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大清話事人小說>大清話事人最新章節列表 >大清話事人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大清話事人-574 郁皇親征,開啟兩路北伐
更新時間:2025-01-31  作者: 憂郁笑笑生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歷史頻道 | 清史民國 | 憂郁笑笑生 | 明智屋小說 | 大清話事人 | 憂郁笑笑生 | 大清話事人 
正文如下:
574郁皇親征,開啟兩路北伐!574郁皇親征,開啟兩路北伐!←→:xqishuta

下午,

天空飄著小雪。

御駕巡視位于蘇州府城南的一處新兵訓練營。

教官們遵照《步兵手冊》逐個科目的訓練,無需考驗個人戰場經驗。

身著嶄新軍服的新兵們扛著槍,踩著小鼓點在走隊列。

“參見陛下。”

李郁詢問:

“此處有新兵幾何?隸屬于哪個軍團?”

“新兵3512人,陸軍部在上一輪擴軍時遺漏了第4軍團。這次黃校尉請求補充新兵,于是陸軍部就在江南募了這些兵。”

李郁愣住了,狐疑的盯著教官,問道:

“新兵籍貫?”

“全部來自江蘇、浙江還有皖南,且為自愿報名。”

正聊著,新兵當中突然爆發出狂熱歡呼。

“萬歲,萬歲!”

烏泱泱的新兵們單膝跪地、槍托著地、刺刀朝上,眼神狂熱。

見狀,

李郁催馬小碎步奔跑,高舉右手頻繁示意,完成了一次事先無準備的短促而熱烈的現場閱兵式。

他看的出來這些新兵眼里的狂熱并非偽裝,而是發自內心,但總覺得哪兒不對勁。

江南、自愿、狂熱、新兵

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就三個字:不可能!

見陛下狐疑,周圍的人都有些緊張。

李郁突然扭頭吩咐:

“傳令,所有士兵卸甲。”

“遵旨。”

一名教官高舉金色狐貍軍團大旗,騎馬掠陣,大聲喝令:

“陛下有旨意,冬練三伏,全體新兵卸甲,考驗勇氣。”

所有人驚呆了。

3000男兒齊卸甲,竟無一人是良民!

滿眼刺青男。

花花綠綠,五顏六色,從局部到過肩,從漢字到圖形,從貂蟬到關公。

無紋身者,百里挑一。

李郁恍然大悟,眼神復雜,低聲吩咐:

“可以了。中午多熬制些姜湯。另外,每人賞5枚銀幣,這筆賬不要走陸軍部,由皇室內帑出。”

“遵旨。”

隨著命令傳開,萬歲的呼聲更是響徹云霄。

陛下的出身,終究不是個秘密。存菊堂、維格堂靠著一拳一棍在蘇州府打出來的威名,

如今,大業已成。

從幫會分子到當朝皇帝!

神話一般的故事,讓陛下成為了所有江南惡少年們的精神偶像。

這么說吧,全江南稍微有點追求的幫派分子都在這里了。

如果不是訓練營的教官們集體出動攔截。

數千名赤膊紋身男將高舉雙手、歡呼著包圍陛下的戰馬,跪在雪地里為“大哥”歡呼,再歡呼。

今日之事頗為尷尬。

但又不好罵娘。

李郁只能默默地裹緊披風戴上面罩,一路狂奔回到吳皇宮。

“讓陸軍部和參謀本部臨時修改一下爪哇駐軍的安排。廣東之第5軍團暫不動,改由第4軍團新兵駐扎。告訴黃肆,大員不需要增兵。”

“遵旨。”

回到寢宮,李郁猶覺臉頰發燙。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第4軍團以后就常駐南洋充當殖民地軍神吧。

內政部怎么可能忘記大員呢,大員的海關緝私隊中2成都是內政部的耳目。

此刻,

島上的火恐怕還在熊熊燃燒呢。

李郁暗自決定,

以后就別讓4軍團回來了。

第4軍團不是合格的野戰軍團,但想來應是合格的殖民地駐屯軍。爪哇島、婆羅洲島、呂宋島,大員島,流求群島,都交給他們。

自己也不可能再為了招募江南新兵而給出額外的優厚待遇,愛當不當。

李郁打開塵封已久的日記本,

寫下:

若無厚賞,江南地區積極自愿當兵者必非良民。

即日起,第4軍團兵額凍結,不再擴編,該軍團亦不可駐扎本土,否則友軍爭相效仿,禍害無窮。

這個春節。

南方很祥和,北方很糟糕。

清廷在時,也很糟糕,但不得不承認,再糟糕的秩序比如今的無秩序還是好一些。

北方已無官兵、匪兵、教軍之區分,所有人都在憑著本能生存。

中原山東直隸的士紳們不再頭鐵,聯名信一份接著一份飛向蘇州府。

就連曲阜的孔府也終于低下了高貴的頭顱,獻上降表,但吳廷不予回應,一概扣押。

情報署給出了判斷:

北伐,沒有難度。

太行山以東、長江以北,山海關以南的廣大區域,都在翹首以待陛下。

正月初5。

吳廷正式誓師,出兵北伐。

吳皇現場宣讀清廷十大罪狀,昭告天下,替天行道,北伐中原,目標燕京。

運河舟楫連綿數十里,遮天蔽日。

軍容之壯觀,令圍觀者嘖嘖稱奇。

此次北伐,共計投入了第1、2、3、8、6、9、10、輕騎兵,共計8個野戰軍團,以及大半個近衛軍團,

海軍出動了40余艘海軍戰艦,5000多名水手。

以上是正規軍。

此外,還有第2派遣軍團,皖北胡之晃部。

總兵力15萬人。

后勤雇傭了民夫25萬、民船2萬余、各類車輛無算。

從兩處渡江。

一處是襄陽,一處是江寧燕子磯。

這兩處江面狹窄,是歷朝歷代軍隊的渡江選擇。老祖宗嚴選,錯不了。

北伐的主帥是陛下。

屆時大軍殺入紫禁城,如此名場面,皇帝豈有不到場之理。

考進長安很難,打進長安稍微簡單那么一丟丟。

財政大臣胡雪余坐鎮蘇州府,負責調度后勤。

參謀本部大臣譚沐光坐鎮京口,也是負責調度后勤。

站在甲板之上,

李郁望著滾滾長江水,和身邊諸將感慨:

“北伐,不應該是沖鋒的號角,而是成功的鐘聲。從南往北打,朱元璋是第一人,寡人是第二人。”

“如今清廷統治搖搖欲墜,好似冢中枯骨。”

“這一仗,軍事為輔,正治為輔。”

“我們一定要安置好北方流民,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陛下圣明。”

北伐大軍分2路。

西路軍由陸軍大臣林淮生指揮,包括了第1、3、9野戰軍團,以及輕騎兵軍團。

西路軍從南陽出發,一路向北,意在堵截清廷西狩之路。

東路是陛下親領,兵力更多,準備穿過安徽向北進攻。

出發之前,吳軍進行了一次略為倉促的整編。

從原有的老軍團各抽調2000士兵士官編入新組建的軍團,其中三分之一人官升一級。

產生的空缺,由新兵填補。

如此一來,可保各個軍團的基本戰力。

此外,李郁還臨時調整了部分高級軍官。

即日起,各軍團最高指揮官改稱司令官,對應軍銜不改。

第1軍團由林淮生兼任(林總)。

第2軍團依舊是鄭河安(總生病的阜陽大哥)。

第3軍團韋俊(韋妃的默默無聞的哥)。

第4軍團黃肆(駐大員,忙著撈錢)。

第5軍團苗有林(駐廣東)。

第6軍團趙二虎(長興礦工出身,王六的小弟)。

第7軍團白健仁(桂軍,人在東山步兵士官學校進修)

第8軍團李小五(義子,兼領禁衛軍)。

第9軍團楊遇春(披甲步戰高手)。

第10軍團劉阿坤(存菊堂老人,沉湎于西湖柔情,拉來掛個名,戰后好封爵)

輕騎兵軍團,兀思買(熱愛詩詞的非典型圓臉蒙古人)

近衛軍團,陛下親領。

按照既定安排,如無意外天象,大軍每天必須前進40里。

西路軍先出動。

林淮生以輕騎兵軍團為先導,一路北進。

一路所見,哀鴻遍野。

白骨棄于市,數里無人煙。好不容易找了幾個狀如骷髏的漢子作為向導。結果吃完第一頓,就撐死了兩個。

魯山縣、寶豐縣已成廢墟。

士紳也好百姓也罷,皆不知所蹤。

“老鄉,這里的人都去哪兒了?”

“軍爺,死的死,跑的跑,俺估計好多人逃進山了。”

豫西多山,生存概率比在平原會高一些。

大軍繼續前進。

汝州,不戰而降。

城墻上血跡斑斑,之前有明顯激戰的痕跡。歡天喜地的士紳們打開城門,跪迎王師。

不過,

林淮生不打算就這么放過他們。

當眾詢問了一個問題:“爾等可有四海票號存銀存根?”

眾人愕然,連忙找出存根。

不料林淮生冷臉道:

“凡存銀3000兩以下者,皆為首鼠兩端,無可寬恕,殺!”

如此一來,汝州城內官紳240余人皆被拖出去當眾槍決,之后家族男丁發去淮南煤礦挖煤,女眷發入教坊司。

僅有5人合格。

林淮生知道陛下心意。

這半年里,四海票號在北方一共吸儲400多萬兩。

陛下聽說后,勃然大怒。踏馬的既然不讓騙,那寡人就只能動手搶了。

輕騎兵軍團一路狂奔,傳檄各州縣。

所到之處,

州縣紛紛打開城門跪迎王師。

識時務者為俊杰,就連重鎮洛陽也自覺打開了城門。已封凍的洛水,擋不住兇狠的吳軍。

河南布政使帶領全城400多官紳跪在城門外當眾獻上牛羊、金銀。5000多守軍全體棄械。

吳廷的規矩,人人都知。

頑抗,破城后全城士紳皆屠。

投降,可保全城士紳身家性命。

兀思買騎在馬上望著匍匐在腳下的洛陽官紳,得意洋洋的接收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城池。

至此,

西路軍就完成了初步戰略,封堵住了清廷從潼關西逃入陜的路線。

安徽滁州府。

中軍大帳。

參謀恭敬的回答:

“林帥軍報,西路軍兵鋒已至黃河,在南陽府城、汝州城、寶豐縣城、許昌城駐軍,途遇抵抗甚微,并誅殺存銀低于3000兩之士紳844戶。”

“告訴林淮生,接到軍令之日起,西路軍分3路,自西往東配合東路軍清剿,分區清理。”

“寡人再次強調作戰原則,凡不愿放下武器者,不論兵匪不論老幼一概剿殺。打一路,就安置一路,若糧食跟不上,寧可放緩步伐。”

參謀快速記錄之后發出。

中午時分,胡之晃快馬趕到。

一入帳,就熱淚盈眶。

“陛下!臣終于等到這一天了,臣愿為大軍先鋒,北伐燕京。”

“起來,坐著說話。”

“謝陛下。”

帳內,李郁屏退左右,密授旨意。

胡之晃聽的頻頻點頭,之后快速離開。

潁州府北。

第2軍團司令官鄭河安臉色蠟黃,整個人顯的很枯萎。

麾下,

一眾皖北籍軍官們擔憂的望著主心骨。

“諸位,陛下已有旨意。我軍團先拿下徐州——淮安一線,消滅福長安!”

“仗打到這份上,其實沒什么懸念了。這些年弟兄們跟著我風里來雨里去,圖的不就是個封妻蔭子。”

“只可惜,我怕是撐不太久了。”

說著,他給眾人展示了一方帶血的手帕。

眾軍官眼眶發紅。

“大哥,你回蘇州休養吧。”

“司令官,徐州交給我們,不會出問題的。”

鄭河安舉起右手,示意噤聲。

待帳內安靜,

他才很平靜的說道:

“壽,乃天定。大夫說了,我這是沉疴頑疾,無可救藥。好在這是個慢病,逐漸惡化,所以我還能撐一段時間。”

“也許1個月,也許半年。”

“諸位弟兄,需保密!否則陛下一道旨意,我就得卸任。”

眾人擦淚,點頭。

鄭河安笑著示意眾人坐下:

“事到如今,我想和諸位說些真心話。我死之后,你們一定要團結,切莫搞內訌。”

“你們還有你們的家族都能翻身了。不過皖北還是窮,鄉親們怕是黑窩頭都吃不飽。”

“想翻身,怎么辦?”

“第一,治河。第二,辦教育!”

一少年軍官起身拱手道:

“大哥,這倆都是朝廷的大事。我們怕是”

“滿倉你坐下。我想說的是假如,假如有一天朝廷要治河,皖北人必須死命配合、不惜代價。”

眾人默默點頭。

“司令官放心,我等記下了。”

鄭河安繼續講:

“辦教育,不能都等朝廷,其中緣由我不愿多說,你們也無需多問。我以軍團司令官的名義下一道書面軍令,從即日起,殲敵破城后,你們盡可放開手繳獲。”

“司令官的意思是?”

“2軍團所到之處,前清官吏、士紳望族、巨商大賈,甭管是誰一概滅口,然后抄其浮財。記住,只要浮財。事后朝廷有追究,一應責任我來承擔。”

“搶來的錢,不是讓你們私分的。”

“7成!至少保證7成運回老家,辦學校,招收家鄉子弟。”

帳內安靜的可怕。

所有人都盯著鄭河安,試圖搞清楚他的真實用意。

鄭河安笑的很從容:

“這些年,我也算參透了一些事。”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辦教育,得大把大把的投入。老家人沒錢,所以這錢得我們來解決。”

“你們務必記住我兩句話。第一,唯陛下馬首是瞻,戰場之上,陛下說什么你們就做什么,不許猶豫不許思考,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也給我沖進去。第二,造福鄉梓,100所學校,少一所,我死不瞑目。”

“跪下,發血誓。”

次日,

第2軍團開拔,兵鋒直指徐州。:xqishuta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