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406章 老來輕

全村320人,倆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只好又加了兩個五十多歲的男勞力,反正現在是農閑季節,地里的活計少了。

村里人吃食堂上了癮,就給村里提要求,希望每天多做個菜,一素一葷。

大伙主要是圖省事,中午不用做菜了,只是早晚兩頓,還不用蒸饃,省出來的時間,干什么都能掙出來飯錢。

一頓中午飯,連做帶收拾,最少得兩個小時。兩個小時能加工兩件衣服了,手工費最少030元。

能買一素一葷兩個菜,伙房的菜分量大,夠一家人吃的了。再說,自己做也得有成本。

辦伙房的結果,令人哭笑不得。上了年紀的人,那叫個高興,他們經常湊在一起議論:“五八年天天喊口號,實現共產主義,沒想到還真到共產主義了。

咱村里這伙房,可比那時候的大鍋飯好,天天有肉吃,頓頓吃白饃。就是原來的地主老財,也沒這個吃法的。”

到了后來,村里人吃伙房的越來越多,絕大多數人家為了省事,中午都在伙房吃飯。孩子放學后,不用回家,直接去伙房吃。

為此,村里專門做了幾個碗櫥,各家都有固定放碗筷的地方。即使是老人,騰出的空閑時間,多做些手工鞋墊,也比做飯強。

本來為外來人員設立的伙房,給自己村里人創造了便利,成了村里人福利,深受大伙的歡迎。

改革開放時值二年,今年才算有了改變。農村的集市上,開放繁榮,實現了真正的買賣自由,工商稅務只是收取攤位費,打擊缺斤少兩。

沒人再提倒買倒賣、投機倒把,到了集日,供銷社的門前,擺滿了個人販賣服裝的攤位。攤位上的衣服,比供銷社里的款式好,價格低,服務態度好。

現在和后世不同,服裝廠大部分是國家的,個人辦服裝廠的幾乎沒有。

韓屯村的服裝廠,也打著村辦企業的名號,加工的服裝還是震宇公司的訂單。

現在服裝的款式少,各攤位都是相同的衣服,只不過是顏色花色有些區別,價格也差別不大。

人們擠在個人的攤位上,挑選著合適的衣服,還能當場試穿,合適就要,不合適轉頭就走。

個人攤位上可以還價,同樣的衣服,要價就比供銷社的低,會講價的還能降下來幾毛錢。

現在一毛兩毛的,也不是小錢,能買不少東西。白菜2分錢一斤,咸鹽7分一斤,火柴2分一盒。孩子的鉛筆3分錢一支。半斤的盒裝小蘇打餅干,才018元。

雞蛋、豬肉、糧食等這些農產品,更是敞開了交易,特別是豬肉,每集都有幾家專門賣豬肉的。

賣燒餅的,賣包子的,炸油條糖糕肉盒的,水餃混沌和丸子湯,各種小吃都有賣的。

群眾分的糧食多了,集市上賣各種面食,有糧票的價格低,沒糧票價格高,大家買吃食,再也不受糧票的限制。

就像燒餅,一斤糧票加025元錢買5個燒餅,沒有糧票010元一個。

就連多年不見的“老來輕”點心也有賣的了,大伙趕集都會給老人捎半斤。

老來輕點心其實是用江米做的膨化點心,外面裹著一層白棉糖,酥脆爽口,又香又甜,還帶著一種特別的江米焦香味道,老年人牙口不好,非常適合他們。

“老來輕”點心體積大,半斤就是一大包,黃色的包裝紙上面在放張紅色點心簽,用紙繩扎上。

老人從趕集的孩子手里接過點心,嘴里抱怨著:“費這錢干啥,以前的地主也舍不得吃。”臉上卻高興的笑開了花。

還有就是賣芝麻糖的,用谷子和麥芽熬制的麥芽糖,外面沾了一層熟芝麻,酥甜香,令人吃的欲罷不能。

做芝麻糖和“老來輕”點心,都是祖傳的手藝,姥姥專門去進了一批貨,放在代銷點里賣。

悠悠特別的喜愛那種焦香味道,總是趁姥爺不注意,偷著吃一個。姥爺看到她進來,就提起精神盯住她,怕她吃多了牙疼。

不過,食糖、布匹等國家控購產品,還是按票供應,買賣布票也成了公開的,就在供銷社門口,公開的叫賣。沒尺布票價格上升到了025元,還是有人買。

現在人們的生活稍有改善,年輕人結婚,都想多置辦兩床鋪蓋,就花錢買布票。

隱藏了十多年的黑市,徹底的成了歷史。倒買倒賣自行車、縫紉機和手表票,也成了公開的,明碼標價。

不僅沒人管,人們對票證的真假拿不準了,還能去供銷社,讓營業員幫忙辨別真偽,也沒人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集市上的攤位,除了服裝,最多就是小商品攤位了。暢銷的不僅有女孩子喜歡的小飾品,各種紐扣銷量加大。

人們的生活好了,做衣服的也多了,造型新穎的有機玻璃的紐扣,亮晶晶的金屬紐扣,深得婦女群眾的喜愛。

特別是二毛錢一個的中等價位紐扣,銷量最好。人流量多的時候,一個人都忙不過來。

悠悠特別愛逛農村的集市,看到合適的就買,姥姥也不管她,隨著她的性子,想買什么就買什么。

電子商城里經常開展特賣活動,每次都能帶來巨額利潤,樂得悠悠找不著北。

電子商城里,最受歡迎的就是青山羊肉了。后世青山羊幾乎絕種了,也就是專門的繁育基地里,還有一些,全都是人工圈養的,和現在的散養青山羊,品質上有很大的區別。

現在的集市上,賣羊肉的多了,價格比豬肉便宜,純羊肉每斤才060元。悠悠碰到了,每次都包圓。

其實每個集市,最多就是十來只羊肉,每只不到十斤肉,就是都要完,也就是一百多斤羊肉。

商城里青山羊肉價格高啊,每斤上千元。百十斤就是十萬元,每次趕集悠悠都笑的合不攏嘴。

有一次趕集碰上了下雨,打燒餅的犯了難,看著五十多斤發面唉聲嘆氣。

悠悠躲雨進了他的攤位,聞著燒餅的芝麻香味,勾起了饞蟲。鼓弄著姥姥,把燒餅攤上的燒餅全要了。

把個賣燒餅的高興的,每個燒餅特意做的大了一圈,上面的芝麻沾的密密麻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