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漢風1276小說>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漢風1276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漢風1276-587章 風云聚,龍虎會(下)
更新時間:2010-08-24  作者: 貓跳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貓跳 | 漢風1276 
正文如下:
大宋景炎三年、蒙元至元十五年、大漢歷二年七月初九,廣東雷州灣外硇洲島,大宋海上行朝的船只帆影重重,船板愈加破敗、船帆愈加朽壞,海鷗在天空中凄厲的鳴叫,每只船上都掛起了白幡,從將軍到士卒,無不大放悲聲。

御舟官艙廳中,左丞相、知樞密院事陸秀夫,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劉黼,參知政事、廣西宣撫使曾淵子,禮部尚書、直學士院鄧光薦,吏部尚書、給事中陳仲微,工部侍郎馬南寶等等一班文官站在左首;右丞相、樞密使張世杰,殿前司指揮使蘇劉義,左軍都統陳寶,右軍都統凌震等等一班文官站在右首;國舅楊亮節、國丈俞如和幾個天潢貴胄則站在玉階之下,總共百十號人把官廳擠得滿滿當當。

文官武將們有的目眥欲裂,有的暗暗垂淚,正中椅子上楊太后已哭成了淚人兒,殿上愁云慘霧,真真王朝末世、慘不堪言。

半年前謝女俠一戰,暴風雨中小官家就驚嚇成病,不得上岸休息,一連幾個月海上漂泊,船只顛簸風浪侵襲,一個長在深宮、不到十歲的孩子,哪里吃過這樣的苦頭,病情一日重過一日。兩天前又是狂風暴雨,御舟顛簸搖晃,小官家本已病到了九分,這一番折騰下來,今天就龍御賓天了!

楊太后這一番哭,只哭得肝腸寸斷,好幾個宮女服侍,足足半個時辰才止住悲聲,抽抽噎噎的問道:“諸位先生,我大宋朝享國三百余年,傳一十七帝至今,從來沒有這般窘迫。奴家女流之輩,到此方寸已亂。下一步該怎么辦,還請諸位先生拿個主意啊!”

眾官面有難色,大宋到今天這個地步,真正叫做油盡燈枯了,本朝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李庭芝戰死揚州,陳文龍西湖殉節。陳宜中遠遁占城。張鎮孫廣州自盡,時局到了如此地步,連小官家也一命嗚呼,究竟是不是天道已移天命已改,大宋朝真的氣數已

“投降元朝,尚不失歸命侯之位”這句話在不少人的喉嚨口打轉,不過都是世受國恩的人,就算憋得面紅耳赤。怎么也不肯說出來。

此時不可遲疑了!陸秀夫站出來,神色凜然的道:“度宗皇帝一子,衛王趙尚在。何不立他為帝?昔少康以一旅而興夏,肅宗以匹馬而昌唐,今百官有司朝廷尚在,士卒數萬、百姓十余萬。天若未欲絕宋,今日便是中興之始!”

陸秀夫說得慷慨激昂。把眾官心頭那一點血氣激起,紛紛地說:請立衛王為帝!吾等敢不戮力效命,啟一代之中興!”

人心可用。事不宜遲,陸秀夫便請楊太后將衛王抱出,此時衛王趙才六周歲,點點大的一個小孩子,牽著楊太后衣角,懵懵懂懂的走上了皇位。

行朝諸事草草,事急從權也顧不得那么多虛禮了,陸秀夫領班,劉黼贊禮,文武百官三叩九拜就算是登基儀式,只陸秀夫每次叩拜,眼睛里都是熱淚滾滾而下,把丞相的緋紅朝服染得淚痕斑駁。

新帝登基地詔書發出。果然有提振人心地作用。官廳中人就聽得外面兵船上傳來一陣陣地歡呼。有了皇帝。士氣沮喪地士兵們就恢復了幾成希望。畢竟大宋綿延三百年。早已深入人心啊!

皇上登基之后。朝議地內容馬上轉向下一步地行動方向。

劉黼向來對陳宜中惟命是從。他一心希望行朝去占城。重新起用陳宜中。故而當先奏道:“當今虜勢方張。蒙元鐵騎縱橫無敵。實不宜與他陸上爭鋒。前日陳丞相往占城借兵、借地未回。不若行朝直駛占城。在那兒立足。從廣西、云南徐圖進取。待克復成都。再聯系東川合州重慶瀘州一路。聽說釣魚城頗能堅守。到時候全據云貴川。再出夔門、順江而下。取襄樊、劍指江南。亦可恢復祖宗基業。”

“不行。閩廣、中原百姓南望王師。若行朝逃奔占城。則人心潰散。興復無望也!”陸秀夫一甩袖子。斬釘截鐵地反駁。

曾淵子也是陳宜中知交好友。前些日子剛從雷州起兵。兵敗后逃到行朝。拜為參知政事、廣西宣撫使。他到行朝時陳宜中已經去了占城。兩人并未會面。此時聽劉黼地建議。立時明白了里面包含要朝廷重新啟用陳宜中地意思。也跟著劉黼道:“臣以為。廣東沿海距蒙元太近。為皇上千秋計。宜移駕占城。至于陸丞相說地嘛。以一員大將率水師在海上游弋騷擾。則蒙元必無暇南顧。沿海戰事不絕。中原、閩廣百姓希望不斷。人心依然歸宋。”

張世杰聞言心頭咯噔一下。一員大將。說得不是蘇劉義就是自己。不管留哪個。兩邊兵權分散。陸秀夫一定把不足權柄。去了占城還不被陳宜中重掌朝綱?此事斷斷不可行!

還沒等開口反對,馬南寶就附和曾淵子:“曾相公所言有理,臣附議。”

“臣何德附議。”

“臣許敬臣附議。”

“臣王政勤附議。”

朝中文官一大半是陳宜中的門生故舊,若是張陸二人能搞好倒也罷了,奪了陳相爺權柄,行朝的日子卻還是一日不如一日,此時哪怕陳宜中真正昏蛋一個,他們也覺得姓陳地比張陸二位強得多,前面有劉黼曾淵子馬南寶帶頭,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怕什么?一個個的跳了出來,嚷著要去占城。

眼見形勢不對,張世杰喝道:“才出廣東洋面,就嚇死了一位官家,從這里到占城數千里,風浪顛簸,再遇到風雨怎么得了?小官家若有差池,我等萬死不能辭其咎!”

老丈人著急,女婿趕緊幫腔,蘇劉義道:“士卒疲敝,萬萬經不起遠洋漂泊。且這些士卒皆是閩廣沿海之人,若要他們隨行朝遠赴海外,難免滋生抱怨,一旦有變,恐有不忍言之禍啊!”

蘇劉義的話也不是危言聳聽,大宋今日地威權還剩下幾分?官員們心頭有數,若是堅持抵抗韃虜,有忠義二字的激勵,士卒還能死戰,若是遠遁占城,便沒有天子守土的大義,到那時,到底如何就難說

那么,到底該怎么辦?

張世杰胸有成竹的指著地圖:“廣東新會以南八十里有天險,名為崖山。崖門對峙,內有海灣背山面海可以泊船,不妨船泊崖山海上,于陸地建宮室與官家居住,無海上風波之險,可保萬全。”

廣東梅州,文天祥拿著行朝地批復,一顆心沉了下去。李恒、阿里海牙、塔出、唆都,這幾路大軍的壓力越來越大,若不是自己背靠著閩西陳淑楨,有她分擔蒙元地軍事壓力,梅州早就不保了。

就是這么艱難的局面,為了取得行朝地信任,文天祥一不接受琉球的援助,二不讓妻女從琉球回歸,忍受著令常人早已崩潰地壓力,在梅州苦苦支撐。

但是,一切努力都成了徒勞。

端宗憂疾而崩,衛王新立為帝,登基之后昭告天下,文書自然也發到了了梅州。文天祥以右丞相、少保、信國公、同都督諸路軍馬的身份上奏,要求行朝到潮汕洋面,和梅州兵會師,則必能力量大振,則進可攻廣南腹地、贛南州縣,退可和陳淑楨連成一片,攻守皆宜。

可惜,這樣一個非常中肯的建議,再一次被行朝批駁下來,什么“廣州堅城可守”,什么“行軍海上神機莫測,敵不能料我”,呵呵,廣州堅城怎么被唆都塔出打破,張鎮孫自盡殉了國?若不是兩月前塔出兵東進來打梅州,都統凌震、轉運判官王道夫能重新收復廣州?兵行海上就神機莫測,如何會被劉深追上,如何會有井澳、謝女俠的大敗?

說到底,還是信不過文某,生怕我行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啊!君實啊君實,世杰啊世杰,你們想想,文某是那樣人么?即便文某是曹操,當今的局勢,就算挾了天子,又令得動哪個諸侯?誰有這個閑工夫,還不如降了韃虜呢!

崖山,那地方是水軍能去的嗎?張世杰真真不通海戰!聽廣東本地人說,崖山兩崖之間為海門,漲潮時潮水從海門涌入,敵艦若順流沖擊必然勢不可擋;若是戰局不利,敵人又能趁退潮,順著海水退出海門。這樣一來,攻守主客之勢易位,敵人要什么時候打就什么時候打,實在無險可守

如此簡單的道理,文某都能看明白,張世杰何以自履險地?文天祥一邊撓頭,一邊提筆細細的寫了一封書,勸張世杰移駐他處。

正寫信間,文天祥突然想起了一月前寄到琉球的信函。妻子女兒不得團聚,兩個兒子又死于敵人軍中,真真是痛入骨髓,這些天背著人,文天祥不知悄悄哭了多少次。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