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小說>電商穿越七零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第627章 集資
更新時間:2019-07-27  作者: 恣悠悠   本書關鍵詞: 現代言情頻道 | 都市生活 |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 恣悠悠 | 恣悠悠 |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正文如下:
新石莊和收購站不一樣,人員多啊,他們村為了收棉花,光是驗質員,就培養了十多來個。

庫房更是寬敞,新建的廠房,全是按照萬錠的規模建造的。人手足錢也足,收購速度特別的快。

棉農最多等一個多小時,就能領到錢,樂呵呵的回家了。

這兩年人們被收購站挑剔怕了,棉花都是在家挑揀好了,才去收購站,排隊不易,不能因為質量問題賣不出去。

其實,通過幾年的繁育,洪城和平城兩個縣,現在種的都是悠悠從后世陶騰過來的優質抗蟲棉,抗蟲絨長,管理只需打岔去頂就可以了,省工省時產量高。

這也是灘外人們大量種植棉花的主要原因。

灘區外面的村莊,由于黃河淤積造成大堤內外土地,高低差別大,形成了三米多的落差,造成灘區外面的土地,反鹽堿現象嚴重。

鹽堿地比較適合種棉花,種大豆玉米等秋作物,畝產太低了,只有百多斤,有些甚至不到一百斤。

鹽堿地種夏棉,畝產籽棉最低四百斤,管理和收獲比種大豆玉米費工,可收入也比大豆和玉米高。

這兩年灘區外的人們,改變了以往收了小麥種夏地瓜的習慣,開始種植夏棉。當然了,夏地瓜的面積還是很大,習慣嗎,一時半會改不過來。

有了新石莊的加入,張集收購站的門口,排隊的棉農也少了。

張集到新石莊,繞道韓屯不到十華里,步行一個小時就到了,中間等待一個小時,半天就能跑個來回。

既然價格相同,人們肯定不會熬夜排隊了。

新石莊收棉花的消息,就像一陣風,傳了出去,來賣棉花的越來越多,超出了張集公社的范圍,也有平城縣的棉農。

不到一個星期,新石莊收了二百噸籽棉,離霜降還有十多天,這些都是質量最好的棉花。新石莊剩余的六十多萬資金,全部收成了棉花。

二百噸的霜前花,也就是二千畝棉田的產量,夠新石莊的紡紗廠,生產三個多月的。向陽管區,棉田面積五千多畝,新石莊的紡紗廠,還真不缺原料。

為了多收些好棉花,新石莊的人也夠拼的,他們在全村吸納資金,一千元五十元的利息,直接寫在欠條上,一年內還清。

在利息的吸引下,石廟村五百多戶人家,很快集上來二百萬的資金,平均每戶四千元。

現在,人們還沒有去銀行存錢的習慣。現金都是存放在家里,與其擔心受怕的,還不如拿出來掙利息。

百分之五的年利率,真的不算高。可四千元每年貳佰元的利息,比以前的年收入都高,算得上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家里沒了錢,也不用整天擔心了。再說了,新石莊的村干部說了,給所有存錢的人家保密,保證不泄露各家的存款數目,還有啥可擔心的。

新石莊可以說是開創了這個年代集資的先河,它也是靠著這個方式,滾雪球般的發展壯大起來。

有了錢,新石莊接著收棉花,終于在霜降前,把集資的二百萬全部買成了棉花,足夠一年生產用的。

新石莊在收棉花的同時,還把自己紗廠的產品展覽出來:各種染色的紗線,既有單股的,也有合股的。

為了展示自己的紗線不脫色,他們把染色的紗線浸泡在清水里,放到展臺上讓人觀看,真的挺有說服力。

遠些的村莊,人們不知道紗線的用處,只是看好紗線不褪色。可近處的幾個村莊,人們都知道機紡紗線的好處。

韓屯村從小靳莊買回來的紗線,根本就沒分公(公道),各家就攤到那么一點,幾家合起來,才夠織一機子布。

即使是這樣,大家也都感受到了“洋線子”(機紡的紗線)織布的好處,結實耐磨不褪色,織布能省一多半的時間。

這里的人們,習慣把工業制品叫做洋這洋那,經常說的有:火柴叫洋火,點燈的煤油叫洋油,機制的布料叫洋布,縫紉機叫洋機子,自行車叫洋車子。

電燈電話后面的一句,就是洋梨子洋耙。悠悠覺得,這里最具代表的一句方言就是:借你類洋車子騎騎。

用“洋線子”織出來的布,做被褥床單,比買的布都合適,厚實柔軟手感好,用著舒適。關鍵是價格便宜,比買布節省一多半,還不用布票。

洋線子盡管比手紡棉線,價格高了一倍還多,可比手紡的結實,織出來的布平整。關鍵是節省時間,比起織布來,紡線更費時間。

紡線一個人從早干到晚,一天也就能紡半斤棉線,這還得是技術好的。一斤棉線靠人工,兩天才能紡出來。買機紡的棉紗,一斤貴了一元錢。

一個人兩天可以輕松的做一雙鞋墊,能賣一元錢,成本連一毛錢都不到。

與其起早熬夜的紡棉花,累得腰酸背疼的,還不如納雙鞋墊來的實惠。以前是沒有地方買洋線子,現在新石莊敞開了供應,誰還傻得再去紡線。

人工紡出來的棉線,技術再好,也只能做到粗細大體的一致,而且是每個人紡的棉線都不同,織出來的布,肯定不平整。

機紡的洋線,粗細均勻,織出來的布特別的平整。合股的棉線,2.5斤織一勾子布,單股的棉線1.5斤就夠了。

新石莊洋線子剛開始買,韓屯村的婦女,好像不要錢似的,成捆的往家買。

一捆“洋線子”五斤,每種顏色的各買一捆,二十多種顏色,每家都買百十斤(百斤以上)。

她們要的都是合股線,織出來的布厚實,做被褥和床單合適。

韓屯村剛搬進新家,里外一新,可各家的被褥,這幾年雖然添置了些新的,還是舊的多。

過了寒露,晝夜溫差大,夜里就冷了,得蓋棉被了。拿出以前的舊棉被,盡管拆洗的干干凈凈,可和新家具放到一起,咋看都不搭。不如新買的蠶絲被和毛毯,看著順眼,蓋著還輕便得很。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