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舍弟諸葛亮小說>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舍弟諸葛亮-免費番外3 劉曹互洗才能把胡人洗沒了
更新時間:2025-02-05  作者: 浙東匹夫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歷史頻道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明智屋小說 | 舍弟諸葛亮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正文如下:
馬超堵死玉門關、關門打狗拿下敦煌和酒泉,是章武四年冬末的事兒。畢竟冬天的大漠才是最嚴酷的,賈詡帶著一起逃亡的那些護衛,要吃沒吃要喝沒喝,還天寒地凍不斷凍死人,所以才會不顧一切反抗賈詡,不惜弒主。

而賈詡的首級被送到馬超手上,已經是來年開春了。再要送回雒陽,又是一個多月之后,所以劉備拿到這一戰果,已經是章武五年的陽春三月。

看到賈詡的人頭送到,劉備也是大喜過望。

在他看來,累計持續了三十年之久的“董曹之亂”,至此才算是徹底有個了斷,可以從歷史層面蓋棺定論了。

賈詡畢竟是董卓時代就參與了西涼軍叛亂的,后來又挑起了李傕郭汜的作亂,最后還投了曹操,幫著直接撲滅了董承和呂布的反曹計劃。可以說他是貫穿了董卓、李傕郭汜、曹操三代篡漢之賊的樞紐靈魂人物,也是東漢末三十年大亂的關鍵線索。

賈詡的人頭送到了,對天下蒼生也有一個交代,足以證明劉備并不是針對誰,而是對一切篡漢之賊都無差別嫉惡如仇,必欲誅之而后快——

這一點,在后世看官看來,如果是只看演藝不看史書的,就很容易忽視。因為演藝里的劉備,不僅參與了反抗曹操欺君篡逆的那二十幾年奮斗,而是早在諸侯討董時就出了大力的,所以劉備對一切篡漢之賊都嫉惡如仇,這一點在只看演藝的看官眼里,是無需自證不言自明的。

但是正史上沒有“溫酒斬華雄”沒有“三英戰呂布”,劉備早年雖然也聲討過董卓,可實際功勛難以考證,在當時的人眼里,劉備一生最大的奮斗,除了討黃巾以外,就是參與討袁術,以及后來對付曹操,其他都是諸侯之間的內斗,談不上誰絕對正義。

這種情況下,不放過賈詡,必誅之而后快,就顯得很重要了,也加強了劉備的人設。

最終,劉備親自批示,把賈詡的無頭尸體菹醢,雖然本就腐朽得不成樣子了,只是走個形式過場,但也算是彌補了當初曹操死的時候直接火化的遺憾,用賈詡替代曹操接受了天下蒼生的怨氣。

處置完賈詡后,劉備心情暢快,有一次又擇機私下里問起心腹重臣們:

“賈詡雖死,但曹操諸子,尚有曹彰遠遁西域,如今近況不明,朝廷當如何追擊?西域險遠,是否值得立刻靡費重金、不顧百姓疲敝遠征?還是當以計緩圖之?”

劉備咨詢的“心腹重臣”,當然首先就是諸葛兄弟了。

諸葛瑾聽到這個問題,就知道陛下其實也比較寬仁,不太想最后為了一個遙遙無期的曹彰,去不計代價勞民傷財。

他聽得出來,在劉備看來,能殺曹彰斬草除根固然是最好,但西域近年的情況,對于大漢朝廷中樞而言,已經太過陌生了。劉備自己也不知道遠征西域會有多艱險,會不會導致剛剛才穩定下來的中原再次陷入疲憊、出現亂象。

而諸葛瑾內心自然是期望緩圖的——只不過他希望緩圖的理由,和外人所以為的不一樣。

諸葛瑾希望緩圖,至少有兩層考慮。

首先,是確實希望給百姓休息。漢末大亂持續四十年,現在才開始裁軍沒兩年,百姓實在是太苦了。而大漢要開疆拓土,恢復國力,短期內有遠比去西域更好更快更省的發展方向。

比如進一步在東北開荒,把扶余故土變成徹底漢人農耕的熟地。東北的農業和發展潛力,可不比大西北好得多?

西北地區,諸葛瑾并不是不要,而是事情有輕重緩急。曹操、曹丕、司馬懿、賈詡都死后,劉備的正統性已經再無半點瑕疵,為先帝報仇也報得夠了,不差曹彰這條命來妝點。

當然,這個理由不適合直接拿出來說,至少不是身為臣下該說的。加上劉備自己也有這個覺悟,諸葛瑾也就不用提了。

而除了休養生息之外,諸葛瑾考慮到的第二點,便是暗暗期待曹彰能和西域諸國進一步消耗一下,兩敗俱傷,到時候朝廷再去撿便宜。

而且,自古如果是漢人王朝直接遠征異域,指望把土地一次性拿住、拿穩,那是很難的。因為一旦朝廷管不到那里了,當地的異族肯定會反復。

歷史上大漢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都在西域建立過都護府,但每次都花費巨大,維持的治理時間卻不是很久,基本上要出一個強力的都護,勉強能維持二三十年,到了這個強人沒了之后,基本上也就人亡政息,反反復復。

這里面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不過諸葛瑾覺得,最關鍵的原因,就在于“受中央直接挾制的地方都護府,很難有足夠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去偏遠之地開拓”。

說人話,就是在集權制度下,朝廷要擔心放出去的地方官府,尤其是千里之外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會不會成為割據的諸侯、軍閥,本身尾大不掉變成禍患。

但是這個問題,在曹彰流竄西域的情況下,對劉備而言就不存在了,因為曹彰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篡逆勢力,其自主性相當高。

這也是為什么,原本歷史上,三國時期魏蜀吳三方在對付各自周邊的蠻夷異族時,表現都非常好——后世網上還有很多人,拿三國時三方對異族都很武德充沛,把鮮卑烏桓南蠻山越摁在地上揍,來證明“大漢武德充沛,遠超唐宋”。

但事實上,真要憑良心深究,就能發現,原本歷史上三國時三方對異族的武德充沛程度,不僅超過唐宋,甚至都可能超過兩漢大統一時期本身——兩漢時對北方草原游牧的武德,在最充沛的階段,還是比較充沛的,但是在對西南夷和山越方面的武德,應該是不如三國時的。

所以,這個問題僅僅用“漢朝時民間武德比隋唐更充沛”或者“漢朝時漢人與胡人之間的軍工技術代差比后世更大”來解釋,是解釋不通的。

這些解釋,只能解釋漢朝對外武德為什么比隋唐充沛,但絕對解釋不了“為什么三國時對外武德也比兩漢大統一時更充沛”。

而諸葛瑾對這個問題,顯然有非常深刻的思考。哪怕他穿越前學的歷史知識不夠深刻充沛,經過他這些年身居高位的仔細觀察、深入總結,以及和二弟諸葛亮的學術切磋,他的理解已經遠超后世的歷史學家、政治學家們。

諸葛瑾認為,關鍵就在于三國時更為“扁平化”的管理結構,對軍隊的掣肘更少。因為政權分為了三個,決策中心近在成都的朝廷,對南蠻的軍事打擊響應速度、靈活性,當然比朝廷在雒陽時要快得多。

同理,朝廷在建鄴的那個政權,對山越的打擊響應速度、靈活性,也會比之前全國一盤棋時快得多。

因為朝廷在雒陽的時候,皇帝還要擔心蜀地、吳地的軍事將領、地方州牧本身是否會尾大不掉,防自己人用的心思和精力,一點都不比防異族的精力少。

有了這一層認知后,諸葛瑾愈發覺得,朝廷應該利用曹彰還非常“自主專斷”的這幾年,好好肅清一下西域的胡人,這樣朝廷再去收復的時候,把曹彰的勢力洗掉,反復拉鋸過程中,胡人就徹底式微了。

這就像后世,為什么加多寶和王老吉反復洗占有率,最后能把和其正洗死。但如果只有加多寶或者王老吉當中的任何一家單獨來洗,是很難把和其正徹底洗死的。

西域的胡人,就像是王加大戰中的和其正。

所以,諸葛瑾最終就把自己的這幾層思考,對劉備和盤托出。

當然,諸葛瑾在講道理的時候,肯定不能跟前面那些話那般,說得太直白。

所以他的措辭,經過了美化修飾,必須引經據典,以史為鑒。

好在諸葛瑾要找歷史證據,也確實不難,他就找了周朝時分封諸國開拓的例子,來向劉備證明“相對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對于開疆拓土的效率好處。

“陛下,當初周人代商之初,分封諸侯,北邊的燕地還是戎狄之所,東邊的萊、蕪也是東夷所據,南邊的吳越和巴蜀,乃至整個荊蠻,都不是衣冠之地。但周人通過數百年,任由分封諸國自行開拓,最終秦一統天下時,疆域比之周人建國時,何止擴張了數倍?

可是自秦廢分封,設郡縣以來,天下雖免于內戰,可對外開拓的速度,也由此大大減緩。秦始皇雖數次征伐,可拓地低效,靡費巨大。若是放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時,平定匈奴哪里需要竭天下民力、選三十萬精兵?

由此可見,天下一統后,為防地方上尾大不掉,提防偏遠之地邊軍的耗費,實則已經超過了提防胡人的耗費——但臣并不是說這樣不好,這只是為了避免天下內戰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已經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但是如今,曹彰的存在,可以讓我漢人天下兼顧‘對西域征討的靈活性’,還不用擔心尾大不掉的問題,因為曹彰本來就是篡逆余孽,我們遲早要消滅之,何妨讓他與西域胡人在兩敗俱傷多鬧騰幾年呢?”

劉備聽了之后,果然大受觸動,加上他本來就要顧慮與民休息、裁軍以積蓄充實府庫等等問題,也就愿意對曹彰暫時緩圖了。

“朕讀書少,這么些年來,居然一直沒想過,為何周人數百年間,便讓‘天下’的范圍擴張了那么多倍,但有帝制之后,四五百年間,天下的范圍擴張速度,就降得那么慢了。

朕原本還以為,是因為道路險遠,天下范圍擴張的地理極限到了,聽子瑜今日這番高論,才知道原來分封制還有這般好處……

確實,分封之下,地方諸侯擴張所得,都是他自己的,還不用被朝廷掣肘,沒人擔心他尾大不掉,確實更適合對外擴張。如此說來,讓曹彰勉強多茍活一兩年,也算是利弊相等,不該為了他而影響我大漢本身的恢復。

不過,凡事總要有個度,子瑜,依你之見,這曹彰能留到何時?”

對于這個問題,諸葛瑾還是比較慎重的,他最終強調道:“無論如何,一代人的事情,都該在一代人手中了斷,曹彰的問題,絕不能留給后人。”

劉備點點頭,他知道子瑜這是和他推心置腹,沒有藏著掖著。加上兩人是私下里私聊,沒有外人聽見,諸葛瑾才敢說這樣的話。

這一世的劉備,在當年全面北伐之前,曾經定過計劃表,覺得能跟高祖同齡一統天下、當上皇帝,就很不錯了,也就是計劃五十六歲完成這一切。

最后因為先帝劉協的意外早死,劉備倒是稍微早了一點當了皇帝,但他當上皇帝時曹操還沒死呢,也不算完全一統。最終按曹操死的年份來算,劉備確實是五十六歲,竟剛好和劉邦當年情況一樣。

如今是章武五年,曹操是章武二年底死的,劉備現在已經五十九歲了,相當于原本時空的建安二十三年——也就是說,在原本歷史上,這一年劉備還在漢中跟曹操打漢中決戰呢,要再翻篇下一年,才是關羽從荊州北伐水淹七軍。

劉備覺得,自己肯定還是能活過高皇帝的,畢竟劉邦早年受的傷不少,跟項羽打的時候就被強弓射中了胸口,最后晚年還親征英布受了重傷,也是被強弓勁矢射中。

而劉備除了早年征戰受過些傷,后來基本上沒再受傷。現在天下混一,劉備也不可能再需要親征受傷了。

劉備非常看得開,也實事求是,完全不會因為諸葛瑾和他說這些話而生氣,只是心平氣和地點評:“那就最多讓曹彰活五年,如果可以不費什么勁兒就提前滅他,那也絕對別拖沓。再久,朕也不敢保證了。

不過,就算暫時不殺曹彰,可有什么辦法及時了解西域的情況,到時候也好知己知彼。”

諸葛瑾見劉備答應了這個大節奏的安排,剩下的都是小問題,他也不吝幫著出謀劃策:“這些都好說,既然陛下不急于立刻滅殺曹彰,臣以為我們可以分兩步走,

比如曹彰在西域時,肯定會缺乏物資,軍械甲胄也會越用越少,我們當然不可能資敵、不能允許民間商旅賣兵器給他們,但完全可以讓一部分商旅,偽裝成‘為了貪圖逐利而違背朝廷的管控’,出玉門關賣些別的。

這樣能讓曹彰和西域諸胡打得更慘烈一些,更快肅清西域諸胡,又能利用這些商旅做些諜間之事,贏得曹彰信任,借機搜集西域情報,讓陛下實時掌握曹彰打到哪里了、有多少兵力、民力,如此,將來對曹彰動手時,便能事半功倍。

也能避免因為敵情不明、不知道曹彰究竟有多少勢力范圍,而出現漏網之魚,讓曹彰本人逃脫。畢竟西邊的地域太廣大了,如果曹彰和賈詡一樣一路往西跑,追到后來就會遙遙無期。只有充分掌握了情報,才能如馬超殺賈詡那般,提前準備迂回包抄,一個不留。”

劉備一聽緩圖還有這個額外好處,心里也更好受了些,立刻批準了這些建議。

于是諸葛瑾就親自籌備了這事兒,模仿當年漢武帝時“馬邑之謀”那般,關照身在敦煌的法正,學當年漢武帝時的大行令王恢的角色,組織了一些去西域探路的商旅。

這些商旅可以帶出玉門關的貨物,實際上都是經過法正嚴密審查的,但是出了關之后,他們就要表現得自己都是“為了巨額利潤,突破大漢朝廷的封鎖,私自來這里賣貨的”。

所以這些人賣的東西價格,當然是出奇的貴。可因為大漢要提防曹彰,斷絕了明面上的貿易,西域諸胡確實沒有其他渠道買到漢貨,所以哪怕這些東西巨貴,但只要是必須的,那還只能咬著牙硬買。

包括曹彰自己,他因為去了西域三四年,很多在漢地時能夠出產的高端軍需物品和生產資料,其實都非常短缺了,他帶去西域的工匠,根本沒法完美復刻在關中時的“手工業產業鏈”。

所以曹彰的軍隊戰斗力,在面對西域諸胡時,也確實有些下降,他也急需高價補充。

曹彰自以為是在跟那些冒險的私商做生意,加上他覺得“這些人違背了劉備的禁令,一旦暴露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對這些人很信任,因為他覺得雙方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殊不知,這些人的所作所為,都是劉備諸葛瑾法正授意的,隨時都可以跳船洗白,根本不存在“投名狀”,曹彰也完全沒法用揭發來威脅他們。

本就缺乏謀士的曹彰,看似因為這些交易,重新打了雞血,在西域耀武揚威,開拓了更多漢人占絕對優勢的地盤,殊不知他身邊早就被法正的情報網滲透成了篩子。

——

PS:本章還是免費番外不要錢的,所以就一次性五千字大章寫完,算是這周的番外,過年不分章了。

另外,喜歡看宋朝文的朋友,先推薦一本李云龍亮劍北宋,可以看一下頂幾天。這個作者之前寫過曹操穿越武大郎,別的不說,文筆肯定是好的(不過現在聽說AI也能寫定場詩了,時代變了呀)

我原本打算年后立刻開書的,但是可能審核上有些耽誤了,加上月初也沒人上班,2月3號上傳肯定沒人審。目前計劃是湊4月1號的上架,所以要二月過半才能開了,再好好準備一兩周。梳理一下存存稿吧。這邊免費番外就繼續寫著先

(可能是18號或者24號,我都心理陰影去查黃歷了,挑適合開業/簽約的日子。這么多年來,非常穩定地寫三本才成一本,都是淚,心理陰影了。

我在某點的累計12本書,第3/6/9/12本都精品了(文娛救世主、80大佬、忽悠劉備、舍弟諸葛亮),其余八本都沒精品,而且至少差一半以上。

可能是我自己德不配位、有點小成績就飄,就不研究市場流行趨勢頭太鐵吧。目前這個舍弟諸葛亮剛好是第12本,我都被這個搞得心理陰影了,希望有機會突破心魔。)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