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色

265章 書房表態

手機請訪問

元容并不知道鄭氏心中憂愁,或者說,便是知道了,也并不會在意,概因她已經打算要認命。

畢竟她的婚約目前而言已經不單是她自己的事情了,而是關系到整個崔氏的立場,將來崔氏是榮是衰,端看如何行事。

而雖然有著前世的記憶,但元容完全不覺得在政事上頭,在官場浸淫多年的老狐貍們會不如她,自然也不會仗著去出頭,只好好的當她的棋子便罷了。畢竟,若是身份不夠的,連做棋子的資格都沒有。

比如她的幾個庶出堂妹,這些年雖然崔氏沒有再添嫡子嫡女,但庶出的孩子還是有的,但太子系和秦王系都不會看在眼里,一個庶出女兒,去了做個侍妾么?那才真是一點用處都沒。大家估計都沒有人會認為崔氏會將全家的前途寄托到庶女身上。

當然了,元容會認命,也不完全是沒法反抗,而是她覺得尚且事有可為,不管是新安郡王還是秦王世子,都不是扶不上墻的爛泥,再加上有個熟知未來的她,將來前程如何誰又說得準呢?便是太子系給她的身份不過是新安郡王的側室,但總歸跟玩意似的侍妾是不同的。

元容前前后后將事情想明白了,面上便表現出十分自然起來,每日不是調教弟妹,便是幫鄭氏打理外頭產業。雖然說崔元靖是嫡長子,未來家產大部分要給他,但畢竟下頭弟妹還未出嫁,鄭氏便是放心兒子,也不放心兒子媳婦,所以并未將之交出去,王玉屏也只是打理自己小家的事務罷了。

這一日,元容正好算計完了一月的賬本,打算跟鄭氏做個匯報,便聽見有人來了,卻是盧氏身邊的人。平日伺候崔善凈起居的婢子,進來一福身道:“九娘安好,阿郎請九娘立時往內書房去一趟呢。”

元容有些意外,她雖然在崔善凈跟前有些臉面。但也是因為她乖巧伶俐,伺候崔善凈盡心的緣故,但其他方面并不出挑,家中大事崔善凈更不會跟她說,何以竟非是盧氏找她,而是崔善凈親自遣了人來?

當下便叫人上茶,小心問道:“內書房可是我們小輩不得去的,阿翁可是有說什么事兒?”

婢子恭敬回答道:“阿郎并未說呢,只是叫九娘快些過去,不必細細收拾了。以婢子來看,怕是有大事也未可知,九娘竟不好耽擱,婢子等著九娘一同過去。”因著內書房乃是家中最機密之處,一般人都不得靠近的。書房的大門都有崔善凈的心腹守著,若是沒有命令,元容去了也會被拒之門外,因此需要有人帶著才行。

元容聽了有些心驚,一邊叫阿青去拿披風,一邊又道:“阿翁可還有叫旁人一起去?”

婢子搖頭道:“婢子出來前是沒有聽阿翁吩咐的,只說叫九娘過去。”說著又笑了笑道:“九娘不必太過擔憂。阿郎神情雖然略嚴肅,但瞧著氣色還好,且阿郎素來疼惜九娘,恐怕非是壞事。”

元容聽了心里便有數了,恐怕是跟自己有關,而就如今來說。最緊要的一條便是婚事了,恐怕是崔善凈已經下了決斷,叫自己去吩咐兩句,當下便速速穿戴好了,叫阿青親去鄭氏那里說一聲。便帶著阿墨跟著傳話的婢子出了門。

許是崔善凈事先已經有吩咐,元容到了內書房的院子門口竟是根本沒有被阻攔,十分順暢的進了院子,到了門口廊下,原先守在門口的中年人一看見元容進來便趕忙迎了過來,姿態比之平日更多一份謙恭。

“九娘來的可快,阿郎和十一郎君已經在里頭等著了,九娘快請進罷。”說著便領著元容到了門口,還親自敲了門,道:“阿郎,九娘來了。”

然后就聽屋內傳出崔善凈的聲音道:“進來罷。”話音才落,便聽得門板一動,便從里頭打開了,竟是崔謙之親自開的門,看見元容便忙露出笑意,招招手道:“九娘快來。”

元容喊了一聲阿爹,便將阿墨留在外頭自己進了門,進門先給崔善凈行禮,才恭恭敬敬的在崔謙之身邊兒坐了下來。

這崔家的內書房布置的十分簡單大方,又比之正房的春山堂更多一分厚重典雅,元容眼神輕輕一掃,便看見周圍的書架上堆滿了典籍,一邊是成堆的竹簡,一邊是成堆的紙卷,還有較新的裝訂紙書。崔善凈坐在正北上首,面前一張雕花梨木長幾,崔謙之則是坐在崔善凈對面,因著女兒過來,他又往旁邊挪了挪。

元容眼神才這么一掃,便有伺候了崔善凈許多年的老管家端了茶上來,又悄沒聲的退了出去,屋內一時靜寂下來,元容看著眼前茶水中裊裊升起的霧氣,只管屏住了呼吸一聲不吭。

須臾,還是崔善凈最先開了口道:“我前些日子給你幾位伯父都發了書信,昨日便收到了回信。”說著便從旁邊一疊案牘中取出兩個信封來,往前一放,對元容道:“你阿爹已經看過了,此事事關你,你也看看罷。”

元容心中已經有了猜測,心理準備也是有了,當下也不吃驚,只小心的拿起書信拆開來看,先拆了自家二伯崔璋之的,打開便見到一筆十分端謹嚴肅的字跡,細細一讀,雖然未有一字提到元容,但字里行間的意思卻是十分明白,在太子和秦王中間選擇了秦王。

再看余下兩封信,這兩位伯父說話便沒有崔璋之那般嚴謹,卻是直白的多,他們都覺得太子此舉是對崔氏的侮辱,崔氏乃是名門高第,便是崔家主事人去了,換上一個年輕點兒的崔茂之,其實崔茂之年紀也并不輕了,已是做祖父的人,只是在文人中間聲望不如崔善為罷了,但即便如此,崔家的女兒也不能連個郡王妃都掙不上,只能屈居為側啊!

在他們心里,崔氏便是一家子都沒得官兒做,崔氏女兒也是不愁嫁的,而且還能嫁個高門,不說別的,便是只有一個姓氏就足夠抵消其他的所有!又隱晦的提到,太子這樣實際的人,怕是將來對崔家也不會多么客氣!倒不如秦王了,誠意比較足,而且秦王若是想上位,便須得跟太子斗出個勝負來,首先名聲上就有損,將來必得粉飾一下門面,世家的光環會更有用一些兒。

元容看了不由挑眉,她倒是沒有想過那什么侮辱不侮辱的事情,畢竟人現實一些兒也正常,崔氏畢竟手上無兵,太子壓下弟弟們順利奪得皇位,自然不能只靠嘴皮子,而是看誰的拳頭硬,若是你連命和地位都保不住了,要名聲還有何用?

但世家自有一股傲氣,你既然不看重我,我又何必上趕著?爺不伺候了還!于是全體倒向秦王系。看崔善凈和崔謙之的面色,元容心里便明白了,這爺倆也是同意幾位伯父的意思,不然恐怕不會給她看這些書信。

當下便仔仔細細將書信重新疊起重新放好了,才柔聲道:“未知阿翁和阿爹喚我來,是有何吩咐?”

崔善凈清了清嗓子,道:“九娘看了這書信,可有什么想法?”

元容眨了眨眼睛,卻發現自己垂著的手被人安慰似的輕輕拍了拍,低頭一看竟是崔謙之,不由得撇頭去看,崔謙之見閨女看他,便脫口而出道:“畢竟事關你的終身大事,若有什么意見不妨說出來,阿翁和阿爹都不會罔顧你的意愿的。”

話一出口,崔謙之就被自己親爹看了一眼,可這雖然是他一時沖動說出來的話,但亦是心里話,自他知道閨女的婚事無法自主之后,這念頭就在心里轉悠了許久,今日終于是說出來了,他知道自己不能擰著來,但在能力范圍內給閨女爭取一下應該還是可以的罷?畢竟閨女也算是為了崔家去聯姻的呢,這情形便是比當年的麗妃要好些,也好不到哪兒去。

崔善凈只是看了兒子一眼,倒是沒有出言斥責,他雖然惱恨崔謙之隨便說話,但對元容這個孫女也是疼愛的,雖然在他心目中比不上崔家重要,但聽聽她說什么話也未嘗不可,而且也能看看這個孫女究竟是真聰慧,還是假伶俐。

元容前世做了一輩子婢女,便是在主子跟前再有體面,也是有許多身不由己之處,今世雖然投了個好胎,但她亦是明白事實不能盡如人意的道理,而且她早年便想過聯姻的可能,只是后來的日子過的太順遂,才讓她有了別的念想,如今一朝被打回原形,也并沒有什么,總是比前世好多了不是?

便笑笑道:“女兒生而為崔氏女,自幼錦衣玉食,仆婦成群,能夠讀書習字,知曉道理,樁樁件件都是得自家族庇佑,如今自然要為崔氏出力的。況且秦王府也并非是什么虎狼環飼之地,而女兒也非是任人捏圓搓扁的泥人,阿爹實在是多慮了,凡事便由阿翁和阿爹做主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