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大夏文圣小說>大夏文圣最新章節列表 >大夏文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大夏文圣-第一百七十六章:真龍寶米朝野嘩然皇帝喜極而泣賦無上權力
更新時間:2024-04-13  作者: 七月未時   本書關鍵詞: 仙俠 | 仙俠頻道 | 古典仙俠 | 七月未時 | 明智屋小說 | 大夏文圣 | 七月未時 | 大夏文圣 
正文如下:
武俠修真第一百七十六章:真龍寶米!朝野嘩然!皇帝喜極而泣!賦無上權力!第一百七十六章:真龍寶米!朝野嘩然!皇帝喜極而泣!賦無上權力!書迷正在閱讀:、、、、、、、、、

皇宮大殿內。

隨著顧錦年的聲音響起,引得正殿所有官員神色一變。

大夏天災。

給予眾臣絕望,不,不是眾臣,而是給予大夏所有人絕望。

大旱,地動,雪災,火災,還有天降火石,這些事情如何不讓人絕望?

而且每一件事情,看似不相關,卻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幾個大問題擺在面前。

第一,救災先救那個?

第二,如何施救?

第三,緊急情況應對方法?

第四,內亂之事該如何防備?

第五,民變之事,又應當如何處置?

這五件事情,還是目前能想到的事情,一些想不到或者是無法想到的事情,應當如何解決?

也正是因為一團糟,所以即便是大家有想法,可也不敢直接說出來。

必須要從長計議。

但問題來了。

從長計議的話,來得及嗎?

答桉是來不及的。

或者是說,沒有人保證來得及。

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時候,顧錦年會站出來,而且還如此自信,獻國策定難?

實話實話,要是換任何一個人,百官絕對不會理會。

六部尚書,包括宰相都想不出任何解決辦法,誰能想出來?

可說話之人,是顧錦年,這位大夏奇才,他的話,不得不讓人去重視。

“宣。”

龍椅上,永盛大帝顯得有些激動,雖然他內心還是覺得顧錦年獻不出良策,可至少顧錦年現在的所作所為,讓人有了中心骨。

對于這次大災,他有想法,可一直沒有說的原因,就是想看看百官能不能站出來,站出來說一句話。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弱小的。

這個時候,必須要有一個人站出來,引領眾人抵抗災難。

這個人不能是自己。

必須要是臣子。

自己若是站出來,對于天下人來說,皇帝肯定是要守天下的,這是皇帝的職責。

顧錦年站出來了。

永盛大帝興奮不已,即便顧錦年沒有太多的想法,他在這個時候選擇站出來,也是一件極大的好事,鼓舞士氣。

很快。

顧錦年走上大殿當中,他器宇軒昂,眉宇之間充滿著自信。

只見。

“臣,顧錦年,拜見陛下。”

走進大殿內,顧錦年直視永盛大帝,面色平靜,讓人莫名感到一種無法言說的自信。

“愛卿無須多禮。”

“來人,殿前賜座。”

永盛大帝出聲,他很直接,更是當眾賜座。

要知道,即便是一些國公都沒有被永盛大帝賜座,這個行為彰顯皇恩寵愛。

一些不好的目光投來,略帶吃味,永盛大帝看到了。

但他沒有任何反應。

之前魏閑說,朝臣當中有人對自己偏愛顧錦年感到不滿。

實話實說,永盛大帝一開始還的確有些想法,覺得是不是自己太偏愛顧錦年。

身為帝王,自然知道什么叫做一碗水端平,帝王之術,就是善于平衡,這樣才能讓自己坐穩這個位置。

可現在,永盛大帝管他三七二十一。

就偏愛顧錦年又能如何?

這群文武百官,一個個比得過顧錦年嗎?大夏王朝發生事情,你們能出來解決嗎?

就算顧錦年解決不了,你們能學顧錦年這般嗎?

一個個就是怕事,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顧錦年做了,然后又說是顧錦年受皇恩浩蕩?

真是一群什么玩意?

永盛大帝不在乎那么多了,愛怎么想就怎么想,隨便他們。

關鍵時刻,還是自己外甥知道疼舅舅啊。

“陛下。”

“臣有國策,可定大夏之難。”

顧錦年出聲,他望著永盛大帝,如此說道。

“愛卿直言。”

永盛大帝出聲,讓顧錦年直說。

“此番,大夏天災出現,臣認為,第一時間應當公布天災,同時請陛下下一道圣旨,告知大夏百姓,朝廷將會竭盡全力,同時讓各地捐贈銀兩物質糧食,發動全國之力,拯救這場大災。”

顧錦年出聲,這是他第一步計劃。

只是話音出現,李善的聲音卻直接響起。

“不可!”

李善出聲,打斷了顧錦年的話語。

“侯爺,您有如此決心,老夫敬佩,但天下人并不是都想侯爺這般有信心,如若昭告天下,勢必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到時候極有可能發生哄搶糧食物資之事,尤其是一些商人,唯利是圖,難以防止。”

“老夫并非是往壞處去想,而是擔心有不法之人,四處造謠,引發大夏內亂。”

李善出聲,他認為顧錦年這個想法有問題,并不實用。

殿上,永盛大帝內心有些不滿,不過這個不滿不是針對顧錦年的,而是針對李善。

顧錦年這個想法聽起來還不錯,當然李善說的也沒錯,可問題是顧錦年主動站出來,愿意引領眾人抗災,并且也敢承擔責任。

你李善想不出辦法就算了,還在這里潑冷水,這如何讓他能不滿?

不過,永盛大帝沒有說什么,挑刺也不是一件壞事,至少看看顧錦年有沒有應對之法,若是有的話,說服了眾臣,那么這件事情,也就更周全了。

無論怎么說,救災是第一,討論出最好的抉擇出來,才是王道。

“李相所言不錯。”

“可本侯的計劃還沒有徹底說完。”

顧錦年語氣平靜。

后者當下沉默,看著顧錦年,讓他發揮。

“昭告天下,必然會引起百姓恐慌,但同樣的,只要朝廷上下,眾志成城,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夏百姓,百姓也必然會選擇支持朝廷。”

顧錦年出聲。

可此話一說,不少官員卻不由嘆了口氣,認為顧錦年還是太理想化了。

一來,百姓憑什么跟你眾志成城?

二來,大夏官員又如何能上下一心?

如果事情有這么好處理,那誰不會說?

“侯爺還是太理想化了,敢問侯爺,百姓終究是尋常人,人都有自己的私欲,大災降臨,如何讓百姓保持冷靜?”

李善繼續出聲,詢問顧錦年。

“憑陛下圣旨,憑太子仁厚,憑秦王威望,憑魏王之能,憑皇室一脈,再憑本侯立軍令狀,敢問李相,這些夠不夠百姓安定?”

顧錦年望著李善,他一字一句道。

話說到這里,滿朝文武都驚訝了,哪怕是永盛大帝都不由露出一抹疑惑之色。

至于太子,秦王,魏王,還有晉王他們卻一個個好奇的看向顧錦年。

有點不太明白顧錦年的意思。

“錦年,你是何意?”

永盛大帝直接詢問道。

“回陛下。”

“大災當前,臣愿請纓抗災,立下軍令狀,半年內平定各地災禍,如若不成,臣愿退出朝堂,貶為庶人。”

“但如此天災之下,僅憑臣一人之力,無法讓百姓安心下來,可陛下若下圣旨,派太子等人,領兵前往各地賑災,讓百姓看到大夏抗災之志。”

“相信必可扭轉局勢,大夏太子,奔赴災區,與將士同吃同住,救災發糧,可定軍心,亦可定民心。”

顧錦年出聲道。

的確,民心這個點,極其容易發生動蕩,畢竟架不住有心人挑撥,再加上百姓也的確害怕。

人有同情心,可人更有恐懼之心以及自私之心。

可如若讓大夏這些王爺親自前往災地,讓他們去處理災情,甚至都不需要他們去做什么,只要出現在災地,就相當于是一個定海神針了。

一來,大夏抗災的決心,展現給世人看。

百姓們有什么話說?皇帝的兒子都親自跑去災地,你能說什么?這還不能表達朝廷對抗災的決心嗎?

二來,也算是管控災地的一些是非,免得有些官員,欺上瞞下,有這些皇子在,可以穩定不少。

畢竟這大夏王朝有一半是他們的啊。

而且也不怕你亂來,你要是能力不行,回頭慢慢清算你。

聽到這話,大殿內,秦王的眼神是最明亮的。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件事情也是一次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啊。

他想要爭太子之位,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可自己的機會不大,畢竟長幼尊卑,最主要的就是沒有機會給自己展示才華。

可這次機會意義太大了。

如果自己能在這次救災過程中,取得亮眼的成績,這樣一來對自己爭奪太子之位,就更加有利了。

“果然是我好老弟啊,這個時候還想著幫老哥一把。”

秦王心中喜悅,他下意識認為,顧錦年是在幫他。

而對于太子而言,這件事情他很認同,一來是這樣做的的確確可以穩定軍心,穩定民心。

確實有利于大夏王朝,二來自己身為太子,這樣做也的確能更加坐穩太子之位。

只要自己做實事,永遠站在第一線,那么對自己未來執政,是一件好事。

一件天大的好事。

“看來,讓基兒跟在錦年身旁還是有好處的。”

李高心中暗道,不過他最在乎的還是,這樣做能給大夏王朝帶來好處。

至于大殿上,永盛大帝再聽到這個想法后,更是不由站起身來。

“好。”

“這個想法好。”

“如此一來,的確可以定下民心啊。”

永盛大帝這回是徹底震撼了,他還真沒想到讓自己這些兒子們去做這件事情。

無論有沒有才能,有才能的就過去賑災,沒才能的就過去當個吉祥物。

其目的就是為了穩定軍心,穩定民心。

如此一來,大夏百姓將會更加信任朝廷,如若這次大災過后,自己的威望,也能達到頂峰。

百官們也紛紛議論,認為這個想法很不錯。

只是李善的聲音還是響起。

“可萬一,太子他們受傷該怎么辦?”

李善出聲,這話一說,瞬間引來一些人皺眉,雖然說可以挑刺,畢竟救災這么大的事情,多挑挑刺也是一件好事。

可沒必要如此吧?

“如若當真死在災亂之中,是本王的無能,怪不得天命侯。”

“而且,身為皇子,國家危難之時,本王愿意站在最前線,若是能用我的命,換來大夏的安定,本王愿意。”

此時,秦王的聲音響起,他往前走了一步,一番話說的康慨激昂。

“好!”

“不愧是朕的好兒子,說的好。”

聽到這話,永盛大帝也不由贊許,自己這兒子沒有白生啊。

給自己爭臉。

“王爺大義。”

顧錦年朝著秦王一拜,無論秦王是作秀也好,還是發自內心也罷,只要是為了百姓,這一拜合情合理。

“錦年,是本王應當謝你,國家危難,滿朝文武不敢多言一句,可唯獨你站出來,本王拜你。”

聽到自己父皇的贊賞,秦王內心樂開了花,不過他還是朝著顧錦年一拜,商業互吹。

不過殿下,一些臣子神色微微一變,秦王這番舉動,只是幾句話,就能得到皇帝如此贊賞,這并非是一個良好的訊號。

但不得不說的是,顧錦年這個法子,的的確確可以。

這回李善沒有話說了。

但李善不說話,有其他官員開口。

“敢問侯爺,民心可定,那接下來該怎么做?”

有人詢問,看著顧錦年。

“太子率兵奔赴隴西郡,秦王奔赴東林郡,魏王奔赴南越郡,其余王爺相互配合,跟隨在旁,亦或者穩定后勤。”

“由戶部去籌銀集物,以最快速度,運輸到災情之地,刑部與兵部聯手,要在第一時間內管控言論,所有造謠生事者,一律抓拿入獄,等到災情結束之后,再去慢慢定奪。”

顧錦年開口,道出自己的想法。

太子,秦王,魏王,這三位可不是小人物,太子是未來的皇帝,朝中有無數大臣支持太子,讓他去處理隴西郡是最好的。

各地官員,包括種種事情,太子都能妥善處理,沒有人敢不給太子面子,他登場所有官員必須要認真處理。

而且朝中大臣們,也會在暗中瘋狂支持太子,因為他們是希望太子繼承大統,成為皇帝。

所以這件事情,他們必須要竭盡全力,之前是盡責即可,現在就是竭盡全力了。

尤其是把秦王,魏王,所有皇子全部拉下水,大家都想爭,那么就能產生內卷。

一但產生內卷,積極性得到提高,受益的就是百姓。

顧錦年是站在解決事情這個角度去思考。

其他的事情,他都不管。

不得不說,這里面有一定心學的成分,這段時間研究心學,故而有些感悟,如今拿出來用,還真是有不錯的成效。

“陛下下旨,皇室賑災,控制言論,穩定局勢。”

“此計乃為上策也。”

楊開的聲音響起,他明白顧錦年的想法,從而忍不住贊嘆。

“那江中郡呢?”

有官員開口,詢問顧錦年,三郡之地都有人去,江中郡這個難題誰來負責?

“本侯親自去。”

顧錦年出聲,給予回答,江中郡才是最大的麻煩,但他會親自前往江中郡,定下民心。

“侯爺有什么辦法嗎?”

“江中郡大旱,必然會引起百姓恐慌,只怕就算是侯爺親自去了,也難以安定百姓啊。”

有官員出聲,看向顧錦年說道。

這話沒有半點挑刺,因為沒事的時候,百姓可以喊你一聲侯爺,可以尊稱你一句后世之圣。

可問題是,大旱年間,所有莊稼毀于一旦,有存糧的還好說一點,最起碼扛一個季度還是沒問題。

不至于絕望。

沒有存糧的怎么辦?

這個時候,隨便來個人散播謠言,那就完了。

一但謠言散播出去,到時候就是民心惶惶啊,別說什么刑部和兵部去抓人。

抓的完嗎?

抓不完的。

江中郡這個難題,只怕難以解決。

“開放糧產,賑災救民,戶部集糧資,其余的本侯有辦法解決。”

顧錦年出聲。

他如此說道。

真龍稻穗的事情,他不可能跟所有人說,等朝會結束后,自己會跟永盛大帝說。

只不過,顧錦年如此的回答,并不讓人滿意。

不少人略微皺眉,畢竟顧錦年說的不清不楚。

僅憑這個就讓眾人相信顧錦年,這不可能。

“侯爺,并非是下官不相信侯爺,而是賑災之事,牽扯太大,其他的不說,如若開倉放糧,集資糧米,就是天文數字。”

“別的不說,大夏國庫目前的余銀,外加上各地官府的存糧,只夠江中郡所有百姓三年。”

“若僅僅只是江中郡一郡受災那還好說,這隴西郡,東林郡,南越郡,這三處地方也需要大量賑災。”

“外加上這樣抽走糧食,只怕更會引起各地百姓恐慌。”

“百姓募捐倒是可以,但百姓捐贈再多,也不可能把自身家當捐出來,此事侯爺是否有些欠缺考慮?”

對方出聲,如此說道。

他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大夏存糧不多,外加上還要運輸,運輸成本才是最恐怖的,總不可能動用龍舟吧?

真動用龍舟的話,數量也不夠。

至于集糧募捐,這只是杯水車薪。

主要麻煩還是因為,災難一起出現,哪怕一個一個出現,都比一口氣出現要好。

各地都需要賑災糧,而且其他幾個地方更需要糧食,最起碼江中郡只是大旱,莊稼毀了,去年年底的時候,至少收割了一波。

不至于說立刻餓死。

隴西郡這幾個地方,發生了如此恐怖的天災,是真的沒有糧食。

若是集中糧食到江中郡的話,肯定是不行的。

“無需太多糧食。”

“只需要七天的口糧。”

“運輸至江中郡,其他的事情,本侯可以妥善處理。”

“至于怎么處理,如何平定,本侯自有妙計。”

顧錦年出聲,他顯得無比自信,七日口糧,內定下江中郡之難。

此言一出。

滿堂瞬間大驚。

所有人都驚愕的看向顧錦年,有人眼神古怪,有人眼神震撼。

江中郡是最大的麻煩。

也正是因為江中郡的大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隱患,隨時會爆炸的隱患,一但這個隱患炸了,就會影響到其他災地。

但同樣的,江中郡也是最好解決的災情。

只要能讓莊稼起死回生亦或者給百姓們半年的口糧,那么江中郡就能安然無事。

然而,這幾乎不可能。

別的災區可不會答應,于情不行,于理也不行。

現在顧錦年說,只需要七天口糧,就可以解決這個天大的麻煩,眾人自然是震驚啊。

震驚之后,就是不信,完全不信。

“愿侯爺能道出良策,此事涉及到大夏命運,侯爺說的不清不楚,老夫實在是不敢茍同。”

“老夫也有良策一計。”

此時此刻,李善的聲音再度響起。

他要求顧錦年說出良策是什么,不然的話,憑借顧錦年一張嘴,誰敢相信?

江中郡,足足有一萬又四千萬人口啊,這是何等概念?

大夏人口最多的郡地。

占據大夏十分之一的人口,如若江中郡亂了,那大夏王朝離滅國就接近了。

當然也正是因為江中郡人口極多,所以耕地極多,大部分百姓都是靠種地為生。

所以出現大旱之事,才會如此棘手,要換做江南之地,其實還真沒這么大的問題。

畢竟江南地區,雖然也是農耕為主,但商貿活動更多,百姓存糧不少,完完全全可以等朝廷解決完其他事情,再來解決他們的問題。

“相爺的良策是什么?本侯想聽聽。”

顧錦年沒有回答對方,而是好奇對方有什么良策,如果對方的計劃,比自己要好的話,不介意用他的計劃。

“回侯爺。”

“老夫的想法倒也簡單,一來也必須要靠大夏糧產緩解壓力,二來求助扶羅王朝,大金王朝。”

“尤其是大金王朝,大金王朝糧食極多,而前幾日大金王朝派來使臣,到我大夏商議結盟之事。”

“大金王朝愿意與大夏王朝以及扶羅王朝,組建聯盟,抵抗未來之天下大變,也防止中洲王朝無限制擴張。”

“而大金王朝愿意從各方面扶持大夏王朝,換取大夏王朝部分大夏龍炮,以及同意大金龍米為衡量貨幣。”

“只要我大夏同意,憑借著大金王朝源源不斷的糧食運輸,江中郡可定。”

李善說出他的計劃。

請求外援。

此言一出,顧錦年直接搖了搖頭。

“不可。”

“若是災情未顯,倒不是不可以與大金王朝會談。”

“如今大夏災情出現,按照大金王朝的性子,必然會趁火打劫,朝廷一但開口,等待的便是各種不利要求。”

“看似是定災,可實際上是將隱患放在明日。”

“本侯不答應。”

“陛下,此事絕不可同意。”

顧錦年出聲。

這個辦法,說了跟沒說一樣,當然,如果自己沒有真龍稻穗的話,可能會答應。

因為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但對于現在的自己來說,這個辦法一點作用都沒有,反而是累贅。

人家大金王朝又不蠢,知道大夏現在急缺糧食。

你要是開口,大金王朝必然漫天要價,純純就是被人拿捏。

而且,真要借的話,肯定是找中洲王朝借啊,并且支付極其夸張的利息。

讓永盛大帝簽署條款。

這樣的話,反而不用擔心內亂了,因為中洲王朝不會希望大夏內亂起來,也不會讓另外一個人當皇帝。

欠了這么多銀兩錢財,換個皇帝就不認?這可能嗎?

“侯爺。”

“此計是目前最好的辦法,老夫相信侯爺也一定有更好的辦法,可侯爺藏藏掖掖,不說出來,實在是讓老夫不安心,想來百官也不安心。”

“江中郡一但出了問題,所引發的后果,會涉及全國上下,到時候侯爺想出來的辦法,統統都要作廢。”

“陛下,恕老臣說話直,倘若江中郡出現內亂,那個時候就算是陛下您親自去了,也安撫不了民心。”

李善有些皺眉了,他這個想法不說特別好,但絕對是目前最合適的辦法。

你顧錦年如果真有什么好辦法,那就請你拿出來,不要遮遮掩掩。

你說你能解決就能解決?

萬一解決不了呢?

就說萬一,萬分之一的概率,就解決不了,那是什么概念?

大夏亡國。

死傷就不止是千萬那么簡單,很有可能是萬萬之數,大夏王朝將瞬間衰敗,很有可能引發新的爭霸戰亂。

誰敢賭?

沒人敢賭。

龍椅上。

永盛大帝明白李善之言,但他也相信顧錦年肯定是有辦法。

“錦年,隨朕來養心殿。”

“諸愛卿,靜等。”

永盛大帝起身,他知道顧錦年不說的原因,所以直接前往養心殿,他也想知道,顧錦年到底有什么辦法。

“遵旨。”

顧錦年不啰嗦,直接離開大殿,前往養心殿內。

而隨著顧錦年走后。

大殿內也瞬間開始了爭議。

“若不講清楚,豈能胡鬧?”

“江中郡之難,看似簡單,可實際上卻是最難的,下官相信侯爺,但這件事情影響大夏未來之大變,還是要說清楚啊。”

“恩,要說清楚一點。”

“相爺所說,的確不錯,若是與大金王朝結盟,可定江中郡之難。”

“侯爺所說也不錯,大金王朝必然會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只不過,侯爺有一點沒有想到,如今中洲王朝如日中天,國運龍珠即將要歸位。”

“大金王朝也恐慌,如若沒有國運龍珠,大金王朝必然會漫天要價。”

“但有了國運龍珠,大金王朝也慌,會提出一些不應該的要求,可不會太漫天要價,雙方都有衡量的。”

他們開口,你一句我一言,開始爭議。

爭議的核心,無非就是顧錦年不說明情況,有人支持李善,畢竟李善的計策,的確能安定江中郡。

當然也有人相信顧錦年,只是希望顧錦年將辦法說出來。

但不管如何,眼下就只能等陛下回來了。

而大殿內,李善面色平靜,他閉上眼睛,也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半刻鐘后。

養心殿內。

大殿當中只有永盛大帝與顧錦年兩人。

“你有什么良策,你就說出來吧。”

永盛大帝很直接,這個時候不要藏藏掖掖,也不要耽誤時間,有什么就說什么,若是辦法好,他直接采用。

若是不行,另做打算。

“陛下。”

“可還曾記得,聚靈古陣嗎?”

顧錦年問道。

聽到這話,永盛大帝微微皺眉,隨后出聲道。

“你難不成是說,讓工部立刻建造大量的龍舟寶船,運輸糧食嗎?”

“可這一來時間趕不上,二來沒有這么多糧食可以運輸啊?”

永盛大帝下意識認為,顧錦年是要建造龍舟寶船。

可聽到這話,顧錦年卻搖了搖頭道。

“陛下,臣并非是此意,臣的意思是,當初獲得天地賞賜,還有一樣東西,臣沒有告訴陛下。”

顧錦年說話之間,將真龍稻穗和真龍寶米取出。

“稻穗?”

“糧米?”

“這?”

永盛大帝有些看不懂了,天賜寶物,這事他記得,只不過賞賜稻穗糧米是什么意思?

不過永盛大帝還是接過這兩樣東西。

仔細端詳一二,永盛大帝眼神就變了。

“居然能生長出這么多稻谷?比大夏稻谷多了兩倍有余啊。”

“此物可大規模種植嗎?”

永盛大帝顯得十分激動,大夏每年都會花費接近五百萬兩白銀,去研究稻穗,甚至不惜花費重金,打造寶船,就是為了去海上尋找一些糧種物。

畢竟大金的龍米,是各大王朝都眼紅的東西,誰不想要?

可惜的是,大金龍米到現在都是一個秘密,誰也不知道大金王朝是如何種出龍米的。

“回陛下,臣已經嘗試過,此稻穗可以大規模種植,并且具有一定抗旱性,而且適應大多數土地,無需良田。”

“陛下,這是成熟后的稻谷。”

顧錦年將裝著真龍寶米的小袋遞給永盛大帝,至于這個抗旱性,是得到龍米時,就有的信息,具體如何,蘇懷玉還在試驗。

按理說不能如此直接,可現在非常時期,顧錦年也只能夸下海口,定下軍心,這也是文景先生的意思。

“抗旱性?”

“適應大多數土地?無需良田?”

永盛大帝接過袋子,隨后將袋子打開,剎那間一股清香味彌漫。

“顆顆飽滿,怎么與大金龍米有些相似?”

永盛大帝驚訝了。

身為大夏帝王,他自然見過大金龍米,甚至大金每年都會贈送一部分龍米過來,但他不會去吃,畢竟誰能知道這龍米有害無害?

如今看到顧錦年的真龍寶米,自然感到驚奇。

“一樣嗎?”

顧錦年也好奇了,兩個都叫龍米,誰好誰壞,顧錦年還真不知道。

“你等下。”

永盛大帝走出大殿,也不知道做了什么。

大約小半刻鐘,魏閑在殿外送來一些東西。

很快殿門關閉。

永盛大帝將一個袋子放在玉桉上,而后直接傾倒出來。

很快,大金龍米出現在顧錦年眼中。

大金龍米,看起來更為晶瑩剔透一些,香味濃郁,不過大金龍米的核心有點點金光,其余還真的很相似。

永盛大帝一語不發,直接拿來兩個水壺,一個倒入大金龍米,一個倒入真龍寶米,隨后運轉真氣,當場水壺沸騰。

很快。

米香味彌漫。

永盛大帝直接以手為刃,削掉一半的水壺蓋子。

兩種散發不同味道的米飯出現。

大金龍米偏有一點藥香味。

而真龍寶米偏有一些清香味。

“嘗下。”

永盛大帝直接挖了一塊,也不顧任何皇帝形象,咀嚼品嘗。

顧錦年同樣如此。

兩人品嘗完不同的龍米后,瞬間不一樣的感覺襲來。

大金龍米,有些霸道,瞬間讓自己精力充沛起來,相當于是一團火焰一般,瞬間炸開,蘊含著能量。

不過顧錦年是武王強者,也一瞬間消化完畢。

然而真龍寶米不一樣,吃完以后,如同江河一般涌入體內,有些霸道,但沒有大金龍米這么霸道,是以一種身體所能適應的方式釋放能量。

不過真龍寶米所帶來的能量,的確不如大金龍米,差了至少三分之一。

可遠勝東荒境所有米種,除了大金龍米。

“好東西!”

“此乃神物。”

“此乃朕大夏之神物也。”

“雖有些不如大金龍米,可這米更能適應不同人進食,改善肉身。”

“大金龍米,雖為天下第一米,可大金龍米,如同藥物一般,不是武者,進食龍米,反而會因承受不住龍米所蘊含的靈氣,從而筋脈爆裂而死。”

“故而大金王朝的龍米才有剩余,才可以交易給諸國。”

“可這種米種,卻可以讓百姓進食,可以讓大夏將士進食,假以時日,大夏將士的體魄,將遠超天下所有人。”

“那個時候,大夏將士,人人都是武者啊。”

這一刻,永盛大帝是徹底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與興奮了。

身為皇帝,他瞬間就知道這真龍稻穗意味著什么,此物可以改變大夏格局。

十年。

二十年。

亦或者三五十年后,大夏將士都會是武者,而且還不是那種普通武者,十八歲入伍,吃個十年,就能成為一境武者。

吃個二十年,成為二境武者。

吃個三五十年,指不定就是三境武者。

想想看啊,五十萬大軍,全部都是三境武者,這有多恐怖?

五萬可破三千甲。

指的就是三境巔峰武者。

五十萬三境武者,即便是面對十萬匈奴鐵騎,也能百戰百勝,因為整體實力太強了,配合一些陣法,將會是無敵之師。

而大夏王朝,有幾百萬將士,若是五十年后,全部都成為三境武者。

先不說這當中會誕生多少個四境武者,至少四百萬將士,誕生四百個武王不過分吧?

萬里挑一,配合大夏王朝其他資源培養。

五百個武王。

五個武皇。

假以時日,誕生一位武道至尊?這有沒有可能?

恐怖的數量之下,一切皆有可能啊。

“這稻谷當真好種嗎?”

永盛大帝深吸一口氣,看著顧錦年如此問道。

看著永盛大帝如此,顧錦年深吸一口氣,他本來是想要謙虛一二。

可想到文景先生說的話。

顧錦年也就不藏什么了。

“回陛下。”

“只要不是在荒漠當中種植,這稻穗都能生長出寶米,無論是暴雨還是寒冬,都不會影響其半分。”

“當然,品質可能會有所影響,如同大金龍米一般。”

“可絕對要比大夏王朝任何米種強百倍。”

“臣已經測試過。”

顧錦年斬釘截鐵道。

而得到這個回答。

永盛大帝愣在原地。

呆若木雞。

片刻后。

永盛大帝連抽三口冷氣。

他徹徹底底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他相信顧錦年說的話,這種米比大夏王朝所有米種強百倍,這點母庸置疑。

可他震撼的是,這稻穗的生長能力,竟然如此恐怖?

只要不是荒漠?

就都能種植?

這他娘的,大夏王朝不得起飛?

大夏王朝荒漠雖然也有不少,可還有更多的平原山川啊。

如果真的什么地方都可以種植。

十年。

五年。

只需要五年的時間,甚至三年的時間,大夏王朝將永遠不會缺少糧食了。

家家戶戶都會有存糧。

百姓們再也不擔心吃不飽的問題了。

想到這里,永盛大帝有些熱淚盈眶啊。

“你立大功了。”

“你他娘的立大功了。”

“他娘的,朕,朕,朕都不知道該賞你什么好。”

“朕給你封個王吧,給你封塊地,等朕死后,你地位與后代皇帝平起平坐。”

永盛大帝激動到語無倫次,他眼睛都紅了。

既興奮又激動,更多的是喜悅和幸福啊。

說實話,大夏天災的事情,讓他受到巨大的打擊。

根本開心不起來。

說難聽點的話,就算是自己延壽一百年,他都不會開心什

可現在,他開心的想哭啊。

他要給顧錦年封王。

封個大大的王。

“不要。”

“陛下,您要是給臣封王,臣立刻就走,帶著全家人跑。”

“侯爵到頂了,以后繼承爺爺的國公稱號就行。”

“真別給我封了,我不要。”

聽到封王,顧錦年直接拒絕。

開什么玩笑?

古今往來什么人死的最慘?

異姓王啊。

雖說自己帶著皇室血脈,可那又如何?

終究不是皇帝的兒子啊。

而且皇帝的兒子,下場就不慘?

侯爵可以了。

國公到頂。

多一點都不要。

而且自己必須要六十歲才繼承國公之位。

六十歲之前,侯爺夠了。

“你這個小王八蛋,真不知道為什么,就這么怕。”

永盛大帝氣笑了。

他擦了擦眼角的淚水。

隨后又深深吸了好幾口氣。

努力的平復自己內心想法。

過了一刻鐘。

這才開口。

“你想去江中郡,將這稻穗推廣,以安百姓的心嗎?”

永盛大帝問道。

“對。”

“不過,這件事情,意義極大。”

“絕對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除了陛下和臣。”

“而且,臣不打算直接推廣,等暗中的人全部出現后。”

“一網打盡,再推廣這真龍稻穗。”

“陛下,這次雖是大夏的天災,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何嘗不是大夏一次機會?”

顧錦年聲音略微冷冽道。

聽到這話,永盛大帝點了點頭,他明白顧錦年的意思。

“不要喊陛下,叫老舅,生疏了。”

永盛大帝提醒了一句。

“行,老舅。”

“說句大不逆的話。”

“該削藩了。”

“寧王也該殺了。”

“借助這次機會,徹底解決內患,剩下的就交給外甥。”

“外甥還想早點退休,安安心心讀書。”

顧錦年認真說道。

而聽到這話。

永盛大帝負手而立。

沉默了一會后。

永盛大帝不由再深吸一口氣。

“朕給予你無上生殺大權。”

“竭盡全力支持你去江中郡。”

“接下來,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認為怎么做是對的,就怎么做。”

“災情你來解決。”

“其他的事情,朕來解決。”

“你我舅甥聯手,平定大夏之亂。”

“一錘定音。”

“一勞永逸。”

永盛大帝神色篤定道。

在這一刻。

他賦予顧錦年,至高無上的權力。

顧錦年。

得到了永盛大帝。

百分百的信任。

以及百分百的期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超越了太子。

說句不好聽的話,現在的顧錦年,如果提出要廢太子,永盛大帝都會毫不猶豫,直接廢除太子。

只因,顧錦年一人,抵滿朝文武。

為大夏第一功臣。

也為千古第一功臣。

多的不說了。

第一更送上。

熬到現在沒睡。

然后....盟主目前39位,有沒有大老補全第40位啊?

贈送七月寫真!

《大夏文圣》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武俠修真,燃文小說轉載收集大夏文圣。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