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求生記

第一百一十四章 狀元不是都成死耗子了

祝大家讀書愉快!

皇上,云錦來自民間,本來就是個小家子氣的,自然T]這些個平常之物了。”云錦沖康熙笑著說道,“雖說是些粗淺之物,就象太后所說的,上不了大席面,不過偶爾試之,也是個趣兒,皇上不也說昨兒個進得香嗎?”

“總是有你說的。”康熙搖頭笑著,然后吩咐宮女,“那就這么著吧,你去告訴御廚,今兒就做這個,做好了朕有賞。”

“等一下,”云錦喊住那個宮女,“麻煩你跟御廚說,讓他再做些個家常的配菜,務必要以清淡為主,那些個小咸菜也要準備著,還有,”云錦看看小十六和小十七有些個郁悶的神情,估計是覺得只吃疙瘩湯太簡陋了,不能解饞,想想他們正在長身體,也是需要吃些肉的,于是又吩咐,“再烤個羊腿,做個黃泥燜雞。”

所謂黃泥燜雞,其實就是叫花雞,不過在宮里云錦不能這么叫而已。宮女聽完云錦的話,答應著出去了,等云錦回頭一看時,太后和康熙正在沖自己樂呢,這才想起來這不是在延禧宮里,尤其是康熙還在這兒,自己哪好這么大搖大擺的使喚人。

“云錦逾矩了,還望太后、皇上見諒。”云錦不好意思的向他們二人施禮。

“云錦怎么跟我見起外來了,早就說了,你在我這里就該是這樣才對。”太后笑著點頭,“而且你剛吩咐的也是為了孝敬我們,想的也很是周到。”

“太后疼云錦,云錦知道,只是今時不同往日,今兒皇上不是在這兒嗎?”

“這句話是這么用的嗎?”康熙瞅著云錦失笑,“再說朕在這兒又如何,還妨礙你了不成?”

“皇上言重了,云錦可是絕對沒這個意思,”云錦涎著臉沖康熙笑,“云錦的意思是,您虎膽龍威,氣勢天成,云錦在您面前可是不敢放肆。”

“總算是你還有個不敢。”康熙輕哼一下。

“皇上,瞧您說的,云錦不敢的可是多了,”云錦又看看太后,“太后可以給云錦證明,云錦是再膽小也沒有了。”

“行了。皇帝別逗她了。”太后笑著轉移了話題。“云錦。你今兒個怎么和他們幾個走一起了?”

“是幾位爺念著云錦對宮中地年俗不了解。所以特意帶云錦各處逛逛地。”云錦笑著看看那幾個小阿哥們。“太后。云錦今兒才知道。原來這些阿哥們這么博學。想來也是皇上教導有方。”

“哦。何以有此一說?”太后還沒說話呢。康熙倒先問上了。

“回皇上。今兒個宮中不是貼春聯嗎?幾位爺在路上就跟云錦講了這個春聯地歷史。可是讓云錦長了不少見識。”云錦笑著回話。

“是嗎?那你們也說給朕聽聽。”康熙看著那幾個阿哥們。

“我知道。我知道。”十八阿哥本來是在太后懷里地。這時候邁著小腿蹬蹬地跑過來。

“別跑,穩著點走過來,”康熙對他說道。

小十八聽到康熙這么說,真叫停下了腳步,穩穩的邁著小四方步走到康熙面前。

“祄,你知道什么啊?”康熙對這個小兒子是很疼愛的,對著他滿面笑容的問道。

“我知道第一副春聯是誰寫的。”小十八大聲說道,并趕緊把云錦教他的說了出來。

“說的很對,”康熙點頭稱贊,“祄能記住這些,真是聰明,這是誰教你的啊?”

云錦忙偷偷的沖小十八搖搖手,可卻是晚了,小十八那嫩嫩的小手已經指了過來。

“是云錦教的。

”稚嫩清脆的嗓音也徹底的粉碎了云錦的希望。

“朕就知道是你,”康熙看了云錦一眼,“也只有你,書里正經的東西不看,只注意這些個。”

“皇上教訓的是,云錦以后一定潛心苦讀,趕明兒個去考個狀元來,給您增光。”云錦做出一副認真的樣子,語氣也很堅決。

“你這丫頭,就會說這些個話來逗人。”太后聽云錦這話后先就笑了。

“讓你正經讀書,你就說考狀元,難道不考狀元就不能正經讀書了不成?”康熙也是啼笑皆非,“算了吧,朕也不管你如何讀書了,你也別去考那個狀元,萬一真要是撞上了,朕也是不敢用你。”

“太后,你看皇上啦。”云錦用小孩告狀的口吻跟太后說。

“怎么了?”太后不解,“皇上不是已經不要求你認真讀書了嗎?”

“太后,您沒注意,皇上剛才說云錦要是撞上了,什么叫撞上了啊,那不是說云錦是是”云錦期期艾艾的,沒說出下面的話來。

“瞎貓。”十格格卻在一旁說了出來,一邊說一邊笑著。

“噗哧。”

屋里其他人也都笑了出來,只是礙于老康在場,笑得比較含蓄罷了。

“十格格這話可是不對了,”云錦笑著看向十格格,“皇上絕不可能是這個意思的,如果皇上真要是把云錦比成瞎貓,那狀元不是都成了死耗子了?”

“太后,你看云錦啦,如月才不是這個意思。”十格格上前扯著太后的衣袖撒嬌著告狀。

“我知道,我知道,你沒這個意思,”太后拍拍她的手,笑著說,“好了,不說這個了,我還想聽聽他們說這個春聯的事呢,都是云錦打岔。”

“我打岔?”云錦用手指著自己,故作委屈的說,“這可是冤出大天來了,太后,您是見了皇上,就不疼云錦了。”

“你這丫頭,還跟皇帝吃醋不成?”太后笑著用手虛點著云錦。

“還說不是你打岔,那你現在是做什么?”康熙笑睨著云錦。

“好嘛,就算是云錦打岔好了,云錦現在就閉嘴,請各位爺快說給太后聽吧。”云錦也適可而止。

十五、十六、十七阿哥輪流著把春聯的典故說了一遍,連那首詩也念了出來。

“原來這春聯里還有這許多事兒,也難為這幾個孩子記得這么清楚,講得這么明白。”太后聽后連連點頭。

“太后,”小十七眼睛轉了轉,瞅了瞅云錦,“還有一個典故,剛才沒有說到。”

“哦,還有什么?”太后忙問道。

云錦一見小十七瞧自己的那個眼神,就知道他是要編排自己,可也沒有辦法阻止,只好恨恨的瞪著他,眼睜睜的看著他把自己不知道宮里的春聯是白色的事兒說了出來。

“不是學了規矩了嗎?為何連這個都不知道,可見得是你偷懶沒好好學。”康熙順口就說了出來。

“這事兒也怨不得云錦,教規矩也沒有教得這么細的。”云錦也不好跟

嘴,倒是太后說了句公道話,“可憐她自小離家,沒T7)77人的年俗,有些個不明白也是有的,你們多跟她說著些,象今兒就很好,能知道去帶她出來各地看看。”

“是呀,為這個事兒,云錦可是著實的感謝幾位爺呢。”云錦笑盈盈的看著小十七,“十七爺,剛才那關于春聯的典故您可是說的不錯,只不知您對對子的才能如何?”

云錦不能去跟康熙計較,可不會就這么輕易的放過了小十七,父債子還,何況也是小十七先惹自己的。

“對對子?這個我不在行。”小十七倒也干脆,直接認熊。

“原來十七爺您也有不在行的東西啊。”云錦拉長了聲音說道,照搬康熙說自己那話來說小十七,“十七爺不是在做學問了嗎?為何連這個都不在行,可見得是您偷懶沒好好學。”

“怎么,云錦,朕說你,你不服氣嗎?”康熙淡淡的問道。

“哪有?”云錦忙對他展開討好的笑容,“皇上能屈尊教訓云錦,是瞧得起云錦,云錦只覺得是天大的榮幸,哪里會不服氣呢,就是因為皇上的話說的太正確了,所以云錦才會用嘛,就象,就象大家時不時的引用孔子孟子的話一樣。”

“你倒是會奉承。”康熙扯開一絲笑容,“油嘴滑舌的。”

“如果說云錦油嘴滑舌的話,這事兒那可就要怨太后和皇上了。”云錦看著他們兩個笑。

“這又跟我和皇帝有什么關系了?”太后納悶著。

“要不是你們對云錦這么好,云錦哪能吃得著這么多的油水啊,沒有油水,云錦就是想油嘴滑舌也不成啊。”云錦說完還故意吐了吐舌頭。

“哈哈,”太后笑了好一會兒,才對康熙說道,“云錦這孩子就是會逗我開心,也虧得她常過來陪我,又變著法的給我弄些個可口的東西,是個懂事的。”

“嗯,云錦能如此,朕也放心不少,是應該賞的,”康熙也笑著點頭,又對云錦說,“不過,朕還是想聽聽你出的對子,如果確實好,朕會一并賞你,如果不好嘛,那朕可是要罰的。”

你說這老康講理不講,好了把兩份賞變成了一份,不好不但沒賞,還得罰,什么好事都成他的了,云錦暗自腹誹,虧他還總說我財迷呢,照這么看來,他才是最大的財迷。

“皇上吩咐,云錦焉敢不從。”好在云錦早就想好要出什么對子了。

剛開始云錦說春聯的時候,本來是想把乾隆那個“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說出來的,可又一想,那個南通州是在江蘇了,現在說它可是不怎么應景,后來她想起那次群里討論的那個集句聯來,覺得倒是可以拿來一用,那引用的都是些名句,康熙總不能挑出錯來吧。

集句聯是指從現有的詞句中分別選取兩個句子,組成聯句,既保留原文的詞句,又要語言渾成,另出新意。這種方式起源于宋朝初年,王安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后來梁啟超對此也很是醉心,他曾于半年間做宋詞的集句聯二三百副,但最終收入書中的只有五十副左右,其余的均被他自己淘汰了,估計可能是對仗不甚工整的緣故。

云錦本來想引用梁啟超的來著,不過一來是記不住那么多,記住的意境又與現在的情況不相符,而且看康熙他們似乎只做詩,很少作詞,不知是不喜歡,還是不擅長,不管是為什么,自己還是不要硬往上撞為好,好在自己還記住了魯迅的那一副,之所以會記住那個,不是因為它朗朗上口,簡單好記,恰恰相反的是,當初云錦初看此聯時,不僅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而且有些字連怎么讀都不知道,故而特別的去查了一下,并由此記住了它,時時的拿它去唬人,現在倒是正好可以拿出來唬唬這些清朝人。

“云錦出的上聯是:望而勿迫”,云錦清清楚楚的說了出來。

“好,看來剛才是冤枉你了,你這書看的真的是長進了呢,連集句聯都說出來了。”康熙目光一凝,然后笑著說道。

“你們幾個,可知道此句出自何處嗎?”康熙問那幾個小阿哥。

這句話取自《離騷,那“”二字的讀音是艷zi,是一個山的名字,古代常用它來指日落的地方,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希望太陽不要下山了。這幾個皇子中最大的十五阿哥虛歲也才十二歲,就算是六歲開始上學,課業也是相當的繁重,不只要學習滿文、蒙文、漢文等語言文字,還要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哪能這么快就學到離騷。所以他們幾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那些小的把目光都定在了十五阿哥身上。

“回皇阿瑪,兒臣愚昧,不知此句出自何處。”十五阿哥一臉慚愧的上前回話。

正在這時,有人來報說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到了。

“讓他們進來。”康熙一揮手,十五阿哥退到一邊。

云錦則是有些過意不去,自己本是想難為小十七的,沒想到最難受的居然是十五阿哥,于是她看著十五阿哥的眼光就有那么幾分歉意,十五阿哥倒是沒有生氣,還回了云錦一笑,只是那笑里多少有些落漠。

“兒臣禛(祥)給太后請安,給皇阿瑪請安。”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進來之后,先行請安。

“你們怎么過來了?”等其他人向這兩位阿哥請完安之后,康熙才問他們。

“回皇阿瑪,兒臣是來交差,那手套已經發放完畢了。”四阿哥上前稟告。

“哦?這么快?”康熙一愣。

“回皇阿瑪,我們昨天從宮里出去后就把手套分發到各地方了,四哥看還有時間,想著百姓們能早用一天是一天,所以就臨時決定馬上開始發放,從昨天再加上今兒一上午,就發完了。”具體細節由十三阿哥負責說明。

“哦,百姓反應如何?”康熙問道。

“皇阿瑪,您看這么快就發完了,就知道百姓是多么踴躍了,不只京城,連周邊的百姓知道這事兒,也都涌來了。”十三阿哥笑著說,“還有,皇阿瑪,我們還給您帶來件禮物。”

改錯說明,之錦今天發現一則考證,說十四阿哥是在康熙四十五年才改名為禎的,之前他一直叫禵,所以之錦也將文中的名字照此改過了,特此說明。

不良信息有獎舉報:發現書籍不良信息請向shanguo發站內短消息舉報,經查證確實可獎勵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