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積善之家第130章積善之家(1/4)
三國時期的劉備,臨終前曾對他的兒子劉禪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告訴劉禪,不要輕視小事,小中也含有大義。小事件孕育大道理,小問題包容著大智慧。
能否積德行善跟貧富沒有關系,而是取決于個人的心性,有的人并不富有,卻能舍錢財助人急難,解人之危。像張少飛,寧可自己餓著肚子,卻能把月餅毫不吝嗇的施舍給老乞丐。
而有的人家財萬貫,卻自私吝嗇,成了個慳吝的守財奴。
更有些人,有了點錢,就狂得不得了,大肆的揮霍,到處擺譜兒顯闊,其實那是精神貧窮的一種表現。
更有甚者,丟了點錢,心痛得不得了,要是丟了良心,他卻無動于衷。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想行善,別給自己找借口,說自己沒條件。
其實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往往沒錢的人能夠積大功積大德,而有錢的人未必能造福、能積德。
《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你自己積德行善,自己先得本然之慶,而后子孫繼續享受余慶,你用不完的陰德子孫繼續享用,那多好!
千萬別像秦始皇似的,總想給子孫留下萬古基業,結果把子孫害得更慘。
與張少飛當時被張道誠的高風亮節感動得熱淚盈眶,說出的那番話“老人家,既然您如此意誠,晚輩就依從您的心愿,安頓好老母之后,定去黃梅求法,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相比,張少飛的這番發目內心的話,是多么的偉大!這才是發菩提心、發大乘心。
菩提心就是“覺悟了的心”、就是“利他無我之心”。
要知道,學佛首要在發心,發心要大、要正才能得到實果,所謂“量大福也大,愈貪愈沒有”。
如果發心不正,知見錯誤,那很麻煩。
《華嚴經》云,佛法如水,像水一樣,牛飲之則成乳,蛇飲之則成毒,智學證涅槃,愚學增生死。
知見毫釐之差,果報天淵之別。
這就是說,佛法什么人都可以學,但每個人的受益是不一樣的,因為目的不同,結果能一樣嗎?
基于搜索引擎技術檢索服務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