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我若化成風小說>我若化成風最新章節列表 >我若化成風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我若化成風-科舉制度
更新時間:2020-02-09  作者: 一蓑煙雨Z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我若化成風 | 一蓑煙雨Z | 一蓑煙雨Z | 我若化成風 
正文如下:
今天頭疼,就先不寫正文兒了,從網上找了一些關于科舉方面的科普,后面的故事也會用到,比如關于封卷,比如何霽還會繼續參加科舉。

科舉考試是隋唐到清代的歷經了一千三百多年封建王朝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及后備人員的制度。隋朝以前采用的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的制度導致出身寒門的普通人無法步入仕途,隋朝開始改為科舉制,使得任何參加者都有成為官吏的機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逐漸僵化,被稱為八股取士,后于20世紀清末初廢除。

考試類別:

童生試: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學習成績優秀的一二等學生)后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取得參加中央一級的會試的資格。第一名叫解元,二至十叫亞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會試在鄉試的第二年舉行),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又稱中式進士),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最高級別的考試,又稱御試,廷試,親試。殿試試題由內閣預擬,然后呈請皇帝選定。有時由讀卷官預擬后徑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擬題。殿試題一開始是策問,后來改為詩賦,到明清時,主要仍是策問。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二甲的第一名稱為“傳臚”,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三甲的第一名稱為“傳臚”賜“同進士出身”稱號。由于二甲第一名與三甲第一名名稱相同,所以判斷某人屬于二甲還是三甲,就從賜予的稱號為準。

唐代科舉特點:科目繁多,重詩詞歌賦。

唐代科舉的一個非常顯著特征就是進士科的崛起,并成為了士子出身人仕的首要途徑。進士科考試在唐代趨向于以詩賦為主,不僅如此,應進士科者將自己的文學創作擇優編成文卷,投獻給當時達官貴人或文壇名人求得他們賞識推薦,以提高知名度和及第機會,這種習尚稱為行卷。

宋代科舉特點:輕視詩詞重視實際能力。

殿試策論因時間限制等原因,多數情況下文采一般。但它作為文學體裁,其中也不乏佳作。由于宋代文官政治的實行,大批文人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他們不僅在政治上有發言權,在文壇上也是左右風氣的領袖人物。因此,宋代文人多為官僚、學者、文士的復合型人才,其知識結構遠比漢唐廣博宏大。

明清科舉特點:八股取士重文章格式

明清科舉考試,皆以八股文為主要內容。八股文的字數每多變化,明《四書》的題目規定要寫二百字以上,《五經》的題目規定要寫三百字以上。應試者為求勝出,往往愈寫愈多,到了清康熙四十三年,始規定每篇八股文不能超過七百字,以后即奉為定則。僅就八股文的形式而言,其內容也自有一定之規。

古代科舉考試是怎么封卷的?

史籍記載,我國古代科舉封卷制度起始于宋朝。據《宋史選舉》說,宋太宗淳化年間,為“革考官窩私之弊”,采用監丞陳靖的建議,推行“糊名考校”法,科考時在試卷上糊住考生姓名、籍貫,決定錄取卷后再開拆彌封。追溯起來,宋代的“糊名考校”法顯然當算是高考封卷制度的“始祖”了。

不過,在古時封建官場腐敗的情況下,即便實行考卷彌封制度,還是有不法考官憑借辨認考生字跡作弊。于是,在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真宗趙恒下令設謄錄院,由書吏謄抄科考試卷,考官藉謄抄副本評卷。此種作法,把考試封卷推向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科舉趣事:

1.宋代比唐代更加重視科舉,宋太祖親自行殿試,由皇帝定狀元。殿試的定制,使皇帝成為座主,他選定的第一名門生當然重要。宋太宗曾親自寫詩賜與呂蒙正、胡旦、陳堯叟等狀元。狀元及第,立即授予很優的官職,并且升遷很快。北宋狀元官至宰相(同平章事和參知政事)而政績為史家所稱道者,有呂蒙正、王曾、李迪、蘇易簡、蔡齊等。

2.宋代朝廷竭力給予新科進士各種榮耀。新進士錄取后,皇帝親自一一接見并賜宴(如聞喜宴、瓊林宴等);詔令宮中衛士為狀元清道開路,前呼后擁,公卿以下無不駐足觀望,連皇帝也行注目禮。其情景之壯觀,就是出外領兵打仗、奏凱還師的將軍回京,場面也不及此。

3.只能使極少部分人改變命運,多數人只能落榜而歸。落榜的原因,成績不夠當然是主要的,但也有其他五花八門的影響因素,讓人大開眼界:正德十二年,有個叫劉淮的人參加科舉考試,這個人飽讀詩書,中舉應該沒什么問題。可是,正當他在考場答卷時,忽然刮過來一陣風,把他的卷子刮跑了,卷子隨風飄飛,飛過了五鳳樓、落到了南御河邊。卷子被找回來之后,負責錄取工作的楊閣老在卷子上批了“不謹”兩個大字,劉淮因此便落榜了。楊閣老所批的“不謹”是什么意思按字面的理解,很可能是指責劉淮“不謹慎”,可是,卷子被風刮走的事純粹是偶然現象,再謹慎的人也不可能預測到,因為這個革除劉淮的功名,的確有些荒唐。

請記住本書域名:.shuyuewu.co。書閱屋手機版閱讀網址:.shuyuewu.co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