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

第四百一十四章:會盟

風起明末第四百一十四章:會盟_sjwx

第四百一十四章:會盟

第四百一十四章:會盟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崇禎十五年,正月初一。

鳳陽城東,萬民軍大營之中,一片沉寂。

李巖神色陰沉的靠坐在座椅之上。

這些時日以來,前線的情況傳來的幾乎都是不好的消息。

“漢中軍輜重隊統一采用四輪馬車,護衛隊盡皆裝備那種自生火銃,還配有虎蹲等小炮。”

“我軍一經出現,漢中軍輜重隊便立即解鞍撞車,將馬車當作城垣遮蔽,分作許多小陣,將我軍隔絕在外圍。”

“我軍騎兵稍一離近,便會遭遇銃擊。”

“漢中軍火銃犀利,連綿不絕,根本難以抵近。”

“就算抵近,漢中軍輜重隊內還有能打散彈的虎蹲炮安置在車上,一炮擊發動輒死傷十數人。”

老回回馬守應坐在一旁,他的面色很差,唉聲嘆氣的訴說著。

馬守應麾下的起兵最多,經驗也最豐富,所以李巖將這種大規模的騎兵作戰指揮權是交給了馬守應的。

“漢中軍自亳州、過蒙城一線運糧,屯糧于懷遠城中。”

“漢中軍于沿路設置堡壘,同時還安排了一營兵馬巡邏護衛周邊。”

馬守應愁眉苦臉,沉聲道。

“漢中軍修的堡壘外形很是奇怪,不同于一般的城池,漢中軍堡壘呈五角星的形狀修建,堡壘守軍多用火銃,配備不少小型火炮。”

“我軍進攻堡壘,無論從何處進攻,皆要同時遭遇兩面以上的敵人銃擊,我軍盡數騎兵,缺乏攻堅手段,實在難以攻克。”

“不過就算我軍大部進攻,恐怕也十分艱難。”

馬守應嘆息了一聲,這些時日在漢中軍的手下,他沒有少吃苦頭。

自他起兵起始到如今,何曾打過如此憋屈的仗。

單純的憋屈,有力卻是使不上勁的憋屈。

李巖看著手中的繪制漢中軍堡壘的文書,也是一直是緊蹙著眉頭。

打了這么久的仗,他自然是能夠從這些堡壘的布置看出門道。

這種堡壘的設計就是將普通城池延伸出去的塔樓變尖銳,墻壁再低矮一些。

“陳望,當真大才。”

李巖放下了手中的圖稿,不由感嘆了一聲。

“這種棱堡放在其他人的手中沒有多少的作用,但是放在陳望的手中卻是能夠綻放光彩。”

底寬而頂窄,謂之“棱”。

棱這種形式的城墻,千年以前便已經有之。

多面防守,千古以前便也已經有之。

但是千年之前可并沒有火器。

哪怕是現在,陳望麾下的那些火器也不是所有營鎮都能夠擁有。

漢中鎮下的海誓銃,不僅裝填速度極快,還可以裝配刺刀,使得軍中可以直接剔除掉負責保護的長槍手,火力因此大增。

漢中軍的銃兵訓練有素,可以進行長時間的輪射而不發生混亂。

接戰之時,漢中軍銃兵軍陣長長可以銃聲不絕,連綿不斷,加上火炮的輔助,敵軍還未沖至近前常常便已經崩潰。

李巖站起了身來,從桌面之上拿起了一把火銃。

如果陳望在這里的話,一眼就能看出來李巖所拿的火銃正是他鎮下列裝的海誓銃。

“軍械局那邊怎么說?”

軍械局,是李巖設置在鳳陽的軍工廠。

在攻下鳳陽完成了割據之后,李巖便改革軍器局,試制自生火銃,將統治范圍所有的工匠都召集到了鳳陽內城中,專門來為萬民軍打制兵器。

“軍械局幾經整改,如今倒是能夠勉強仿制出海誓銃。”

袁時中就坐在馬守應的旁側,聽到李巖詢問,當下回答道。

“但是海誓銃這樣的自生火銃,所用簧片對于材質要求極高,點火率很低,這一點不如普通火銃多矣。”

這些時日的交戰,雖然一直以來失利都是他們。

但是也不是全然沒有收獲。

此前幾次和漢中軍的交鋒,都是正面大規模的交鋒,每一次他們都以失敗告終,沒有一次能夠擊敗過漢中軍。

因此對于漢中軍中列裝的海誓銃根本一無所知。

而這一次,多數的交鋒都發生在漢中軍的補給線上,所以多少還是繳獲了一些海誓銃。

有了仿制對象,很多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

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技術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不容易攻克。

“軍械局正在想辦法解決這一難題,還有就是銃刺的問題,軍械局制作的銃刺的強度不夠,常常容易折斷,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問題……”

李巖看著手中恍若工藝品一般的海誓銃,刺刀倒映出冷森森的寒芒倒入李巖的心中,也讓李巖的一顆心越發的冰冷。

漢中軍的甲堅刃利、火器犀利,勝他們數倍。

正面交鋒幾乎沒有半點的勝算。

這些時日漢中軍進攻鳳陽城,借助著火炮,根本不給他們半分的機會。

昨日晚間塘馬回報,漢中鎮的援軍已經抵達了鳳陽西面的懷遠城。

漢中鎮的援軍共有四營兵馬,超過一萬兩千人,皆是打著漢中鎮的旗號。

塘馬拼死送回來的情報,顯示這些兵馬都是漢中衛的衛軍。

但是誰家的一個衛的衛軍正兵能夠有四個營一萬兩千人。

而且誰家的衛軍裝備比九邊營鎮的戰兵穿戴的還好,更不用提送來的情報稟報。

這支衛軍同樣列裝著海誓銃,有七成以上的軍兵都是銃兵。

如何應對這樣的部隊,李巖真是毫無半點頭緒。

正面交鋒,漢中軍的火力從遠至今一直覆蓋而來,很多時候還沒有抵近一半的路程,各軍便已經損失頗大,士氣同樣也損耗極重,往往已經趨于崩潰。

而若是不沖鋒,漢中軍又有大量的火炮,可以遠距離完成打擊。

沖也不是,戰也不是,根本就沒有辦法。

就算真的抵近了,漢中軍還有一支幾乎武裝到牙齒的重甲部隊。

當真是……

難越關山……

李巖的心中不由的再度感到一陣挫敗。

陳望完全預料了他的手段。

其實這也才合理。

陳望征戰多年,先隨曹文詔、后跟洪承疇,此后又在孫傳庭、楊嗣昌的麾下任為大將,統鎮一方。

至今已經贏取大捷十數場,所向之境無不披靡。

他現在所走的道路,本就是陳望原先安排好的道路,所能做的選擇極為有限。

陳望怎么可能會對他沒有防備,自然可能沒有了解。

李巖握緊了手中的海誓銃。

如今的陳望,已經逐漸顯露出權臣的模樣。

山東、湖廣兩省營兵,都在陳望的節制之下。

孫傳庭已死,按理來說,山東的兵馬沒有了節制,只會退守重鎮,等待新任的督師或者巡撫調動。

但是情況卻是一直以來怯戰的劉澤清,帶兵南下開始進攻呂梁山。

高杰、惠登相、馬進忠這些營鎮,本就和陳望關系匪淺,也開始淮河一帶靠近。

明明在邳州新敗,現在卻又再度進軍而來。

如此種種,足以證明是陳望在指揮著他們。

而且被陳望安排鎮守徐州的高謙,也是領兵東出,進圍呂梁山。

若不是有水師的優勢,賀一龍帶的兵馬恐怕都要盡數折在呂糧山上了。

在排兵布陣之上,李巖看到了很多孫傳庭的影子。

陳望不斷調兵遣將,一點點的擠壓他們能夠活動的空間。

李巖揉了揉有些發漲的太陽穴,問道。

“張獻忠領兵到什么地方。”

袁時中走上前,在指著輿圖之上南京的西面一些回答道。

“張獻忠已經領兵進抵滁州的全椒,兵馬約有十萬眾,水師戰船有六十余艘,現今停靠在我軍的港口處。”

袁時中的臉色有些不好看,忍不住提高了一些聲音,罵道。

“張獻忠那個狗攮的,要我們給錢給糧,說是從武昌一路趕來,輜重落在了后面。”

“要是說只是糧草還好,他們一路北上,糧草供應交給我們可以,但是還要二十萬兩白銀,簡直就是獅子大開口。”

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左金王賀錦在聽到了張獻忠的名字后也是直接冷哼了一聲。

“張獻忠這只黃虎,胃口向來大得很,狼心狗肺的東西,闖王還在的時候,都號令不動他,明面一套,背地里一套。”

“當初在延綏鎮,他犯法當斬,是陳洪范陳將爺開恩,放了他一馬,救了他的性命,結果后面遇到陳將爺的時候,他打的比誰都賣力。”

爭世王劉希堯坐在一旁,也是沒有半點好臉色,對于張獻忠的行為也是不恥。

“官兵追著我們一路打殺,之所以能堅持這么久,靠得就是相互的提攜。”

“羅汝才和張獻忠,過命的交情,沒有羅汝才幫他張獻忠,他張獻忠都活著走不出陜西和河南。”

賀錦被劉希堯的話激的也是有些煩悶,冷聲道。

“張獻忠這狗娘養的砍貨,咱老子遲早砍了他的腦袋。”

老三十六營中,如果說誰勢力最大誰最得人心,那必然是闖王高迎祥。

但是若說誰的人緣最好,那必然是羅汝才。

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去找羅汝才,就算羅汝才解決不了,也會盡心幫忙。

羅汝才的諢號雖然是曹操,但是絕對是最講義氣的那一個。

張獻忠就不一樣了,他雖然是除了闖王以下實力最強的那個,但是三十六營之中愿意跟著他的營首就沒有幾個。

說是什么西大王,也就是那些沒有地方可去的義子跟著他了。

劉國能也是被張獻忠坑了幾回,后面聽到張獻忠再造反,也沒有跟著造反。

事實證明劉國能的選擇是對。

要劉國能真的跟著張獻忠造反了,只怕是和羅汝才現在淪落到一樣的下場。

“張獻忠性格狡詐,為人反復,元帥與其圖謀,可要小心謹慎啊”

亂世王藺養成神色凝重,諫言道。

革里眼賀一龍同樣臉色不好,勸道。

“張獻忠為人嗜殺,惡聲狼藉,我萬民軍紀律嚴明、與民為善,元帥做事還請三思。”

“此番索要錢糧,元帥萬萬不可給予,否則張獻忠必然更加貪婪,不斷索求更多。”

李巖的目光從帳中的眾人身上緩緩掠過。

眾人的勸諫很直白,都不贊同他一開始提出的方略——聯盟。

“我知道你們想說什么。”

“一味的仁義,在亂世之中,不叫仁義,而是叫做懦弱。”

“我清楚。”

李巖目光沉著。

“張獻忠狡詐多變,反復無常,其人狼子野心,真心與其為謀有害無益。”

李巖離開座位,邁步上前,走到大帳的中央沉聲道。

“但如今官兵勢大,唯有聯盟方有抗衡一二。”

作為萬民軍的領袖,李巖怎么會對張獻忠不了解。

李巖不僅了解陳望,還了解張獻忠和李自成,就是對于遼東的清廷也有所了解。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想要逐鹿天下,不了解敵人無異于取死之道。

“張獻忠既然要錢糧,那就給他錢糧。”

“他要兩萬石軍糧,給他三萬石軍糧。”

“他要二十萬兩白銀犒軍,就給他三十萬兩白銀犒軍。”

李巖的聲音平靜,但是眾人聽在耳中卻是能夠聽到其中有一絲不明的意味。

“傳告給張獻忠。”

李巖指著指案桌上的紙筆,坐在一旁負責記錄的文吏當下換了一張紙,重新拿起了筆。

“明失其鹿,神器黯淡,天下大亂將至。”

“朝廷昏弱無能,外虜為禍中原,崩潰只在旦夕。”

“如今南國最強之地,不在左良玉、不在盧象升、而在于漢中鎮,在于陳望。”

“屯田湖廣以為糧倉,控漢中以窺川陜、據河洛而望天下,驅策我等為其前驅,以削明廷之力,坐收漁翁之利,欲履竊國之志!”

“漢中鎮兵強馬壯,皆百戰之師,難以力敵,先陷徐州、后克宿州,如今鳳陽地方在其兵鋒之下也已危在旦夕。”

“陳望逼迫日益急切,我等此刻若還不精誠合作,便有滅亡之險。”

李巖走到了案桌的近前,目視著不斷落下的筆墨,繼續道。

“陳望云集重兵,備以萬全,以攻鳳陽,實難守衛。”

“正面相斗,勝算渺茫,唯有合兵南下攻克南京方有一線生機。”

“否則一旦陷入南北兩面夾擊之下,滅亡只在旦夕之間。”

李巖轉動目光,看向旁側輿圖之上的南京,冷聲道。

“敬請承天應運文武大元帥,會盟于江浦,共圖……天下……”:sj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