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大漢版《白毛女》第161章大漢版《白毛女》→、、、、、、、、、、、、、、、、、、、、、、、、、
歌舞團的成功,讓很多人看到了它巨大的宣傳和商業價值。
尤其是一手創建《大漢女子日報》的劉細君,聽聞大漢歌舞團的巨大影響力,和身懷六甲的李嫣商議后,便懷著滿腔熱情,從長安風塵仆仆地趕到了燕京。
她首先向劉據匯報了工作情況,并秉明要參與歌舞團的宣傳和建設工作,同時也表達了李嫣的想法。
劉據當即表示同意,老婆和妹妹的話,不能不聽。
于是劉細君憑借著自身對藝術的獨特見解與卓越的領導才能,迅速親自主持起歌舞團的工作。
在她的精心打理下,歌舞團的表演愈發精湛,節目形式也更加豐富多樣,愈發受到民眾的追捧。
與此同時,在劉據的授意下,劉細君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大漢話劇團。
然而,籌備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擺在他們面前的首要難題便是缺少合適的劇本。
現有的故事要么過于陳舊,難以吸引觀眾,要么情節簡單,無法展現話劇的魅力。
劉細君為此憂心忡忡,多次與劉據商討對策。
劉據深知劇本對于話劇團的重要性,迅速展開行動。
他先是召集了朝中幾位飽讀詩書、富有才學的大臣,一同商議如何解決劇本問題。
魏相提議道:“陛下,可廣發告示,向天下文人墨客征集劇本,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定能收獲不少佳作。”
劉據覺得此計可行,當即下令在大漢各地張貼告示,承諾對提供優秀劇本者給予豐厚獎勵。
此外,劉據還親自走訪民間,傾聽百姓們口口相傳的故事。
并授意劉細君等人深入市井小巷、田間地頭,與百姓們交談,挖掘那些藏在民間的奇聞軼事。
這些源自生活的故事,或許能成為話劇團的寶貴素材。
劉據滿心期待地審閱著各地呈上的劇本,心想他來到大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和思想改革,應該也會有些成果吧?
然而,一個又一個故事翻過,他的眉頭愈發緊鎖。
這些故事,要么充斥著陳舊迂腐的觀念,滿篇皆是對權貴的諂媚與對傳統禮教的生硬堆砌,難以觸動人心;
要么情節平淡如水,簡單得如同日常瑣事的流水賬,絲毫沒有能抓住觀眾眼球的沖突與波瀾。
劉據揉了揉疲憊的太陽穴,心中滿是無奈與焦慮,一個好的劇本對于話劇團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可如今卻遲遲尋不到那個能讓人為之眼前一亮的佳作。
就在劉據苦思冥想、毫無頭緒之時,金傅前來上奏事務。
匯報完畢后,金傅留意到劉據滿臉的愁容,關切地詢問緣由。
劉據嘆了口氣,將劇本的事情告知了他。
金傅思索片刻,說道:“陛下,臣想起當初在雙湖村時,曾聽聞一些百姓被李宛壓榨的悲慘之事,或許能給陛下一些啟發。”
聽聞此言,劉據的眼神瞬間亮了起來,思緒如脫韁之馬般飛馳回雙湖村。
他想起那個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被地主逼得走投無路的村民,一幅幅畫面在腦海中不斷拼湊、重組。
突然,一個故事輪廓在他心中逐漸清晰起來,也想到了一個故事,而且和最近推行不暢的土地改革正好完美匹配。
于是他決定將其改編成適合西漢背景的故事,取名為《白毛女》。
這次,還是他親自來吧。
指望那些酸儒生,怕是到猴年馬月去了!
劉據當即鋪開宣紙,拿起毛筆,陷入了緊張的創作之中。
故事設定在西漢一處偏遠郡縣的山村,此地土地歸豪強大族呂霸天所有。
貧苦農戶楊大郎一家,靠著租種呂家的幾畝薄田勉強維持生計。
西漢賦稅繁重,除了田租,還有人頭稅、算賦等諸多苛捐雜稅。
這一年,天降大旱,莊稼幾近絕收,可呂霸天卻絲毫沒有減免租稅的意思,反而變本加厲地催逼。
呂霸天為人殘暴貪婪,早就覬覦楊大郎女兒喜兒的美貌。
他以楊大郎無力償還租稅為由,妄圖強占喜兒做妾。
楊大郎雖滿心憤怒與不甘,卻因無權無勢,只能四處求情。
他向同村的鄉親們借糧,可大家也都自身難保;又去求當地的里正幫忙說情,里正卻因懼怕呂霸天的勢力,根本不予理會。
走投無路之下,楊大郎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試圖進山打獵換些錢來交租,卻不幸遭遇猛獸,命喪山林。喜兒得知父親噩耗,悲痛欲絕。
而呂霸天見楊大郎已死,更是肆無忌憚,直接上門要強搶喜兒。
深山之中,環境惡劣,缺衣少食。喜兒為了生存,只能以野果、野菜充饑。長期的艱苦生活,讓她的頭發漸漸變白,模樣也變得如同野人一般。
但喜兒心中始終懷著對呂霸天的仇恨,頑強地活了下來。
劉據在創作過程中,細致描繪了西漢時期農民的困苦生活。
從他們居住的簡陋茅屋,用土坯和茅草搭建,四處漏風;到身上破舊不堪、打著無數補丁的麻衣,那是他們辛苦勞作卻難以溫飽的寫照。
第161章大漢版《白毛女》第161章大漢版《白毛女》→、、、、、、、、、、、、、、、、、、、、、、、、、
他還著重刻畫了呂霸天這類豪強大族的驕奢淫逸,他們居住在高大的宅邸,家中奴仆成群,出行時前呼后擁,與貧苦農民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同時,劉據巧妙融入了西漢的社會制度,如鄉亭里的管理體系,里正受制于豪強大族,對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進一步凸顯了底層人民在封建壓迫下的悲慘境遇。
在語言表達上,劉據采用了簡潔質樸且具有西漢特色的詞匯,諸如“田租”“算賦”“里正”等,讓整個故事充滿了時代的真實感。
隨著宣紙上的文字越來越多,一個生動而又悲壯的《白毛女》故事逐漸成型。
劉據放下毛筆,長舒一口氣,看著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相信這個融合了西漢現實與深刻情感的劇本,定能在話劇舞臺上大放異彩。
不過當劉據寫完本子,想著如何將親自執筆的事情透露出去時,猶豫了。
他身為天子,若以真名投稿《白毛女》,恐會引發諸多不必要的猜測與議論,甚至可能讓一些人曲解他的意圖,為話劇團的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于是,他深思熟慮后,決定匿名將稿件投出。
彼時,劉細君作為話劇團的主編,正為收不到合適的稿子而心急如焚。
她整日坐在案幾前,翻閱著堆積如山卻又無一能讓她滿意的文稿,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焦慮與疲憊。
這些日子,她幾乎未曾好好休息,一心只為尋找那個能讓話劇團大放異彩的劇本。
這一日,一封匿名的信件被送到了劉細君的手中。
她本以為又是一封普通的投稿,并未抱太大期望,可當她打開信件,看到《白毛女》這個標題時,心中莫名涌起一絲期待。
她迫不及待地展開文稿,開始閱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