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郎的提議馬上就得到了大家的附和,妙兒幾人也很快就去了王氏的屋里,把請求說了出來。這王氏心底一直都十分善良,這點從她當年主動提議收留同病相憐的崔氏、以及主動出錢為尤氏辦喪事就能看的出來。
而王氏當年無意中的舉動,卻讓大房一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王氏一直都耿耿于懷、十分內疚,總覺得是她太過心善和單純,才會引狼入室、讓崔氏有機會勾搭上張光,害得尤氏病情加重、最終被氣死。
這些種種讓王氏對尤氏一直心存愧疚,因此妙兒幾人把來意說明后,王氏馬上就不假思索的應承道:“行,以后妙兒你空了就偷偷到二嬸娘這兒來,二嬸娘教你打算盤和算賬,一定不會讓你比別的小娘子差勁。”
“謝謝二嬸娘,我一定會跟著您好好學的!”
妙兒甜甜的沖王氏一笑,這件事也算是定了下來,讓張大郎最后一絲擔憂也得到了解決。
隨后的日子,妙兒每天都過得十分繁忙,除了明著要應付崔氏的使喚外,妙兒暗地里還要抽空和劉嬸學廚下手藝,以及定期溜到王氏屋里學打算盤和算賬。除此之外,妙兒還得每天抽出時間來寫大字、和練習早就學上手的針黹女紅……
總之,在北宋想要當一名合格優秀的小娘子,妙兒付出的努力,一點都不比當年日夜苦讀、長年備戰迎接高考付出的努力少!
但妙兒卻深知,如果前世高考是為了考上好的大學,繼而讓畢業以后能夠找到好的工作;那這一世努力的學這些小娘子該會的本事,也同樣是在為以后的人生做打算———有這些本事傍身,妙兒就算是不嫁人、也能靠著它們來養活自己!
而妙兒只要有了足以傍身的一技之長,那就可以盡早獨立、自強自立的過上自由自在的日子,不必再呆在崔氏的眼皮底下、也不用再看別人的眼色過日子了。
這些道理讓妙兒每天都十分勤奮,也讓她的勤奮和自強自立深深的感染了張大郎,讓張大郎為了能讓弟妹過上安穩的日子、夜夜都挑燈苦讀。并且為了多一個人替年幼的弟妹撐起一片天地,張大郎還強逼張三郎和他一起苦讀,反復囑咐張三郎千萬不要辜負了母親對他的期望。
在這樣特殊惡劣的環境下,張三郎慢慢的收起了以前的玩心、把精力都花在讀書上面———張大郎每天埋頭苦讀多久、他就跟著一起讀多久,甚至為了能趕上張大郎、張三郎私底下還經常偷偷的多用功,想著笨鳥要先飛、再怎么樣也不能差張大郎太多才是……
于是慢慢的,原本書一直讀得不怎么樣的張三郎,也逐漸獲得了夫子不少的嘉許,課業成績也進步了不少、成為了學院一匹崛起的黑馬,大有追趕上張大郎的趨勢!
日子就在妙兒兄妹卯足勁的自強自立中過了小半年,這小半年來最讓妙兒覺得驕傲的是她的廚藝突飛猛進、已隱隱有了超越劉嬸的趨勢了,不過妙兒平時都只能跟在劉嬸身旁打下手,從來沒獨自施展過身手,這讓妙兒一直覺得有些技癢和想要躍躍欲試。
因此這一日趁著崔氏帶著張五娘回娘家、張光也一起外出的機會,妙兒鄭重其事的宣布她決定要大展身手、親自下廚做上一頓豐盛的午飯,好好的犒勞兩位兄長!并且為了讓大家伙兒對她刮目相看,妙兒還一并把隔壁的白湯圓給請來了!
話說這些年來,白湯圓還真是守著當年的誓言、一如既往的喜歡妙兒!且打從當年白湯圓當著大人的面,豪言壯志的說長大了要娶妙兒后,之后他就老是圍著妙兒轉,平日里得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都是第一時間送到妙兒面前……大有自個兒的媳婦兒、自個兒疼的意思!
可惜白湯圓小時候是個小胖子、長大后依舊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胖子,并且今年已經十四的白湯圓,身形也已經由小時候的糯米圓子狀態、進化成加了陷的大肉包狀態了!
這讓妙兒雖然從小和他一起長大,和他也勉勉強強算是青梅竹馬,可妙兒卻打死都沒辦法對白湯圓生出什么非分之想來,只把他當成像張大郎一樣的兄長。
且先不說白湯圓如何,卻說張大郎兄弟一見妙兒宣布要大展身手,兩人馬上就開始期待午飯,并迫不及待的把妙兒趕到了廚房里、讓她馬上開干,別只顧著夸下海口、到頭來卻連盤小菜都端不出來,或是把飯菜給都煮糊了!
張大郎兄弟的話妙兒聽了可就不樂意了,覺得她受到了輕視!因此為了證實自己的確是擁有一身“傲人的廚藝”,妙兒故意把想要幫忙的劉嬸給推出了廚房,并當場放出豪言、說她一人就能搞定四菜一湯,讓張大郎兄弟不要小瞧了她、等著吃美味佳肴就行!
豪言放出去后,妙兒馬上動作利索的開始干活———先是彎身從米缸里勺了一碗米,熟練的把米淘洗干凈后倒到了鍋里,加了水后把鍋放在灶上熬粥。灶上熬著粥的同時妙兒也一刻都沒閑著,而是手腳伶俐的洗了一把菜葉子,三下五除二的摘了后加到了粥里,讓白粥煮完后會多幾分清甜的菜葉香味。
這菜粥要熬些功夫才行,不過熬粥的空擋妙兒卻可以做許多事,只見妙兒先去了攀膊戴上,戴好掛在窗下的竹籃子里取了塊熏肉,按在砧板上細細切成片;
切完熏肉妙兒緊接著又取了一小塊姜,待姜切成細細的黃絲后,妙兒才放下刀又從米缸里勺了碗白米,淘干凈后泡在了熱水里,打算待會兒和熏肉、姜絲一起悶個砂鍋飯。
淘干凈的白米在熱水里泡了大約一刻鐘后,妙兒便取了一只小砂鍋架在泥砌的小爐灶上,倒米前先取了塊肥豬肉擦了擦鍋壁、讓鍋壁能沾點兒油,隨后再把泡好的米倒進鍋里,加水,燒開,然后夾出爐中幾塊木柴,調成小火,慢慢的悶著;
等到米飯悶到七、八成熟了,妙兒才揭了蓋兒往砂鍋里加了厚厚的幾片熏肉、撒上切得細細的姜絲,最后再打上一只雞蛋、料加齊了后妙兒利索的重新把蓋兒蓋上,只留兩塊木柴在爐里燃作小小火苗,繼續悶飯。
妙兒把稀飯和咸飯都一并做上后,趁著這兩個主食還沒做好的功夫,又切了一塊豬肉、搗了一小碗蒜泥、削了兩條黃瓜、洗了一把白崧,還抽空把特意加菜,買回來的魚給拾掇干凈了,打算待飯燒得差不多了,就動手做蒜泥白肉、黃瓜炒肉、紅燒魚并醋溜白崧。
妙兒偷偷的跟著劉嬸學了廚藝后,才曉得原來宋人炒菜的方法和現代人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是宋人炒菜不放鹽!且一般的小戶人家,也因油是金貴的物事而做菜時很少放油,最多也就是拿塊肥豬肉擦一擦鍋底、沾點油腥味兒就算是放過油了,并且那塊擦鍋底的肥豬肉還會反復的使用!
而宋人炒菜之所以不放鹽,乃是因鹽在食物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歷朝歷代的朝廷都把鹽當做課以重稅的對象,北宋朝廷亦是如此,因此宋人才會覺得炒菜放鹽是一種十分奢侈的行為……
當然,食不能無味,宋人雖然舍不得往菜里放鹽,但“醬”朝廷是不征收重稅的。因此宋人便喜歡用醬做出各式各樣的菜式來,許多北宋有名的菜肴都是沾著咸濃的醬來吃的———例如后世十分有名的,由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發明的“東坡肉”、“東陂魚”等美味菜肴。
——————————————————6.29第一更,晚上還有一更——————————————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