這些布置看起來很符合長期守城的安排,能提高作戰效率,而且這地方是郭典自己的人守著的,也不至于出什么狀況。

不過……或許是郭典手下的部隊對炭火管理不善,就在當晚,城門兵站就不幸失火了。

殺人放火這種事,張飛確實是專業的,這次放火都沒人發現他的行蹤——當所有引火物的位置都是由放火的人布置時,這火燒不起來才是意外。: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