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大夏文圣小說>大夏文圣最新章節列表 >大夏文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大夏文圣-第一百七十五章:臣,顧錦年,愿獻國策,定大夏之難
更新時間:2024-04-13  作者: 七月未時   本書關鍵詞: 仙俠 | 仙俠頻道 | 古典仙俠 | 七月未時 | 明智屋小說 | 大夏文圣 | 七月未時 | 大夏文圣 
正文如下:
江中郡大旱。

隴西郡地動。

東林郡火山。

南越郡大雪。

大夏境內火石墜落。

五件事情,任何一件放在大夏王朝,都是數一數二的頭等大事。

現在全部撞在一起,這哪里是天災那么簡單?

這是要滅了大夏王朝啊。

江中郡乃是大夏王朝除了江南地區糧產最為豐富之地,這塊地方每年繳納的糧稅排名第二,如今江中郡大旱,蝗蟲過境,所有莊稼全部沒了,來年大夏王朝必受重創啊。

本身大夏王朝的財政就有些赤字,現在滿朝文武都在想辦法去解決。

出了這檔子事,真的要搞死人。

隴西郡地動就更讓永盛大帝沉默,隴西郡算是比較窮苦之地,但人口極多,發生地動,天知道要死多少人,又有多少百姓受苦受難。

東林郡就更不要提了,東林郡以林命名,這塊區域山林極多,有千里山川,茂密而盛,當初還不是皇帝的時候,跟隨太祖前往東林郡避暑。

一但發生火山爆發這種事情,大火連綿,根本難以制止,而山林之間,也有不少妖物勐獸,遭遇大火,逃竄下來,受苦的還是百姓。

南越郡大雪,冰凍三尺,看起來好像是最輕的事情,可他心里清楚的很,南越郡乃是兩江之一,大夏有一條主河流,就必須要經過南越郡,如果主道凍住,往小了說,會引起下支河道,影響其他郡府莊稼生長。

往大了說,一但持續半年左右,等到酷夏之時,又會引發洪災。

最主要的是,還有十七顆火石墜落。

這是要亡國嗎?

“這不可能。”

養心殿內,永盛大帝站起身來,他寧可相信寧王突然造反,也不相信大夏王朝會突然面臨這么多大災大難。

這五件事情,每一件都無比棘手,每一件處理不好都會引發巨大的后果。

現在五件事情全部集中在一起。

這就是要亡國啊。

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寧王選擇造反,那就是天大的麻煩。

尤其是匈奴國還在邊境虎視眈眈,等著報仇的機會。

扶羅王朝和大金王朝只怕也會蠢蠢欲動。

發生如此驚天災禍,民間百姓必然怨氣四起,有心之人隨意挑撥一二。

拿自己篡位的事情當做理由,編造一些謠言。

那就是滅頂之災啊。

養心殿內,永盛大帝臉色陰沉,目光發狠地看向這些人。

前來報信的將士,一個個不由跪在地上,被嚇得臉色蒼白,但他們又不能說什么。

因為這些事情都是真的。

他們沒有半點謊報。

“陛下。”

“天象圖的確顯示有大災發生,而且........”

徐太一本不想開口,可涉及到王朝根本之事,他又不敢不說,不說耽誤了事情,那就要千刀萬剮啊。

“而且什么?”

永盛大帝語氣都有些急了,他不想再聽到什么壞消息了。

“而且,臣發現,還有一場更大的災難藏在其中,已經顯露了,但又很古怪。”

徐太一出聲,說了一番永盛大帝最不想聽到的話。

還有一場更大的災難藏在其中。

下意識,永盛大帝聯想到‘寧王造反’,除此之外,他不知道還有什么能稱得上更大的災難。

“徐太一,速速聯系仙門,讓大夏境內所有仙門派人前來,與禮部交接。”

“還有,給朕徹查此事,這件事情絕對沒有這么簡單。”

“如此之多的天災聚集在一起,絕不可能是國運考驗。”

“這背后肯定藏著其他秘密。”

“查得出來,一切好說,朕重重有賞。”

“查不出來,監天司,也沒必要存在了。”

永盛大帝深吸一口氣。

他身子都有些輕微發抖,他并不認為這件事情,是一場考驗,這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至于是誰,他猜得到一部分,但猜不全。

可現在他也明白,不是誰不誰的問題,主要還是處理為主,順便讓監天司去查清楚,這樣也好準備后手。

“臣遵旨。”

徐太一也不啰嗦,發生這樣的事情,如果處理不好的話,監天司的確沒必要存在了。

因為王朝可能都要改朝換代,監天司又算的了什么?

很快,永盛大帝的聲音在大殿繼續響起。

“魏閑,立刻召集百官入宮。”

“除鎮守邊境之外,火速召回其余所有國公王侯入京。”

“傳朕旨意,讓鎮府司,懸燈司,立刻穩定京都局勢。”

“劉言,緊密觀察各地藩王動態,朕接下來要知道他們每一天在做什么,哪怕是喝的茶是何等茶葉,朕也要清楚知曉。”

“還有,讓太子,秦王,魏王,晉王,這幫沒用的東西趕緊給朕過來。”

永盛大帝不是急不急,而是太過于震撼了。

以至于他實在不知道該怎么做。

當一個個命令下達過后,永盛大帝一屁股坐在龍椅上,隨后緩緩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著自己內心。

只不過很快,他的聲音再一次響起。

“還有錦年。”

“讓錦年火速入宮。”

“快。”

永盛大帝提到顧錦年的時候,比較著急。

太過于震驚,讓他險些忘記顧錦年了。

不知道為什么,喊出顧錦年這個名字,永盛大帝慌亂的心,也算是稍稍安靜下來了。

如此,皇宮內瞬間動起來了,一道道身影快速出宮,沒有半點遲疑。

養心殿內。

永盛大帝閉著眼睛,腦海當中有無數雜念,頭疼欲裂,也心煩意亂。

他是皇帝沒錯。

可他終究是人。

不是神!

如果皇帝是神,那為何還會出現改朝換代的情況?再偉大的帝王,也不過是比常人多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罷了。

不要說永盛大帝,就算是太祖復活,聽到這些消息,也要震撼。

而與此同時。

西北境內。

寧王府中。

當一封封加急情報出現在寧王面前時。

書房內。

火燭之下。

將他的面容映照猙獰,不算特別衰老的面容上,此時此刻,是猙獰的笑,眼神當中更是發自內心的笑意啊。

他等了這么多年,如今總算是等到了這次機會。

“時機成熟!”

“時機當真成熟了。”

書房內,寧王不斷呼吸,不斷的呼吸,他想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

他平時十分冷靜,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他永遠是冷靜的。

可現在他很難保持冷靜啊。

一來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出現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夢想可能要實現了。

二來是,發自內心的恐懼,這場天災多多少少與他有關,到時候要死多少人,他不清楚,但有一個大概。

只不過興奮大于這一小部分的負罪感。

大夏王朝一連發生如此多的天災,這對于永盛大帝來說,就是滅頂之災啊。

當初永盛大帝是以清君側為由起義造反。

而今日,他便能用得位不正來起義造反。

以天災為由,抨擊永盛大帝,當百姓的怨氣達到一定程度時,他就可以乘風而出,聚攏民心,再奪取皇位,改朝換代。

“王爺。”

“時機已經成熟,我等是否提前準備,即刻發兵?”

此時此刻,書房當中,侯君的聲音激動無比,他身為寧王的謀士,如今天賜良緣。

如果借助這次機會,寧王造反成功,成為皇帝,那自己這個謀士,至少未來也能封個侯位啊,甚至若是在造反過程中,自己能做出巨大的貢獻,封公也不足為過。

所以他更加激動,也更加期待,希望寧王現在就發兵。

“不。”

寧王搖了搖頭,他按耐住自己心中的激動。

“現在不能發兵。”

“立刻派兵,各地援助五十萬石糧食,不過要記住,等朝廷的糧食運完了,再把本王的糧食拿出來,本王要聚攏民心。”

“而且,必須要等朝廷援助之后,再去發兵。”

寧王出聲,不急著現在發兵。

侯君一聽,先是微微疑惑,但很快舒展眉頭道。

“明白了。”

“王爺您的意思是,讓朝廷先救災,等差不多的時候,再發兵起義。”

“如此一來,王爺登基之后,再去好好救災,穩定大夏局勢。”

“此計當真妙也,王爺英明。”

侯君瞬間便明白寧王的意思。

現在發兵的確有些操之過急,這才剛剛出現大災,若是發兵的確會引來百姓反感,可若是等朝廷先救災,救的差不多時再出手就好。

這場大災,朝廷就算是有天大的手段,也不可能補救的回來。

眼下的策略,只能說能救多少救多少,而這樣的行為,必然會寒了百姓的心,那個時候再發兵效果最好,接手過后,也能省去不少麻煩。

“恩。”

“朝廷若是救不了災,對本王來說更有利。”

“若是能挽救部分,對本王來說也是有利,江山遲早是本王的,他們救災,也是幫本王救災。”

寧王點了點頭,的確是這個意思。

“那屬下要不要讓人去散播一些謠言?蠱惑百姓?”

侯君繼續問道。

“不用,這些事情佛門會處理好的,再去辦三件事情。”

“一來,通知朝廷的人,不要藏藏掖掖了,該暴露身份的時候,就暴露身份,這次機會,若是抓不住,一切到此為止,本王沒時間耗了,這是本王最后的機會,也是他們最后的機會,若是還藏著掖著,那就等著本王來揭開他們的身份。”

“二來,通知祁林王和其他一些藩王,本王愿意分地而制,若本王登基,只需共主即可,其他事情,他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本王答應他們的條件,但前提是必須要全力以赴支持本王,誰若敢中途退出,本王第一個殺誰。”

“三來,讓人去一趟匈奴國,差不多可以出手了,再跟大金使臣說,本王愿意以大金龍米為結算貨物,同意兩朝貿易,愿促進兩朝和平發展。”

寧王開口,將一件件事情吩咐下去。

他現在不急,把這些事情做完就好,免得百密一疏。

“屬下遵命。”

侯君點了點頭。

“去吧。”

寧王揮了揮手,當下侯君離開此地。

待侯君走后。

大約一刻鐘。

一道身影出現在書房當中,是一名中年書生。

“見過寧王。”

中年書生出現,朝著寧王稍稍作禮。

“先生客氣了。”

“此番有如此之機會,還是多虧了先生。”

看著對方,寧王面上露出溫和笑容,沒有擺出王爺的架子。

“王爺才叫客氣,若不是王爺將建德皇帝護送出來,想要引來如此天災,只怕難如登天。”

后者澹澹一笑,并沒有承認是自己引來的天災。

“本王這個建德侄兒啊,也算是苦命人。”

“請寧王放心。”

“只要寧王登基后,按照約定行事,建德皇帝必然不會留有任何遺憾。”

“還有,方才之人,寧王也要小心些,他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后者面色溫和道。

“先生放心。”

“他活不到本王登基之時,只是一枚棋子罷了。”

寧王點了點頭,毫不在乎。

“既然如此,我代表明月皇子提前恭賀王爺登基皇位了。”

“到時中洲王朝,必會送來厚禮。”

對方澹澹一笑。

“多謝。”

寧王也露出笑容。

“不過,不知為何,本王其實還是有些擔心。”

寧王微微收斂笑容,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那一點點不安。

“哦?王爺擔心什么?”

后者也有些好奇。

“顧錦年。”

寧王道出顧錦年的名字,這是他最擔心的事情。

聽到這話,中年書生不由一笑。

“王爺當真是多慮了。”

“此次天災,是佛門,仙門,以及中洲王朝,以國運龍珠,竭盡全力引發出來的。”

“隨便一場天災放在大夏,都會引來巨大的麻煩,何況一口氣出現如此之多的天災。”

“而且最可怕的災難,他們還沒有發現,等發現之時,也已經來不及了,甚至現在發現了,也來不及了。”

“不說其他,光是江中郡大旱,顧錦年拿什么解決?”

“就算運來百萬石,千萬石糧食又能如何?”

“百姓不缺糧食吃,缺的是田地,恐慌的是未來,顆粒無收,這才是真正的恐怖。”

“請王爺放心,他顧錦年這一次,注定是有心無力。”

“永盛年,也注定走到頭了。”

后者出聲,自信滿滿,根本沒有半點畏懼,也沒有半點擔心。

寧王聽后,心中的那點擔憂,也徹徹底底消散如煙。

但很快,他笑了笑。

“既然如此,敢問先生,中洲王朝在朝廷里面,到底設誰為棋子?”

“本王知曉,明月皇子做事從來都是謹慎到極致,往往都會準備兩手。”

“本王好奇,我是第一手,還是第二手?”

寧王開口,提到了這件事情。

聽到這話,后者搖了搖頭,善意提醒道。

“王爺,明月皇子的想法,不是您可以猜測的。”

“不過皇子的確準備兩手,但王爺一定是第一手,這一點王爺心知肚明。”

“而且請王爺放心,如若您登基了,這第二人也一定見不著新朝旭日。”

“這一點,在下可立大誓。”

“當然,一切也希望王爺能遵守信諾,畢竟皇子殿下最喜歡的便是誠信之人。”

對方認真無比道。

而寧王稍稍沉默,最終點了點頭。

“此事,就勞煩先生,還請轉告明月皇子,本王一定遵守信諾。”

寧王出聲。

后者沒有多說,緩緩離開。

書房內,留下寧王顯得無比安靜。

這場斗爭,遠遠不是一個兩個人的參與,而是一群人的參與。

東荒境諸多勢力,暗中的棋子,佛門是主力,仙門也是,別看現在很多仙門支持大夏王朝,他們只是為了獲得自己的利益罷了。

而且仙門不會支持永盛大帝,他們只是支持能給他們帶來好處的大夏王朝。

這場災難,對大夏而言,注定是一場恐怖的天災。

而與此同時。

大夏最邊境的地方。

赤地無垠。

數道身影出現在這里,他們一個個穿著黑袍,為首之人則是緩緩將自己的衣帽摘下來,他沒有頭發,臉上有大火燃燒的痕跡,極其丑陋的疤痕,看起來無比的猙獰。

不過若是拋開這些疤痕,看得出來他年輕時很英俊,并且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帝王氣息。

他是建德皇帝。

大夏上一任帝王。

朝著大夏京都的方向看去,建德皇帝的目光平靜無比,他的眼神充滿著復雜。

而周圍的人,全是他的侍從。

“陛下,逆賊永盛,氣數已盡,是否揭竿而起,重新奪回皇位?”

侍從的聲音響起,情緒熾烈。

侍從四人,黑袍之上繡著四神獸圖桉,是建德皇帝最強的侍從。

“不用。”

“坐山觀虎斗。”

“大災之下,異寶會出世,太祖曾說過,大夏境內藏著一件神物,唯有動蕩國本天災之時,才會浮現于世。”

“找到此物,獻給中洲大帝,如此一來,這大夏依舊是朕的。”

建德皇帝澹澹開口,不過他的眼神當中,沒有那種野心,也沒有那種狂熱,而是平靜。

十三年的逃亡人生,給他帶來了太多太多不同的感悟。

“陛下,大夏神物終究有些虛無縹緲,中洲王朝明月皇子,早早的便聯系過寧王,而今寧王手中兵強馬壯,若是被寧王抓住機會,再與他爭皇位,只怕.......”

朱雀圖桉的侍從開口,是一名女子,戴著面紗,看不清容貌。

“不會的。”

“他當不上皇帝。”

“他以為他是一顆重要的棋子,卻不知道,真正的棋子不是他,也不是朕。”

“唯有得到神物,才能定下乾坤。”

建德皇帝語氣十分平靜。

“陛下英明。”

四人點了點頭,也不敢繼續多語。

只不過,建德皇帝的眼神卻顯得無比復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而此時此刻。

大夏京都。

六部震動。

楊府。

當得知大夏境內情況之時,楊開整個人幾乎是癱坐在椅子上。

“江中郡,隴西郡,東林郡,南越郡,十七顆火石.......這是天要亡我大夏嗎?”

楊開身子都忍不住顫抖,他是真的絕望,他雖然不是戶部尚書,但也知道這幾個郡意味著什么。

隨便一件事情拎出來,就是天大的災禍。

“天命侯知道此事了嗎?”

過了一會,楊開出聲問道。

“陛下已經派人去通知天命侯了,大人,您快入宮吧,陛下現在雷霆大怒。”

對方開口,請楊開快點入宮。

“好。”

楊開不啰嗦什么了,起身直接朝著宮內走去。

一路前行。

快接近皇宮時,楊開便看到其余幾位尚書匆匆忙忙趕去。

“胡大人,何大人,李大人。”

楊開上前,朝著三人喊了一聲。

“楊大人。”

三位尚書紛紛回應,彼此神色皆然有些凝重。

“何大人,這件事情,該怎么辦?”

楊開出聲,直接詢問戶部尚書何言。

聽到這話,何言滿臉苦澀。

“能怎么辦啊,老夫也想不出來,若是集中一件事情,老夫還有說法,五件事情堆在一起,令人頭疼欲裂啊。”

何言十分苦澀,他根本沒有任何辦法,亦或者是說,是根本沒有時間去想辦法啊。

“唉。”

眾尚書嘆了口氣,胡庸的聲音不由響起。

“先不管那么多,去宮內再說吧,見到圣上,看看圣上是什么意思。”

“恩恩。”

眾人沒有多說,直奔皇宮內。

而與此同時。

大夏書院內。

當消息傳到顧錦年耳中時,顧錦年神色也變了。

“四郡受災,還有十七顆火石墜下?”

顧錦年色變。

他有所預料大夏王朝的災況,但沒想到一下子會變得這么恐怖,而且扎堆來了。

“侯爺,陛下讓奴婢轉告您,按照監天司徐太一徐大人的意思,還藏著另外一件災禍,勝過這五件事。”

“不過此事,陛下沒有傳達給其他大人,只告訴您。”

報信之人開口,將這個辛秘告知顧錦年。

“還有?”

房間內,顧錦年徹底感到一種無力感。

這太夸張了。

大旱,地動,雪災,火災,還有隕石降落。

這絕對不是巧合,也絕對不可能是什么國運試煉。

這基本上就是要滅國啊。

如此大災任何一個處理不當,死傷都是百萬起步,內部當中,各大藩王豈能安穩做事?

尤其是寧王,顧錦年都不用多想他必然會起兵造反。

麻煩。

所有的麻煩全部堆積在了一起。

“告訴陛下,我晚半個時辰進宮。”

“再去調來受災之地所有輿圖,官員名單,快。”

顧錦年出聲,他不打算現在入宮,要先搞清楚情況再說。

不然的話,去了也是白去。

“是。”

后者立刻離開,而顧錦年也直奔書院內部,找到蘇文景。

“先生,大夏之災,您知道了嗎?”

顧錦年也不顧不了禮儀不禮儀了,直接推門詢問。

而此時,蘇文景正在寫什么東西,聽到顧錦年的聲音,蘇文景將毛筆放下,點了點頭,神色也異常凝重。

“已經知道了。”

“這件事情,遠比老夫想象中要可怕許多。”

“這背后絕對存在貓膩。”

蘇文景出聲,他一眼就看得出來,這件事情絕對牽扯太多勢力了。

“先生,有什么應對之法嗎?”

顧錦年出聲問道。

他現在也顧不得是誰在背后搞鬼了,救災之事,才是最主要的。

“很難解決。”

蘇文景深吸一口氣,深感壓力。

“先看看各地情況。”

“再來想解決之法。”

“錦年,你過來看。”

蘇文景出聲,一下子想要想到辦法,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須要先明白這些災難會引發什么情況,然后在對癥下藥。

當下,顧錦年走上前來,看著書桌上的宣紙。

宣紙上,密密麻麻寫了不少東西。

而蘇文景的聲音也隨之響起。

“江中郡大旱,這看似是最輕的災情,可實際上這件事情才是最大的麻煩。”

“江中郡沒有水路,再者山路奇多,地方苦寒,百姓唯一的收入,就是糧收,此次大旱,百姓家中尚有存糧,可這上半年的努力也全部付之一旦。”

“那個時候,百姓必然民怨四起,這涉及到百姓的利益,有人一定會借此機會,拉攏江中郡百姓,借此機會,起兵造反!”

“故而,江中郡重中之重,若不解決這件事情,隱患極大。”

蘇文景出聲,他認為江中郡才是所有災情當中最可怕的一點。

原因無他,地動,雪災,火災,這些事情說到底是自然災害,你可以抨擊是朝廷有地方做錯了,但拿這種事情想要推翻王朝統治是不可能的。

再者大夏王朝也一定會在第一時間派兵援救,可以降低一些影響。

只要最終的結果,不要太慘,那么可以接受。

眼下,最怕的不是僅僅是天災,更怕的是人禍,內亂造反。

有災情,那就賑災。

傾盡全力,去賑災救民。

可江中郡的隱患,才是最可怕的,百姓顆粒無收,一來能否在存糧吃完之前重新種植,這是一個問題,二來收益問題,沒有收益,就意味著來年會很苦。

百姓有點余糧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事情,大部分百姓都是今年吃完等明年。

到時候一但發生糧災之事,就很容易衍生民變。

民以食為天。

只要有一口飯吃,都不敢亂來,吃不飽的時候,那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才是最大的隱患。

“倘若是尋常時候,可以運糧賑災,可現在各地發生災禍,不一定能穩定江中郡災情。”

“而且......牽扯到存糧,大夏只怕又會出現更大的麻煩。”

蘇文景分析的頭頭是道。

他臉色很凝重。

各地官府都會存糧,這是太祖當年立下的規矩,可問題是.......到底有多少地方的存糧還在呢?

退潮的時候,才會知道誰在淺水之中。

“糧災。”

顧錦年若有所思,片刻之后,他緩緩出聲道。

“其實.......學生可能有辦法解決。”

顧錦年稍稍沉默一二。

他說這話到沒有太大的底氣,因為他第一時間想到了真龍稻穗。

此物種植起來簡單,而且抗旱,不需要太多水就能生長出糧食莊稼。

如果江中郡百姓,擔心收成不好,顧錦年還真有辦法解決。

算算時間,現在步入三月中旬,若是種植真龍稻穗,這本來就是三季稻,算上大旱,兩季稻行不行?

四個月生長出來糧食,也能完美解決這個禍亂,大不了這四個月,朝廷撥款,讓百姓安心點。

可顧錦年這樣一說,蘇文景臉色頓時大變。

“你能解決?”

“有什么辦法解決?”

蘇文景這回是真的按耐不住了。

原因無他,如此大的天災,江中郡糧災一但爆發的話,將極其恐怖,撥款救災都沒用。

這樣的情況下,顧錦年居然說能解決?

“額.......很難表達清楚,但學生既然開口,也有一定把握。”

顧錦年出聲,他不知道該怎么去介紹真龍稻穗,反正大概的意思就是這個。

“幾成?”

蘇文景詢問道。

“七成左右。”

顧錦年神色嚴肅道,他本來想說九成,可到底行不行是一回事,所以改成七成。

“嘶!”

這回蘇文景是徹底坐不住了,他的目光充滿著驚愕,看顧錦年就如同看怪物一般。

“錦年。”

“如若此次江中郡災情你能安定下來,將可一定乾坤啊,而且還能借此機會,將一切宵小之輩,統統鏟除,你沒有騙我?”

蘇文景是徹底震撼了。

這些災情當中,他最怕的不是地動,雪災,火山,天石,他最怕的就是糧災。

因為真說一句罪該萬死的話,火石墜落,死傷無數,人已經死了,反而不需要糧食,江中郡只是大旱,千萬百姓嗷嗷待哺,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死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難民。

可要是顧錦年能解決江中郡災情,那簡直就是一子定乾坤啊。

甚至還可以借此機會,將某些人一網打盡。

“只需要定住江中郡災情就可以了嗎?”

顧錦年有些驚訝。

“基本上十拿九穩。”

“隴西郡地動,五十萬大軍可以定下災情。”

“東林郡火災,這確實有些棘手,但可以找仙門尋來求雨符,仙門若是出力的話,這件事情倒也可以解決,加派二十萬將士即可。”

“南越郡的大雪,三十萬大軍也可以穩定局勢。”

“至于這十七顆火石,老夫會率領儒道讀書人解決。”

“唯一的麻煩,就是江中郡,老夫想了很久,都想不到解決之法,這件事情勢必會惹來大麻煩,給某些人造反的機會。”

“只要大夏內部亂不起來,所有的事情,就是耗時,耗財,耗人。”

“而若是渡過這場災禍,大夏國運也勢必得到提升。”

“只要定下災情!”

“錦年,若你真有把握,大夏王朝的命運,就在你手中了。”

蘇文景出聲道。

“學生明白了。”

顧錦年點了點頭,心中的大石也稍稍落了一些。

“不過,我等的確不能往好的地方去想,一切還是要去了當地,看看情況,很多事情,不是我等能預料到的。”

“這場災難,存在著人為,有人想要大夏王朝亂起來,寧王的嫌疑最大。”

“但這些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事態一步一步發展到不可控的情況,出乎所有人預料,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大夏可能真會亡。”

蘇文景嘆了口氣。

他完全可以確定,這件事情有寧王的影子,可寧王的想法,是內部大亂,然后自己借此機會,起兵造反。

這想法是沒有錯的。

立場問題。

但怕就怕,到時候災情一步一步擴張,越來越不可控,那個時候即便是永盛大帝沒了,那又如何?

寧王就能順理成章當皇帝嗎?

或者寧王當上皇帝又能如何?一上臺,災情越來越恐怖,民不聊生,這個時候,匈奴國,扶羅王朝,大金王朝趁火打劫。

匈奴國索要邊境七十二城,你給不給?

不給?不給就發兵進來打你。

那行,匈奴國都給了七十二城,扶羅王朝要你三郡之地不過分吧?

不給?

不給那我就打。

什么?沒有理由?隨便抓幾個大夏百姓,誣陷他們是軍人,來盜竊扶羅王朝的鐵礦,嚴重侵犯扶羅王朝利益,扶羅王朝必須要發兵。

或者賠償,賠償條款更夸張,你答應還是不答應?

如果答應。

那大金王朝呢?

好!退一萬步,讓出半壁江山,還有一個中洲王朝啊。

人家不要你的地,甚至人家出面,幫你化解這場恩怨,幫你解決災情。

為什么?

因為人家要你大夏王朝,俯首稱臣,以后進貢給中洲王朝,同時讓中洲將士,入駐大夏王朝。

這樣一來的話,你答應還是不答應?

這些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而且發生的概率很大。

但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扶羅王朝,大金王朝,中洲王朝,他們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管。

為什么?因為大夏王朝已經徹底亂成一團了,到處都是難民,到處都是禍亂。

良田踐踏,國破山河。

這個時候,誰都不敢碰大夏王朝,誰碰誰死。

只能隔岸觀火,等到死傷無數之后,大夏逐漸安定下來,再來慢慢蠶食。

這些,都是未來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聽著蘇文景所言,顧錦年也意識到這件事情有多恐怖。

“先生,學生先去宮中,與陛下商議。”

顧錦年開口,既然明白大概是什么情況,他打算入宮見圣。

“好。”

“去吧。”

“錦年,這一次,一定要竭盡全力,不管發生任何事情,要以大局為重,以江山為重,以百姓為重,明白嗎?”

蘇文景認真道。

他知道顧錦年性格沖動,這是一件好事,但有時候又不是一件好事。

現在他必須要提醒顧錦年這一點。

不管發生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為重,即便是有氣,也要受著。

等事情安定下來了,解決了這場大亂之后,再去慢慢算賬也不遲。

因為這次大夏天災,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佛門,仙門,藩王,各大勢力,都存在著落井下石的情況。

大家的立場不一樣。

沒有義務選擇幫忙。

“學生明白。”

顧錦年重重點了點頭。

“還有。”

“大夏現在急需要一個中心骨。”

“一但災情傳出去,必然會引起大夏百姓恐慌。”

“大夏需要一個人站出來,穩定民心,穩定軍心。”

“放手一切,做你該做的事情。”

“即便最終的結果不如人意,你也盡力了。”

蘇文景最后出聲。

這句話,讓顧錦年微微一愣。

他明白蘇文景的意思。

“多謝先生。”

顧錦年深吸一口氣,而后轉頭離開。

朝著大夏皇宮內火速趕去。

而此時此刻。

大夏皇宮。

正殿當中。

早已經吵的不可開交。

六部之間的爭吵,包括文武之間的爭吵。

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

有人認為,救災之事,應當有個前后排序,先處理隴西郡和東林郡的事情,江中郡只是大旱,還沒有到不可開交之時。

也有人認為,江中郡之禍,會釀出大錯。

更有人提出,現在最擔心的不是災情,而是百姓恐慌。

十七顆火石。

誰知道會降到什么地方?

誰又敢保證,各地的災情,會不會映照在他們身上?

到時候,只要有人造謠生事,哪怕就說一句,災情要來了,所有百姓都去瘋狂買糧。

可想而知,會有什么后果?

而百官所言,沒有一

是錯的,這才是最恐怖的。

不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怕每個人的想法都對。

這就意味著,有太多太多的問題了。

大殿內,太子,秦王,魏王,晉王全部到齊。

一些侯爺國公也紛紛趕來。

永盛大帝一直沉默。

一句話都沒有說。

直至過了幾刻后。

大殿的爭吵,也逐漸沒有了聲息。

因為誰都沒有說錯,誰都想不出應急之法來。

所有的擔憂,都是未來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這個節骨眼,不怕你說對,就怕說錯。

這場大難,根本無從下手,可一旦做錯,引發的后果,必然也會找人承擔。

所以說著說著,大家安靜下來了。

滿朝文武。

無一人敢出聲。

安靜。

大殿之中的安靜,更加顯出無力感。

也讓永盛大帝更加感到凝重。

然而。

就在此時。

一道聲音,自大殿之外。

清澈響起。

“臣。”

“顧錦年。”

“愿獻國策。”

“解大夏之危。”

隨著聲音響起。

大殿內,無數人露出驚愕之色。

龍椅之上。

永盛大帝再聽到這話后,不知道為何,沉重的心情,瞬間放松了不少。

《大夏文圣》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武俠修真,燃文小說轉載收集大夏文圣。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