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都市奇人錄小說>都市奇人錄最新章節列表 >都市奇人錄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都市奇人錄-255章 考據
更新時間:2011-08-07  作者: 杏林春暖   本書關鍵詞: 都市 | 都市生活 | 都市奇人錄 | 杏林春暖 | 杏林春暖 | 都市奇人錄 
正文如下:
正文255章考據

255章考據

李慕菊說道:“其實歷史的人物在后世往往被扭曲了,由于一些政治的原因,我們無從得知他們的本來面貌,我們所知道的人物不一定就是歷史上真是存在的。()”

顧飛笑道:“就水滸這部書,你知道虛構了多少人物么?宋江無疑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好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影響人物,卻是虛構的,這點來說,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李慕菊說道:“你講講,都有哪些人物是虛構的?”

顧飛說道:“提起水滸,人們第一個印象可能就是武松打虎了。其實歷史上倒是真有這個人,不過他的事跡來說,我看更加的感人,我想作者就是根據這段歷史改編的。武松不是山東人,而是杭州人。據《臨安縣志》、《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記載:北宋時代杭州知府衙門中有個提轄,名叫武松。他勇于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在當地廣泛流傳。上述史籍中說:武松是個浪跡江湖的賣藝人,怎么形容他的呢?貌奇偉,嘗使技于涌金門外。這個涌金門是杭州十大城門之一。過去古人建那么多城門,主要是為了軍事上的意義。當時,宋江領詔征討方臘,攻涌金門的一路,只能屯兵湖對面的北山。半個月里,毫無進展。水軍將領張順立功心切,想潛泅西湖,經涌金水門暗入城去,按掠城劫舍的慣技,到敵人后方去,縱一把火,城外的軍隊伺機攻入。張順不等李俊上報宋江,藏一把蓼葉尖刀,飽吃一頓酒食,當晚來到西冷橋邊,下了湖,橫穿到了涌金門邊。

水滸描寫的很生動,浪里白條張順這個人水性最好,他仗著自己的一身好水性,就想一個人透潛過去。但是古代城邊的河都是護城河,防守森嚴,任你水性再好,也不容易過去。張順伏在水里,見城墻上不見一人,便潛入涌金水門。他上下一摸,水門全是鐵窗,里面有水簾護定,上有繩索,縛一串銅鈴。張順伸手去扯水簾,一時繩動鈴響。城上的兵勇聞聲下來,以為是條大魚。張順在水中又伏到三更,再潛向城邊,爬上岸,摸一土塊擲了上去。守城的兵勇又下來看了,說:怪了,定是個鬼睡去,休要睬他說這話的人倒真是個鬼,暗中囑咐眾人伏在雉堞后面。張順又把土石拋擲上去,不見動靜,便手執城墻石縫,爬了上去。爬到一半,只聽一聲梆響,城上眾人發起喊來。張順情急,躍身跳入墻外水池,城上強弩硬弓、苦竹箭、鵝卵石一齊射打下來。可憐,玩了一世水的好漢,就這么暴死在了水中。

這個情況說明兩點,第一點是固定的護城河防守嚴謹,而現在早就沒這個概念了。第二點,那就是善游者死于水。什么時候都不要太得意忘形,往往最后敗就敗在你最擅長的東西上面。

水滸的作者一定非常熟悉杭州這個古城,能寫的那么形象。而武松呢?正是杭州當地非常有名氣的一名壯士。當時的杭州知府是高權,他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就請進府中來,委他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升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后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也是個大奸臣。他倚仗父親的權勢,在杭州任上禍國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為民除害。一天,他身藏利刃,藏匿在蔡知府門前,等到‘蔡虎‘外出回來,剛剛落轎,就沖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結果了他的性命。侍衛們當即蜂擁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而被官兵捕獲,慘遭重刑,死于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橋畔‘,后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這才是武松故事的真實版本,武松不是山東人,不是什么武大郎,至于打死沒打死過老虎那就無法考證了。不過古人精通于武藝,徒死老虎我認為很正常。現在的人身體主要是用腦,身體都退化了。“

李慕菊笑道:“我現在就已經到了武松的程度了,一拳打死一只老虎不在話下。你提到的歷史上真實的武松確實是忠良之輩,怪不得水滸里面他的筆墨很多,寫的都很精彩。”

顧飛笑道:“下面該說重頭戲了,那就是小說里武松的哥哥武大郎,還有武松的嫂嫂潘金蓮。”

李慕菊笑道:“這兩個人知名度高,在水滸和里面都提到了。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兩個人?”

顧飛長嘆一聲,“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是卻跟書里面的相反,最冤枉的就是這兩個人了。一只蒙受著別人的嘲笑和羞辱,死了也不安寧啊。”

在小說《水滸傳》和《》中,武大郎被描寫成“三寸丁,谷樹皮”的丑陋形象,隨后,武大郎更是窩囊廢的代名詞。而在清河縣,在武氏家族中,幾百年來一直流傳著與《水滸傳》和《》完全不同的故事。相傳,武大郎少年時因家境貧寒到潘家染坊做徒工。潘掌柜見武大郎聰明好學、人品正直,起了惜才之心,資助武大郎讀書,還把愛女金蓮許配給了武大郎。武大郎在明初永樂年間中了進士,曾任山東陽谷縣令。在任時,武大郎清正廉明,深受百姓愛戴。

武大郎的一少年同窗,賭博敗家,又遭火燒了房屋,無奈到陽谷投奔武大郎。武大郎安頓同窗住下,又悄悄差人到清河為同窗修屋置田。同窗在陽谷住了一段時間,見武大郎一直不提資助之事,不辭而別。回家路上,他編排了一段污蔑武大郎的故事,見人就講。等他回家看到武大郎為自己修蓋的新房時后悔莫及。后來,他編排的故事被民間藝人四處傳唱。再后來,故事被同代的施耐庵寫進《水滸傳》,并把歷史背景移到北宋,由此鑄成了武大郎的千古冤案。

顧飛長嘆了一口氣:“武大郎堂堂一個官員,潘金蓮更沒有招惹誰,就因為一個同窗的一時誤會,編造了武大郎的一段故事,流傳了開來。編寫這個故事的同窗才是最可狠之人,武大郎不愿意張揚,暗地里偷偷的做好事,卻被人誤會,真是好心當成驢肝肺。這個同窗就算后悔也晚了,小說流傳的太廣了。我這里可以不是信口胡說,武家那村《武氏宗譜》“文革”時被焚燒,所幸武大郎第24世孫武雙福等人,保存下了本支脈的家譜。家譜記載是一致的:他們的祖先武大郎明初隨母自山西遷徙至清河縣孔宋莊(今日之武家那),配妻潘氏,中年中進士,曾任陽谷縣令。

離武家那村3里遠的黃金莊是潘金蓮的家鄉。這里的潘姓人家都知道,他們的老姑奶奶嫁給了武大郎,武潘兩家是姻親。據老人講,黃金莊是集市所在地,商販在自家門前擺攤做生意,要收攤位費。但武家的人來擺攤,不但不收攤位費,還要敬煙送茶。上世紀70年代,一個外地說書藝人在黃金莊開場說書,因說的是武大郎、潘金蓮的段子,被潘姓人砸了場子。

這件事情大家可以親自去河北省清河縣武家那村查證一下。

李慕菊說道:“真的沒想到,武大郎和潘金蓮竟然跟小說差距那么多,后世人往往只是通過小說聽來的就信以為真,而歷史上真正的人物到底是什么樣的?歷史記載的好人就真的好么?歷史記載的壞人就真的壞嗎?現在看來真的是不可信啊。”

顧飛笑道:“正式的史書記載一般情況下問題不大,當然就算是正式的史書很多人物爭議也很大,但是野史和小說就不可信了,可信度太低,往往都是古代文人通過自己的想象加工過的,根本不是紀實的,這里面很多都是參雜著個人的感情的,對誰不滿意,懷恨在心,就把誰寫成壞人。誰對自己好,就寫成好人。所以很多野史和小說不能當真啊。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發生。由于某些政治因素,可能流傳的野史比史書上的更真實,這就是凡事都有例外。:”

李慕菊說道:“現在的人就圖一個樂觀和消遣,看過之后就忘了,等于白看。而真正有深度的小說,卻沒有多少人看下去的。”

顧飛笑道:“深度的小說就需要讀者動腦子,現在的人最怕動腦子想問題。所以越簡單越通俗的,看得人越多。這跟現在的教育有關系,現在的人其實大多數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了,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至于說的是對錯無所謂了。而且自己本身又不愿意去真正了解一些東西,因為凡是有點深度的東西,都不是那么簡單能看懂的。”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