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賬號:熱門:第164章,真誠才是必殺技夜間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海螺的曹阿蠻:、、、、、
客廳內,陳國華熱情地招呼著來到家里的幾位領導。
總共來了好幾位領導呢,這一次的陣容,可謂是空前強大。
前幾才被氣走的呂進雄,此時也再次坐在了客廳里,還是之前的那個位置。
所以,他坐下來的時候,看著忙碌個不停的陳國華,一直在給大家倒茶水,他就心里就有了不祥預感。
看樣子,聰明的陳國華已經知道了他們的大概來意,所以打算故技重施吧?
但這一次,他們可是來了六人,幾乎是超強的團隊了。
“各位領導,喝茶喝茶,我這個茶葉雖然一般,但喝著喝著的還是非常不錯的,嗯,回味甘甜啊”
陳國華張羅著一切,臉上的笑容就一直沒有停過。
這可不是職業假笑,而是真的很熱情。
在程孝剛、呂進雄、張逢時、段云平、薛亞軍、白禮春等老狐貍面前,陳國華也不敢搞什么職業假笑啊。
畢竟,真誠才是永遠的必殺技嘛。
“國華,看來你離開之后,都學會享受了啊,以前你可不是這樣的”
白禮春第一個開口,直接來了一波回憶殺。
“當初你敢進入北汽制造廠的時候,我就知道伱是一個天才.”
“但是我沒有想到你后來會這么厲害,天才這個詞都不足以形容你了”
什么回憶殺,陳國華照單全收,但絕對不會買賬。
“領導過獎了,我就是一個無名小卒,一個普通得不能夠再普通的年輕人罷了.”
笑呵呵地看著諸位領導,陳國華冷靜無比。
“我現在也不是什么享受生活,就是覺得嘛,人生短短幾十年,何必為難自己呢?”
“有句話叫知足常樂,我現在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了”
“不過分追求名利,只求當一個普通老百姓.”
程孝剛眾人交換了一下眼神,頓時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苦澀。
好家伙,白禮春只是開啟了第一波的回憶殺,結果就被陳國華給駁斥了。
并且他還直接強調了一遍:他就只想當一個老百姓。
不管怎么看,材料科研所主任這個職位,都跟普通老百姓沒關系。
所以,現在看來,得加大馬力才行啊。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國華很快就知道了他們此行的目的。
他們并沒有說DNA親子鑒定技術,甚至都沒有DNA,只說是讓陳國華前往醫藥技術研究所完成一個科研任務,就可以了。
呵呵!
這絕對不簡單!
陳國華搖搖頭,道:
“各位領導,我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不會改變我現在的生活狀況了,你們也不要再勸我了”
“不管是誰舉報我,他們到底想要干嘛,都跟我沒有關系,因為我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而已”
“醫藥技術研究所?呵呵,我都沒有接觸過,我也不會去接觸,領導,不知道我這樣說,有沒有足夠清晰明了呢?”
第二句話的意思,就是他現在沒能力去報仇。
所以現在別來搞他了,他只想安安心心地寫論文、教書,就這么簡單。
程孝剛忍不住開口道:
“難道你真的打算一輩子都這樣了嗎?你才十八歲啊!”
“領導,您也知道我才十八歲啊,我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消磨的啊,我是報不了仇,但我能熬死對方.”
露出一口大白牙的陳國華,笑得如沐春風,但說出來的話,卻讓人不寒而栗。
好家伙,陳國華這小子是真的這么打算的嗎?
把人熬死,就算報仇了對吧?
霎時間,程孝剛想起了之前邱宗岳說的那句話:嘿,你小子真他娘是個天才。
“你說什么報仇呢?也沒人怎么了你啊,人家也是秉公辦事罷了”
盡管說這句話的時候,很違心,但程孝剛還是必須得說這句話。
陳國華呵呵笑了笑,點頭表示領導說得對,沒有什么仇,我剛才就是胡說八道的。
到現在,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繼續下去了。
因為陳國華這小子,完全是油鹽不進啊。
大家說出去的話,全都被他給擋了回來。
“小陳啊,其實我們現在只是來跟你商量一下,這好歹是一個自救的辦法,你”
想了想,程孝剛如是說道:
“不要到時候上面的領導來了,到時候直接命令你,你不也一樣得去嗎?”
陳國華一聽,心中冷笑連連。
軟的不行,來硬的了唄?
“命令我?領導,我現在去北大提交辭職信應該是還來得及的吧?到時候我從北大辭職了,那就沒人能管得了我了,對不對?”
聽到陳國華的話,程孝剛忍不住破防了。
難怪王樹迎這老混蛋不來翠花胡同呢,估計他是真的猜到了陳國華會有這樣的反應吧?
十八歲的年輕人啊,太難搞了!
半小時之后,程孝剛他們不得不灰溜溜地離開了。
他們繼續留下來也沒用,只能執行第二套方案,約談陳恭祿、云婉裳他們這些人。
從陳國華的家里人入手,想必這樣的話,應該能夠讓陳國華乖乖屈服吧?
傍晚,于沫離、陳梨花、云婉裳她們都回來了。
而陳恭祿回來的時候,大家都已經準備開飯了。
剛洗完手坐下來,開飯沒多久,陳恭祿就開口說了一個消息。
那就是他的領導老許給他發了一封電報,問一問陳國華是否愿意前往金陵搞科研?
同時,他已經給其他單位發了電報,表示愿意力保他陳國華。
聽到這話,餐桌上的一家人,都安靜了下來。
陳國華淡淡地笑著說道:
“爹,我知道這是您在身后為我付出、犧牲了不少,搭出去了不少人情吧?”
“我很感謝許領導對我的關心,但這件事到此為止,我不會再回去材料科研所,也不會去金陵那邊的”
實話實說,金陵那邊的環境只能說一般。
只要是搞科研的話,那么離不開人才。
而現如今的內地,人才最多的地方,必然是京城。
盡管金陵那邊,老許的話十分管用,但陳國華也知道,去了那邊,未必能有多大的發展。
甚至未來,還有可能會被再次調回來京城。
與其這樣,還不如留在京城呢。
不說其他的,就現在這樣的生活,陳國華不要太滿意。
雖說有北方那邊的外國佬可能會出來搗亂,呵呵,難道他去了金陵,那些人就不會出來搗亂了嗎?
有句話叫,有人的地方,必定有江湖。
甭管陳國華去到哪里,總有可能會遇到一些看他不管、不爽的人,難道他能把這些人都殺了嗎?
這次的事兒,陳國華并不知道具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關鍵點就在于信任這一塊上面。
留在京城,其實才是最好的。
這說明他心中坦蕩蕩,根本不怕這些鬼魅魍魎。
委屈?
呵呵,如果他真覺得委屈,然后作出一些沖動的決定,那才是讓他委屈的背后那些人高興呢。
所以,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冷靜。
以不變應萬變,等到旋渦散去,上面的人開口定乾坤,此事也就煙消云散了。
見他心中拿定了主意,陳恭祿點點頭,沒再吱聲了。
對于陳國華這個小兒子,陳恭祿是非常滿意的。
盡管這一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事兒,可他卻處理很不錯。
最起碼在目前來看,陳國華做得很到位。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受委屈的時間越長,到時候就會跟觸底反彈的彈弓一樣,會反彈回去。
上面的人,不可能看不到這件事。
畢竟翠花胡同距離文津街,其實也就是一兩公里的事兒。
轉過天,陳國華和于沫離兩人連早餐都沒吃,揣著紅薯和饅頭就出門了。
今天的于沫離沒有汽車,他騎著二八大杠,帶她前往北大。
后座放置了一個軟軟的坐墊,坐著可舒服了。
之所以那么匆匆忙前往北大,可不是因為遲到了。
而是主打一個錯峰出行,避開那些人。
“哎呀,國華哥,這饅頭好快就冷掉了,等到了學校你怎么吃呀?”
后座上的于沫離,大聲說道。
由于陳國華騎自行車的速度還蠻快的,導致于沫離她都只能小口小口地吃饅頭。
吃得慢了一點,這饅頭可不就冷掉了嘛。
畢竟現在的氣溫,可是零下十幾二十度呢,天空還黑著呢,沒有天亮。
“哎呀你放心吧,我這捂著呢,肯定不會冷掉的,要不你先別說了,等到了教室之后,我們再慢慢吃”
“好的,國華哥。”
于沫離聞言,只好跟松鼠似的,再咬了兩小口,讓嘴巴鼓鼓囊囊的,然后這才滿意地把饅頭給收了起來。
只不過,有點冷的饅頭,讓她的秀眉皺了起來,直到過了一會兒,她這才開心地晃動小腳丫子。
很快,在陳國華額頭出汗的時候,兩人終于來到了北大校園。
沖進教室之后,陳國華就拿出了他懷里的饅頭,一臉得意地說道:
“你摸一摸,看看是不是還很燙?”
接過饅頭的于沫離,俏臉頓時驚訝地問道:“真的啊,國華哥你是怎么做到的?”
“因為我有一顆愛你的心呀。”
“哎呀,羞死人了.”
“怕什么?現在教室里又沒人”
盡管是沒人,但于沫離還是很害羞,禁止了陳國華更進一步的動作。
絕對不可能在這樣的地方,做什么羞羞的舉動。
打鬧了一會兒,陳國華這才離開了教室。
下午,他在北大圖書館寫論文,等于沫離下課之后,兩人再一起回翠花胡同。
只不過,他在圖書館最頂層,沒人的圖書自習室里面,坐下來半小時之后,就有人坐在他對面了。
抬頭一看,嘿,又是老外。
這一次來的人,名字叫奧列格,只有對方一人。
同樣的普通話很不錯,也是滿口的東北大碴子味道。
“不好意思,你是在跟我說話嗎?”
聽完對方的話之后,陳國華疑惑地看向對方:
“請問你是不是啞巴?還是說你說的是外語?不好意思,我聽不到你的聲音,但我能夠看到你在說話.”
對面的奧列格頓時蒙圈了。
“我是說,我叫奧列格,我想邀請你去莫斯科”
看對方一個字一個地說著話,陳國華心里都笑開了花。
還別說,選擇性耳聾,真的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不好意思啊,同學,我不知道你在說些什么,我去找人幫一幫你吧.”
這個自習室,并不是只有陳國華和奧列格兩人。
反正陳國華知道,書架那邊,就還藏著一個人。
此時聽到陳國華跟奧列格兩人的對話,躲在一旁的這人,都差點沒忍住笑意。
陳國華起身準備去找人了,奧列格追了上來,但居然沒有追到,然后就在門口這邊,便看到陳國華已經叫到人了。
“同學您好,這里有個外國人,我聽不到他在說些什么,您看能不能幫幫忙?”
同學還挺熱情的,聞言當即便詢問奧列格,甚至還直接用俄語跟對方交流。
嗯,他們兩人交流是沒有問題的。
但同學轉告給到陳國華的時候,后者卻聳聳肩道:
“同學您好,可能是我的耳朵有問題吧,我現在也聽不到您說話了”
該說不說,陳國華的演技真是超一流,把奧列格和那位同學都給蒙騙住了。
此時,他們兩人是十分懵逼的。
“同學你真的聽不到我們說話嗎?”
那位熱情的同學,甚至還在陳國華耳邊打了兩個響指,結果后者卻是沒有什么反應。
這個演技,只能說陳國華是真的拿捏住了。
還好這個同學比較好忽悠,那位叫奧列格的老外,也挺好忽悠的。
因此,陳國華樂呵呵地結束了這一次被邀請的事兒。
奧列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能說那些人沒有調查清楚。
如果知道陳國華是一個聾子的話,那么奧列格絕對不會來這邊的。
之前那位德米特里,來了一趟北大之后,直接人間蒸發了。
坐在自習室里面,陳國華雖然是在寫論文,但心中卻是暗笑:那位奧列格的家伙,還挺好忽悠的。
旋即,他又嘆了一口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啊。
只要快點度過眼前的難關,那么到時候,類似奧列格這樣的人就不會再來打擾他了。
同時他心中也對附近跟著他的那些人有些怨言:為什么要放這些人靠近自己呢?
真特喵的壞!
下課鈴聲響起,陳國華接到了于沫離,她抱著書本,在他面前嘰嘰喳喳地分享著課堂上的樂趣。
醫藥系的課程,肯定會了解很多藥物層面的一些背后故事。
比如現代版神龍嘗百草、李時珍挖藥等等,涉及到了很多有毒、無毒等等之類的藥物。
“以后跟你們班上的同學來往時,還是得提高警惕,不要輕易得罪別人”
踩著二八大杠,聽完身后媳婦的話,陳國華淡淡地說了一句。
于沫離頓時嘟嘴道:
“國華哥,我又不是那樣的人,怎么可能會得罪別人呢?”
“我知道你是為我好,我以后肯定會注意的,而且我在班上還是很受歡迎的.”
她也是冰雪聰明的才女,當然知道陳國華為什么這么說。
畢竟陳國華現在經歷的事兒,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然而,陳國華想要說的并不是關于他自己的事兒,而是類似化學、醫學等層面的學生,一旦同學之間發生了矛盾,很容易出事兒。
上輩子的時候,可沒少這樣的相關新聞報道呢。
比如清北的那個才女朱令,復旦大學的研究生黃洋等等。
活生生的例子,血淋淋的教訓。
陳國華也沒有說太多,免得于沫離反感,甚至是叛逆。
接下來幾天,陳國華就待在家中,沒有再外出了。
而程孝剛、呂進雄等人,則是在工作時間找到了陳恭祿、云婉裳、胡萍姑等人,希望可以說服他們,讓他們來說服陳國華。
可惜這件事也同樣未能奏效。
特別是云婉裳,她才不管那么多呢,直接就一句話頂了回去,誰也不能夠強行改變她兒子的想法,他自己有決定自己未來生活的權利,無人可干涉。
就這樣,程孝剛他們提出來的方案,全都失效了。
王樹迎知道結果之后,沉默了好久。
童敬之也很快清楚了這件事,當即便親自來到了翠花胡同。
“呵,原來是領導啊,您是要來帶走我的嗎?行啊,我現在就跟您走。”
陳國華看到對方之后,冷笑了一下,當即便準備起身,跟對方離開。
就很老實,不會有絲毫反抗。
“坐!”童敬之大馬金刀地坐在他對面,語氣不容置疑:
“我來不是帶你離開的,而是想問問你為什么不愿意去醫藥技術研究所?”
“我為什么要去?”陳國華反問道,童敬之頓時皺眉,沉聲說道:
“這可是你唯一能夠自救的辦法,你確定你不去?”
“自救?領導,您想讓我證明什么?全都是莫須有的罪名,一封舉報信而已,就可以把我踢下來.”
冷笑連連的陳國華,已然不會顧忌那么多,直接火力全開:
“呵呵,我不知道這里面究竟還發生了什么事兒,但我這一生所走過來的路,清清楚楚,干干凈凈,明明白白.”
“所以,我不知道我還需要證明什么,還需要怎么樣的自救”
“那么請問領導,您可以解釋一下么?”
童敬之早就領教過陳國華的牙尖嘴利,此時當然不會覺得很詫異。
聞言,當即便跟陳國華說起了關于DNA親子鑒定技術的事兒。
聽到這件事,陳國華心中詫異,表面上卻沒有什么絲毫的反應。
對于這件事兒,他其實可以去做,但沒有必要。
因為去年他跟陳恭祿、云婉裳相認的時候,身體所帶來的反應,讓他十分確信,原身就是陳恭祿和云婉裳老兩口的兒子。
所以,即便他去了醫藥技術研究所,協助那位年桂圓專家完成了DNA親子鑒定技術的研發工作,也不會改變這個事實。
他無所畏懼,卻不會去做這件事。
畢竟事實已經十分清晰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他就是陳恭祿的兒子,這根本沒有什么好質疑的。
偏偏眼前這位有關部門的領導,就是非要質疑。
身為京城市民,陳國華很愿意配合調查,但是這件事,就不在他的能力范圍之內的。
別說其他,只要他答應了,那么短時間之內,都別想擺脫這個泥潭了。
其他人可能不清楚,DNA親自鑒定技術的難度,但陳國華絕對非常清楚。
比如DNA親自鑒定技術之一,便是單核苷酸多態性分析的辦法。
這個辦法已經涉及到了更加高深、系統且龐大的基因遺傳層面的知識。
僅僅只是其他的技術都十分復雜了,以現如今內地的科技水平,五年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兒。
原時空的歷史上,內地在八十年代才開始進行DNA親子鑒定技術的研發工作。
而實際上,在一九八四年的時候,外國遺傳學家杰弗里斯才發明了DNA親子鑒定技術。
反正在現在來說,陳國華幾乎沒辦法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去完成這個任務。
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設備、生產力落后等原因導致的。
“你真的不去醫藥技術研究所?”
童敬之深吸一口氣,沒有回答陳國華的話,反而又問了一句。
見陳國華搖頭,再次給出了一個否定的回答,童敬之便冷冷說道:
“希望你能一直這么嘴硬。”
“領導,慢走不送!”
這件事過后,陳國華的生活居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平靜當中,就連那些監視他的人也撤離了。
便是類似奧列格這樣的人,居然也沒有再出現過了。
這就很美好嘛!
陳國華覺得空氣都清新了不少。
窗外飄著雪,氣溫很低,室內溫暖如春,火爐里的蜂窩煤燒得正旺,給這個室內一直持續提供熱量。
時間悄然流逝,不知不覺間,十二月已經成為了歷史。
港島,華潤公司,正在總經理辦公室內看報紙的柳冠中,突然眉頭緊鎖。
只見一家名為星島日報的港島報紙,上面報道了關于北美那邊的晶體管技術突破的事兒。
那是仙童半導體公司發出來的公告,表示他們公司已經突破到了兩百微米晶體管技術,很快就可以突破到一百微米以下了。
屆時,他們仙童半導體公司將再次引領全球的半導體產業。
“才兩百微米就報道出來,這個技術突破也不是很快啊.”
盡管柳冠中的語氣有些不屑,但他的眉頭卻是緊鎖著。
只因為去年八九月份,內地這邊已經拿出來了一百微米的晶體管技術,并且在很多地方都申請了專利。
當時仙童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公司等半導體巨頭們,紛紛宣布加入晶體管縮小技術的研發當中。
他們這些巨頭也不是傻子,投入了這么多的資金進入這個晶體管縮小技術的領域,當然不是為了騙股民。
而是因為這里面的利潤,這絕對是半導體未來的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原時空芯片之父的杰克基爾比就是德州儀器公司的研究員。
基爾比在一九五二年的時候,還是在全球聯通公司上班。
但由于北美反壟斷法的壓力,貝爾實驗室便向全美三十八家公司低價授權晶體管的生產許可,其中就包括了全球聯通公司。
也因此,基爾比有機會進入貝爾實驗室,參加為期兩周的晶體管技術研討會。
有了這個經歷之后,基爾比后來加入了德州儀器公司。
也就是基爾比剛加入德州儀器公司的這一年,一九五八年的八月,他就發明了集成電路。
這個家伙是想到了曾經大不列顛雷達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一九五二年的一次會議上提到的一句話:
隨著晶體管的出現和對半導體的全面研究,現在似乎可以想象,未來電子設備是一種沒有連接線的固體組件。
所以在這樣的思路引導下,基爾比就在研究、調整中,將不同的電阻、電容、二極管、三極管等放在硅片上制作出來了集成式電路。
從一九五八年到現在的一九六零年初,不管是仙童半導體公司,還是德州儀器公司,都知道了集成式電路的重要性。
而尺寸縮小的晶體管技術,則成為了推動集成式電路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特別是內地這片科技荒漠,如此不毛之地都能夠研發出一百微米的晶體管技術,有著眾多技術高超、且在半導體行業苦心經營了很多年的科學家的北美,不可能研制不出來尺寸更小的晶體管。
所以,即便是現在的兩百微米晶體管技術,也依然讓很多北美股民興奮異常。
下一次,肯定能夠追上內地了吧?
或者內地在去年九月份放出來的消息,只是騙人的把戲罷了。
不少喜歡自欺欺人的人,總會利用阿Q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我催眠。
柳冠中看完這份報道之后,又重新查看了幾遍,接著寫了一封信,連同這份報紙一起傳遞回了京城。
幾天之后,文津街衙門辦公室內的一場科技研討會正在舉辦當中。
華羅庚、閔乃大、吳幾康、陳啟宏等計算機領域專家,以及林蘭英、楊世賢、雷海宗等半導體行業專家,全都列席了會議。
會議的內容就是關于晶體管的事項,探討一件事兒:之前陳國華帶領技術團隊研發出來的一百微米晶體管是否應該放到國外進行售賣。
關于這個話題,早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討論過了。
當時有很多人就強烈反對,畢竟這可是內地自己研發出來的高科技產品,算是內地領先國際社會的唯一一個高科技項目。
在這個努力追趕英美的年代,能夠拿出來一項比外國都還要牛逼的高科技,盡管這項高科技并不是有非常大的作用。
但也足以讓很多科研工作者感到自豪。
同時,當時的林蘭英等專家也十分不理解,為什么陳國華作為一百微米晶體管的領頭人,居然會提議把這個產品賣出去為外國呢?
今天這一場會議,一開始就由領導發下來了一份報紙。
報紙上面報道的內容,赫然是幾天之前,柳冠中看到過的那篇報道。
其實不只是這些,主持會議的領導,并沒有拿出更多的資料。
畢竟柳冠中傳遞了這份報紙之后,領導還是通過其他渠道,從北美那邊獲知了更為詳細的信息。
換句話說,領導更加清楚,北美的仙童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公司等巨頭們,他們確確實實在去年就組織人手,全力研發晶體管尺寸縮小技術了。
因此,對于這件事,領導更有發言權。
只不過,領導還是希望可以聽一聽專家們的建議。
看完報道之后,華羅庚等人都沉默不語,林蘭英等人更是滿臉不敢置信,旋即又釋然了。
這也很正常,畢竟陳國華都已經研發出了一百微米的晶體管技術,那么北美那邊研發出兩百微米的晶體管,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現在怎么辦?
難道真的要賣嗎?
如果不賣的話,那么這個領先優勢很快就蕩然無存了。
沒有了領先優勢,即便還能夠借助專利來賣晶體管,只怕也賺不到多少錢了。
或者說,趁著現在,仙童半導體、德州儀器公司他們還沒研發出一百微米晶體管的空檔期,迅速霸占市場。
“我認為不要賣!”
思考了一會兒,林蘭英突然說道:
“我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這篇報道,或許就是一場戲,一場騙我們自亂陣腳的戲碼.”
“只要我們把這個一百微米晶體管賣出去,那么別人很快就能夠借助這些產品,反向推導.”
“我們在座的都有不少人曾經在北美那邊留過學,應該很清楚他們國家的科研實力”
“所以我們不能夠放松警惕,不要輕易中了他們的圈套”
此話一出,引來了不少專家教授的點頭贊同。
不過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是應該要賣掉這個晶體管。
領先全球的高科技,這個名頭確實很威風,但沒什么卵用,也起不到什么實質性的作用。
與其占著這個美名,還不如把這些產品賣掉,甚至過分一點,直接賣技術。
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取更多的外匯。
要知道,現在的內地,一窮二白,十分困難。
而且去年還經歷了春耕干旱的事兒,導致北方糧食欠收。
基于這些原因,賣掉一百微米晶體管,才是最符合當前實際需求的決策。
此觀點一出,同樣得到了不少專家的支持。
只因為糧食份額下調,對于他們科學家來說,倒不是有很大的影響。
畢竟領導們十分關心科學家的身體健康,幾乎是到處都在為科學家們考慮。
所以,持有不同觀點的兩邊專家們,紛紛開始了辯論。
領導并沒有阻止這件事,反而是認真地聽取了意見,然后舉手投票決定。
意外的是,明明有不少人支持林蘭英的觀點,結果投票的時候卻發現,反而更多人希望賣掉晶體管。
看到這樣的情況,領導心里有些意外,卻也沒有說什么。
會議很快就結束了,但這件事并沒有定下來。
這個會議結束之后,閔乃大他們回到了中科院,直接愁眉苦臉了起來。
就在他們剛坐下來沒多久,門口又來人了。
是物理研究所二部的王樹迎和程孝剛兩人,他們走進辦公室之后,沒有過多的客套,直接進入正題。
“閔教授,關于集成式計算機項目,什么時候可以完成?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夠見到每秒一千萬運算速度的計算機?”
“希望閔教授今天可以給我們一個準信兒,我們不想再繼續這樣無休止地等待下去了.”
從九月開始,原定計劃是在十二月底結束的集成式計算機項目。
可是現在都已經是六零年一月份了,整個項目卻依然沒有什么動靜,這不得不讓王樹迎他們懷疑:閔乃大他們到底在干什么?
盡管之前,閔乃大他們就親口承認過,他們確實不如陳國華。
但這樣的話,聽得多了,早就膩歪了。
如果陳國華能夠重回材料科研所的話,王樹迎怎么可能還會跟閔乃大他們廢話?
論科研能力,陳國華才是最強的,特別是在計算機領域來說。
“王首長,這件事我們也還在估算中,按照現在的進度,可能還需要到今年八月份才行.”
閔乃大遲疑著開口,剛說完,就被王樹迎回懟道:
“閔教授,我記得你之前可不是這樣說的,沒記錯的話,當時是說在今年六月份,對嗎?”
前者頓時想要狡辯一下,可是張了張口,卻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他自己心里都沒底。
即便是今年八月份,能否完成,他也無法確定。
光是一個掃描電子顯微鏡,就能夠把他們給攔住了,何況是其他呢?
如果是陳國華的話,此時就直接拿著那臺高級單反照相機上了。
畢竟晶圓制造出來之后,直接切片、清洗和鍍膜,然后就直接利用遮蔽式光刻的辦法完成芯片的制造。
盡管遮蔽式光刻這個辦法,耗時耗力,但這并不失為一個應付、過渡的好辦法。
只不過,對于閔乃大他們來說,遮蔽式光刻也同樣存在很多的技術難點。
如果真的可以那么快突破的話,他們怎么可能不會去行動呢?
王樹迎和程孝剛他們,已經漸漸失去了耐心。
雙方都在沉默著。
對于物理研究所二部來說,現在是進退兩難。
他們還不敢強行逼迫閔乃大他們,畢竟他們這群人目前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如果他們直接撒手不管的話,那么整個項目就差不多宣告停擺了。
偏偏此時,陳國華又還沒辦法恢復工作。
所以,找不到人來接手材料科研所的話,那么二部這邊會更加被動。
然而,現在這樣的情況,也是讓王樹迎他們很急。
大西北那邊已經催促過很多次了,只因為他們那邊的情況更加糟糕,今年的極端惡劣天氣,比往年更難應付。
除了大西北的壓力之外,來自邱宗岳等上面的壓力,也有很多。
光是十二月份,邱宗岳就來過物理研究所二部七八次之多。
放在以前,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兒。
半小時之后,王樹迎和程孝剛離開了。
他們是皺眉離開的,心情十分不美。
辦公室內的閔乃大等人,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行了,別發愁了,我們來合計合計一下吧,看看那些技術更簡單容易一些,抓緊時間突破”
打起精神,閔乃大揉搓了一把自己的臉,如是說道。
祝永年、吳幾康、陳啟宏他們聞言,也只好點點頭,然后開始跟大家討論了起來。
另一邊,文津街衙門這邊還有一場會議。
是關于五年內,還清債務的會議。
陳國華當然不知道這些事兒,此時此刻的他,正在數學期刊辦公室,跟鹿喬山主編閑聊喝茶呢。
后者聊起了最近的一些學術論文,聊著聊著就問起了陳國華,有沒有興趣往幾何學層面的研究。
“國華,你應該知道周煒良這個人吧?”
“嗯,我知道,鹿主編你想說他在幾何學層面的論文么?”
“對,他之前不是在魔都的時候,寫了一篇關于一階線性偏微分方程組的重要論文嘛.”
鹿喬山說的這篇論文,陳國華當然是知道的,而且也閱讀過。
以他記憶力,當然很快就回憶起了整篇論文。
只不過,陳國華對于周煒良這個人,并不太喜歡。
此君相當的淡泊名利,一生只追求科研。
盡管如此,陳國華應該十分佩服才對,可這個家伙,直接跑去了北美,作出的貢獻卻是給了人家。
簡單來說,就是他身為龍的傳人,居然沒有半點愛國情懷,跟陳國華,當然不是一路人了。
這樣的人,盡管是在數學領域有多牛掰,陳國華也不喜歡。
“十年前,周煒良又發表了關于純代數方法證明了謝瓦萊猜想,這個工具目前還很受歡迎.”
辦公室內,鹿喬山依然在侃侃而談。
他知道陳國華的能力,所以為對方收集了不少關于周煒良的論文、學術著作。
只希望陳國華能夠在在這個領域內,有更大的進步。
畢竟他也不喜歡周煒良,不希望對方專美于前。
在陳國華放下科研,專心搞理論研究的這段時間,鹿喬山希望陳國華能多寫一些論文出來。
如此一來,數學期刊的影響力絕對會大幅度提升。
甚至,到時候他會找華羅庚、段學復等人幫忙,向上面提議,出版數學期刊的國際版。
換句話說,他希望數學期刊可以跟那些外國的數學期刊一較高下。
陳國華還不知道鹿喬山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話,真會用冷水潑醒對方。
好家伙,真的是敢想敢做啊!
就目前內地這樣的情況,哪里能培養出幾個數學家啊?
不可能就光靠他陳國華一人支撐起整個數學期刊吧?
這不是讓人笑掉大牙嘛!
連華羅庚都不敢這么說,陳國華就更不敢了。
何況,此時的陳國華,雖說在數學領域發表過十來篇論文,地位也還行。
然而,只是有論文數量罷了,質量卻是差了一點。
他距離頂尖數學家還有一段距離,距離那些歷史上的頂級數學牛人,更是差了很多。
沒有比肩希爾伯特、歐拉、陳省身、龐加萊等頂級數學家的能力,陳國華哪里敢如此目中無人啊?
聽罷鹿喬山的話,陳國華淡笑著說道:
“鹿主編,您這可真是抬舉我了,我可沒有這么大的能力呢”
“不過,既然您都這么說了,我會試著寫一寫,但能不能寫出來,我也沒有把握”
鹿喬山當然知道,所以大喜表示你盡力就好。
從數學期刊回到家里的陳國華,剛準備動筆寫論文,門口就來了一位領導。
此時,外面的天空,依然飄著雪。
(本章完)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海螺的曹阿蠻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