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舍弟諸葛亮小說>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舍弟諸葛亮-免費番外4 曹彰遠遁阿富汗
更新時間:2025-02-08  作者: 浙東匹夫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歷史頻道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明智屋小說 | 舍弟諸葛亮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正文如下:
免費番外4曹彰遠遁阿富汗免費番外4曹彰遠遁阿富汗←→::mayiwsk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劉備在諸葛瑾的建議下,不想為了速滅曹彰而影響自己治國恢復的節奏,這給了曹彰短暫的喘息之機。

雖說這種喘息只是表面上的,事實上曹彰付出的代價也不小,他身邊都被劉備派來的“奸商”滲透成了篩子了,將來劉備再想對他動手時,絕對會輕易得多。

曹彰如今取得的成就再大,最終也只是為人作嫁,幫劉備打工的。

但不管怎么說,眼下曹彰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還在為了“給曹家留一脈后人”這個目標而拼死奮斗。

在他看來,自己打下的一切都是實打實自己能拿穩的,這是在為自己而奮斗。動機之強烈,當然不是漢朝之前歷代西域都護可比的。

歷史的視野且稍稍回溯一下。早在章武二年的時候,曹彰就開始西征了,并且最終在章武三年的時候,拿下了高昌國(原樓蘭)等地。

當時,曹操才剛死,而曹丕甚至還沒死呢。此后兩年多,劉備陸續翦滅曹丕、賈詡,曹彰這邊其實也沒閑著,一直在往西推進,穩扎穩打,反復跟西域諸胡拉鋸,開拓著一片片新的疆土。

章武三年入冬之前,曹彰把自己的勢力發展到了原龜茲國的位置,也就是后世的新江伊利、阿克蘇一帶,把龜茲王等胡人統治者都滅殺干凈。

章武四年,曹彰繼續西進,這時,他又要面臨兩個后世南疆地區的游牧“大國”,分別叫莎車和疏勒,各自都有數萬戶至十余萬戶不等的規模,可以動員的兵力也都超過了萬人——在西域,能動員起上萬人的兵力的,哪怕是牧民,也都算大國了,大部分國家最多只能拉起幾千戰力。

曹彰自己的戰斗兵力,巔峰時期也不超過三萬人,這幾年打下來,也都有損耗。

加上長期得不到中原的補充,兵力和裝備越打越少,補充進來的都是西域漢人,裝備越來越低劣,戰斗力當然也會下降,所以一度打得還算辛苦。

不過曹彰終究是曹家的名將之才,又有最初西行時帶來的底蘊,最終花了章武四年大部分的時間,終究還是滅了莎車和疏勒。

這就相當于是拿下了后世南疆的喀什全境,沿著葉爾羌河一路打通了漢朝時絲綢之路南支的境內部分——說句題外話,在東漢巔峰時期,當年班超就曾坐鎮疏勒城駐守多年,

這地方也基本是東漢一朝漢人駐軍最偏遠的位置了,從疏勒城再往西,倒也不是說漢人軍隊從未抵達過,只是再沒建立起過有效、穩定的軍事統治。

哪怕是班超駐守過的疏勒城,早在公元90多年的時候就逐步廢棄了,東漢的西域都護府雖然存續了更久的時間,但是后面都沒有再深入到疏勒那么遠。

所以算算時間,當曹彰再臨疏勒城時,距離班超的繼任者放棄疏勒,已經有快一百二十年了。

從這個角度講,曹彰也算是洗刷了一部分曹家的罪孽,他個人也為漢人統治范圍的擴張做出了一些貢獻。

不過,打下疏勒之后,更多的問題也紛至沓來,讓曹彰繼續西逃的計劃受到了極大的阻力。

第一層阻力,便來自于對未知的恐懼。因為再往西,就不是漢人統治曾經抵達過的地方了,最多只有漢人的使者去過,但絕對沒建立過官府。

士兵們遠離家鄉,也會產生恐懼心理。哪怕不怕打仗,哪怕知道己方的武器裝備相比于胡人有明顯優勢,但很多人會覺得不知道為何而戰,會迷茫,思鄉。

除了對未知的恐懼和思鄉以外,第二個導致曹彰勢力遭到極大內耗的主要原因,就是路線上的分歧。因為再往西打,究竟走哪條路,曹彰內部也無法統一意見,他自己也不知道何去何從,他對當地的地理太不熟悉了。

后世稍微了解一點新江地理的看官都知道,從疆地再往西,主要有兩條路,哪怕追溯到漢朝,絲綢之路也是分為南路和北路的。

北路就是相當于后世從北疆伊利到哈薩克的阿拉木圖那條路,沿著巴爾喀什湖南岸那片草原。

這條路的好處是相對濕潤,草原多一些,當地已經能受到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的暖濕氣流影響,暖濕氣流撞到天山山脈后就形成雨水,所以后世新江的賽里木湖還有個噱頭名字叫“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淚”。

但這條路的壞處也比較明顯,就是過了巴爾喀什湖后再往西,會比較荒蕪,當時的哈薩克大草原上沒什么文明存在。

另一條南路,就是后世從新江經過后世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進入阿富汗腹地,然后再西進。這條路的壞處在于瓦罕走廊的山區明顯比北路更難走,條件也更艱苦。

但走過瓦罕走廊后,前面就會豁然開朗,進入相對富庶之地。稍稍往北可以進入后世烏茲別克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也就是后來蒙古西征時屠戮的名城撒馬爾罕周邊。往南則可以繞過開布爾山口,進入肥饒的身毒地區(印度)

一言以蔽之,走北線的逃跑潛力比較低,但是前期容易,就算逃到了哈薩克大草原上,一切也就到此為止了,將來劉備如果追過來,曹彰還是無路可逃,最終就死在這兒了。

南線的潛力比較高,但前期難走,要更加先苦后甜,想象空間比較大。

曹彰一開始也不了解當地情況,在拿下龜茲和輪臺、疏勒后花了半年多打探消息,才漸漸摸清這些情況。

到了章武五年開春的時候,曹彰就把這個問題擺到了臺面上,希望屬下跟他一條心,最好是選擇走南路,繼續西進求生。

曹彰把自己的決定,攤開了跟曹休、徐晃分析道:

“我已打探清楚道路,北線一路都是荒漠、草原,雖然相對易行,但難以藏匿,也無險可守,就算打到天山以西的大湖一帶,逐水草而居,最終不過是又成為一個游牧蠻王,沒有前途。將來劉備殺來,遲早還是滅亡。

南路雖然一開始艱險,但將來劉備想追擊也難,孤派斥候搜索過了,那條翻越山口的道路極為險峻,易守難攻。我們過去的時候,當地還沒有強敵,沒有人會守。

可我們過去之后,就可以留精兵駐守,學中原的方式設置關卡,苦心經營。將來劉備如若追來,他豈能遠隔萬里、曠日持久耗費攻堅?到時候,他也就知難而退了。”

曹休和徐晃卻不敢茍同,兩人各自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反對意見。

曹休率先道:“劉備欲得我曹家人首級之心甚堅,豈會為了一個關卡便放棄?更何況,我軍士卒遠離家鄉已數年,遠離數千里,軍心渙散極為嚴重。

便是前兩年給士卒們發女人,如今也已經不管用了,還是有很多人要回鄉,最近逃兵也開始變多,我擔心這些人會把西域的我軍虛實情況告知劉備,到時候情況就更被動了。還不如走北路,道路易行,士兵也不至于畏懼,稍稍挪挪窩不至于冒出太多新的逃兵。”

徐晃也贊同曹休的看法,不過他的角度略有不同,只聽他誠懇地分析道:“末將也已年老,實在經不起遠征的勞頓,若是在草原上與胡人交戰,勉強還能奮力一戰,要翻越群山,卻是力不從心。

何況,古人早就說過,絕境之中當狡兔三窟,大王為何將所有的賭注押在一條路上?既然只是求存,不如分兵各自嘗試。不過,無論走哪條路之前,都要考慮好如何穩定士氣。”

曹彰一想也對,士氣低落、思鄉的問題,必須好好解決,如果孤注一擲走南線,萬一軍心崩了就不好了。

而且他自己也知道,這三四年的遠征勞碌,讓他的身體狀況出現了不少問題,到了西域的新環境里,老是水土不服,他也生了好幾次大病。他都有些懷疑自己能不能撐到進入身毒的那一天了。

這并不是杞人憂天,因為原本歷史上,曹彰就活得比曹丕還短命,他僅僅在曹丕登基后三年就病逝了,跟老一輩的劉備同一年。

后人有很多說法,認為曹丕這是謀害了曹彰,懼怕自己這個武功赫赫的弟弟,但也不能排除曹彰繼承了曹家某些短壽的基因,跟曹丕差不多都只有四十來歲的壽命。

這一世,曹彰一路西進,要操心的事情很多,還要考慮環境劇變帶來的疾病,自覺撐不了太多年,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曹休、徐晃的話也提醒了他,他意識到自己這個目標太明顯,劉備剛打進關中的時候,就聽說自己跑了,還帶走了父皇曹操的全部精銳騎兵,所以劉備追殺他的動力是很強烈的。

就算曹家將來能留后,估計也輪不到他曹彰本人安享晚年了,最多是他再有兒子,神不知鬼不覺地逃出去,因為曹彰的兒子就比較難徹查了,當初都還年幼沒名氣,甚至曹彰到了西域后這三年多,跟胡姬又生下過新的子女,這些事情都是很隱秘的,中原人更不可能知道。

最終,曹彰決定,他本人還是走絲綢之路的北線,這一世就鞏固拿下相當于后世哈薩克大草原那一片地方,安享晚年,如果劉備真追殺過來了,那也是命,沒辦法。

如果劉備遲遲沒追殺過來,讓他能正常壽終,那他最后也要把自己安葬在哈薩克大草原上,如果將來劉備的后人派兵來了,看到他曹彰的墓地,應該也就收手了,不至于再追到天涯海角不死不休。

而徐晃是不用擔心非得被清算的,他有可能最終投降,也就沒必要吃這個苦跟著一起去翻越蔥嶺了(興都庫什山),所以徐晃可以跟他一路,征討哈薩克大草原。

而曹休也姓曹,他如果被抓住了也會被處決,但他又不是首惡,目標沒那么扎眼。

曹彰就決定派曹休去翻越蔥嶺,還把自己的幾個小兒子交給曹休一起帶走,讓曹休好好照看那幾個堂侄。尤其是曹彰跟胡姬在西域這三年里新生出來的孩子,曹彰甚至都沒讓他們姓曹,也都讓曹休帶走照顧,曹彰自己只留了長子在身邊。

如此分派已定,曹家人終于各自迎來了最終被分配好的命運。:mayiwsk←→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