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一人之下:一人往矣小說>一人之下:一人往矣最新章節列表 >一人之下:一人往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一人之下:一人往矣-第一百一十三章 救援籌劃
更新時間:2025-02-23  作者: 英雄騎士   本書關鍵詞: 奇幻 | 輕小說 | 衍生同人 | 英雄騎士 | 明智屋小說 | 一人之下:一人往矣 | 英雄騎士 | 一人之下:一人往矣 
正文如下:
第一百一十三章救援籌劃第一百一十三章救援籌劃←→::mayiwsk

淞滬戰場的戰事還在繼續。

牢蔣那邊也如王一想的那樣,一個大陸日報外加租界內幾個外媒在華報社輪番吐槽,賺發行量的同時,也通過拉各自在租界內的軍事武官或者說軍事觀察員吐槽著牢蔣,說你來除了添亂以外一無是處。

奈何牢蔣的臉皮,不對,他就壓根沒有臉皮這種東西,根本不管,全都當做聽不見繼續玩微操。

這種賭氣的表現好似在罵‘娘希匹!一幫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東西,就你們話多,我怎么沒聽到我的部下,我的部隊有人反映我的微操有問題!’

呵,他們也得敢反映啊,誰都不知道自己身邊的親信私兵是不是你牢蔣安排的耳目,被窩里都不敢亂講你牢蔣的壞話,生怕被你當場報復,直接拉去戰場上填線。

至于士兵,他們也得有命到你面前啊。

越是如此,卻也反向證明了王一的判斷無差,淞滬戰事敗局已定,金陵國都岌岌可危,城破之日,日寇屠城之言愈發可能成為現實。

一想到王一的判斷即將變成現實,劉謂這邊開始組織一支敢死隊,自己身先士卒帶著人過蘇州河對岸,也就是公共租界的東區,所謂的日租界市區戰場那里,直接從火線上拉傷兵回河對岸這邊救治。

不為別的,就是想到時候淞滬一戰戰敗之際,他能用救命恩情,讓自己這邊多出來一批能幫他去打仗的國軍部隊,就像王一給郭汝瑰和周衛國做的那樣。

李強這邊更是不顧自己可能暴露的風險,三天兩頭就往與自己上級的接線點,想知道組織那邊對于他們三人收集到情報和判斷給出一個怎樣的答復,事關一座城近百萬條人命,他實在沒法冷靜應對。

他這樣做便是苦了王一,按道理說,為了保密,王一不該知曉李強跟組織聯系的聯絡點,可李強多次秘密出行,次數多了總會引人注意,王一不得不全天候開啟陰神離體,幫李強善后。

自然而然的,這個聯絡點也就被王一知道了。

只是李強這般催促并無法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不是組織不相信王一他們這邊的判斷,而是他們需要更多的證據來確定這個判斷。

組織那邊不怕跟日本人交鋒,這個時空因為王一早早在路線上布局,組織在經過重重險阻到達陜北會師,重新建立根據地的這段時期,保存下來的種子,有生力量更多,再加上這個時空的少帥兵諫前與王一秘密會面,做好了東北軍的安排。

這個時空的組織雖然依舊被老蔣封鎖在陜北根據地那邊,但老西子卻一點都不敢跟組織那邊炸刺,一直處于龜縮防御狀態,只要對方不越界,自己絕對不去找人家麻煩。

但組織也明白,一旦確定王一的判斷無誤,那么重點便不是阻止華北的日軍南下,而是如何配合身在華東這邊的王一去金陵城里救人。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個道理先生比王一明白。

所以那邊必須做一個試探,不是試探王一,而是試探牢蔣,看看這家伙是不是真的把淞滬戰事搞得一團糟。

很快的,在租界這邊的王一便從收音機里收聽到了一則廣播。

這是一個公開的頻道,來自新華社。

廣播的大意便是公開批評牢蔣身為淞滬戰事的最高軍事主官,卻不顧大局親臨前線操作,是對自己手下能力嚴重不信任的行為,長此以往,上下離心,不是善事。

這一下子算是刺激到了牢蔣的敏感肌了。

洋人媒體怎么吐槽自己他無所謂,反正他們手伸不了這么長,管不到自己,只要錢給夠就沒事。

至于治下的百姓,或者說屁民心里怎么想,他壓根無所謂,開玩笑,別小瞧了殲敵一億,虎踞小島的《中央日報》含金量啊。

這個在國統區廣泛發行的報紙足以把一些關注戰事的百姓忽悠的一愣一愣,覺得淞滬戰事那邊的戰況還是雙方僵持不下,甚至國軍隱隱占據上風呢。

畢竟全國各地方部隊都去淞滬戰場助陣了,怎么打也該贏了。

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就是這樣,但牢蔣唯獨受不了組織那邊的發聲渠道嘲諷自己。

畢竟當初四渡赤水期間是老蔣這個青銅選手唯一打過一次鉆石級別的操作,一直持續到他開始微操,然后就寄了。

這時候對方竟然揭自己的黑歷史?一句又一句的娘希匹從他嘴里冒,收音機更是被他砸了一臺又一臺。

可對于了解自己頂頭上司的國府將軍而言,這是一個最佳時機,趕緊把牢蔣送回金陵的一個臺階。

貼心的,便送上幾句莫要讓紅黨看了我等的笑話。

直接點的,就差拍胸脯說,委座你趕緊回金陵坐鎮,淞滬守不下來,不用你軍法從事,我必戰死在疆場上。

雖然他們也都清楚,哪怕牢蔣回金陵一樣可以微操軍令傳達,但這一來一回,足以讓他們以各種理由說自己沒接收到,到時候崩掉幾個通訊兵交差便完事了。

有了來自組織的最佳助攻,牢蔣也就坡下馿,終于從淞滬戰場又跑回金陵坐鎮了。

一眾國府將軍也算是松了一口氣。

畢竟混亂的指揮體系少了最高層微操,對他們這些指揮官來說,壓力真的少了許多,精力也能相對集中一點,不用想著應付來自牢蔣的問責。

而在這樣稍顯輕松的氛圍下,戰場卻變得更加慘烈了。

日軍這邊也收到了牢蔣溜回金陵的消息,也明白國軍這邊指揮調動不會再像牢蔣在的時候那般滯澀。

知曉再這么僵持下去不是好事,便一下子發了狠,一口氣調動了多個主力師團增援淞滬戰場。

這么大的軍事調動自然瞞不過所有人。

此時時間已經來到了民國二十六年的十月中旬,淞滬會戰即將到達尾聲。

這一天,王一依舊在報社這邊打坐調息,想要趁著這最后一點空暇時間,搞清楚逆生三重的前路到底在何方。

李強便帶著劉謂一路風塵跑了過來,上來就給王一甩了個大料。

“咱們那邊已經跟日本人交上火了。”

“戰況怎么樣?”

“輸了,這是組織那邊讓我必須交給你的信,里面還有具體戰況,你自己看吧。”

李強將剛到手的情報從懷里取出,交到王一手里。

雖然王一已經猜到了結果,但看到時,還是為抗戰爆發初期的日軍戰力感到驚訝。

自己這些年竭心盡力給組織那邊提供那么多資源,有生力軍,有軍備,有藥品,有糧食,結果這場有心算無心的伏擊戰依舊沒有取到想要的效果。

戰報中有這么一段話讓王一格外注意:···我軍與日寇交戰的一分鐘內,日寇便依靠運輸車為掩體,阻擋我軍火力的同時,確定我軍的幾個火力點,便在第一時間組織人手反擊。我軍雖攜帶重火力,但我軍炮兵戰士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形成科學的火力壓制。

還因沒掌握科學的炮擊方式,大意冒進,成了日寇的活靶子,若不是東北軍戰士中有受過正規訓練的炮兵助力,傷亡數字還會擴大,日寇單兵作戰素質之強,之精密,非國軍能比。

經此一戰,組織已基本相信王一同志的判斷,淞滬戰事敗局已定,金陵無險可守,我軍會繼續在敵后騷擾,盡自己最大努力拖延日寇增援淞滬戰場的腳步,并派人南下與新編第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傳達任務,讓他們配合王一同志執行金陵城救民行動。

還請王一同志照顧好自己!記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王一將信看完,這才遞給李強和劉謂。

“看來我們的努力并沒有白費,組織那邊已經相信了我們的判斷,也給出了指示。”

李強和劉謂看著信中關于組織這邊第一次主動出擊也沒有拿到勝利的戰報,臉色也是訝然,但看著王一這依舊輕松的表情,這才安定了許多。

“不要只看到壞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至少咱們組織這邊跟日本人的精銳部隊交戰,傷亡人數比是三比一,這已經是件很高興的事了。咱們那邊很多戰士可是第一次跟日本人打仗,怎么可能一上來就跟這些已經打過好幾年仗,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精兵打個旗鼓相當呢?

你看看這里說的,日本人也沒想到咱們會主動發起進攻,輕敵冒進,他們很多傷亡都是他們自己追擊時造成的,咱們跟日本人比,最大的優勢就是主場作戰,比他們熟悉地形,國土縱深更不用說,要是國軍這邊能像咱們這些指戰員那樣做到邊打邊退,淞滬戰場就是輸了,日本人也不敢輕易做出乘勝追擊,直戳金陵的決定。”

“那咱們接下來該怎么做?”

兩人把難題又拋給了王一。

“怎么做啊,我這一時半會也沒想好,容我一天時間好好想想,你倆也去休息一下吧,接下來這段時間,咱們都沒得輕松的。”

“若沒得輕松就能救下金陵城百萬條人命,那短壽十年都行!”

“沒那么嚴重,去吧,都去好好睡一覺吧。”

將劉謂和李強兩人支走,王一關上房門,便看著墻上掛著的秋海棠葉圖出神。

遠處傳來的炮火聲仿若一個鬧鐘,時刻提醒著王一,距離金陵慘案的日子正在逐漸靠近,他必須盡快利用自己腦海里的那些歷史知識,盡快想出一個方案。

他這一想,便是一天一夜。

救人從來就不是一個輕松的活,更別說還是救一座城近百萬人的命。

他自己都不敢奢望在日本人攻破金陵城時只會收獲一座空城,只是想讓那個令中華民族近代史至現代都難以愈合的傷疤小上幾分,數字少了那么一半,就知足了。

但怎么做,是個難題。

如果現在就爆出來淞滬戰事敗局已定,金陵岌岌可危,日寇屠城的消息。

且不說國人能不能信,光是動搖軍心就是一個大問題,大伙打著仗呢,你跟我說咱們淞滬這一仗輸定了,日本人要打進金陵屠城了,那還打個屁,爹死娘嫁人,個人顧個人啊。

雖然也有可能激起國軍戰士的戰心,來一場破釜沉舟,哀兵必勝的觸底反彈。

但時代不同了,冷兵器時代或許真有奇效,熱兵器時代,馬克沁足以讓觸底反彈的可能性降到幾乎當做沒有。

而且以國軍之尿性,爹死娘嫁人,個人顧個人這個可能更大,甚至可能會提前讓淞滬會戰結束,那個日子提前到來。

其次就是救援的人員問題。

按照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來看,金陵城破之前,并不是沒有金陵城的人逃出來了,但那些都是富貴人家,他們自然不差錢,拖家帶口,把金銀細軟帶上,錢一交就跑去山城繼續享福了,逃不走,留下來的都是金陵城內的窮苦人家。

買不起票,出了城,往南逃還是往東跑,都會撞上日本人的軍隊,無用。

唯一的生路便是逃往江邊,坐船過長江。

奈何當時那個擔任金陵衛戍司令的唐將軍將金陵城內的民用船和商用船都燒了,自己倒是留了一條船跑路了,卻把金陵城內百姓的生路給斷了。

所以要救人,首先必須得在金陵城里收購一大批船,且必須有人看守,免得被那唐將軍一把火燒了。

再讓南邊第四軍的戰士也準備好船,隨時可以接人,或者渡河救人。

所以擺在王一面前要解決的難題就有兩個,一個是放出日寇可能會屠城的消息時機,方式得把握好,只有這樣才能讓金陵城里的百姓能在日寇部隊殺到之前,有反應時間,提前逃離一部分。

二便是必須在金陵城里有這么一批能夠帶著金陵城百姓逃走的船只和聽自己調動的軍隊,也就是說必須在國軍部隊里有自己人。

后者問題王一已經在安排了,郭汝瑰這個隱藏自己人還有周衛國在王一的一番運作下,現在正是仕途得意之際,且還被調到金陵教導總隊中任職。

這支隊伍可是在金陵保衛戰中可以說是戰至到最后一兵一卒,整個番號都被打沒了。

有老郭這個隱藏自己人加上周衛國還有這支部隊在,要解決的問題就剩下船只一項,倒是好辦多了。

但這前兩點都不是最大的問題,這都好解決,時機王一也好把握,無非就是淞滬這邊戰敗前后那幾天,他就讓劉謂通過江湖小棧,在金陵城里用道聽途說,閑聊方式慢慢發酵,引得一部分金陵百姓逃離便是。

最大的難題便在于,金陵城破,日寇進城行屠戮之舉之時,有那么一批人手能夠配合金陵教導總隊,轉移日寇注意力,還得救剩下困在金陵城里的百姓。

近百萬條人命啊,前面兩個準備做的再足再好,又能有多少人逃出去呢?

一場屠城下來,人口直接從近百萬銳減到20至30萬人之間,甚至更少,幾乎算得上是一座空城,鬼城。

“唉,思來想去,沒想到最后還是得帶著人去這座城里走一遭才行,張之維啊張之維,你可別學我,咱們倆啊,總得有一個留下來主持接下來的異人界大局。這次,該輪到我勝你一籌了。”

一夜思考,王一也初步確定了一個金陵救人的方案。

而在王一這邊通過一天一夜的思考才敲定一個大概的救援方案時,在蘇南地區,也就是上清茅山一帶。

之前便背負的組織任務,負責南下聯系之前轉移的同志接受改編的張之維正與一名穿著樸素的軍人登高,望著不遠處的茅山。

“想龍虎山了?這里距離龍虎山不遠,以你的腳力,不走一趟?”

“算了吧,不久前才回山一趟砸了我師父的場子,這回回去,他老人家不得拿雷劈我。”

“哈,你這天不怕地不怕的主,竟然也有認慫的時候,說起來還得多虧你啊,不然當年我這條腿就保不住了,而且這段時間要不是你帶著我東奔西走,護我左右,這整編,改編工作都不好做啊。”

“沒辦法,都是為了抗日統一戰線嘛,同志們的想法我也能理解,要不是為了大局,當年我都想單槍匹馬把那不做人的玩意拿雷劈死。就是眼下這局勢,咱們估計也要打幾場硬仗了。”

就在兩人感慨之際,一名小戰士小跑過來通訊。

“報告,司令員,特派員,組織那邊來人了。”:mayiwsk←→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