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教育是大事第94章教育是大事←→::mayiwsk
自家幾個外甥封王的事情肯定要記在心上,而李善長蠢蠢欲動想要回到中樞,馬尋也不覺得奇怪。
李善長就是不舍得放棄手中的權力,他就不可能安安心心、老老實實的在老家頤養天年。
想要讓他教育好子孫也難,因為他的心思全都是集中在權力上。
如果好不容易有了個兒子,寵愛一點是沒問題,對于一些人家來說,就算是養出來個紈绔都行。
就怕的是溺愛養出來一個無法無天的混賬,到時候就要牽連全家了。
做東的周德興很開心,他是朱元璋的同鄉,是小時候就屬于死黨。
要說淮西的這批人,湯和和周德興才是朱元璋真正少年時期的死黨,。
而周德興百戰功成、戰功卓著,在明朝開國功臣中排名第十、侯爵之中排名第三。
歷史上的他本來已經告老還鄉了,可是他的兒子周驥在太子朱標的喪期和宮女在宮中淫亂,導致周德興被株連而死。
要是知道全家被兒子給坑成這樣,周德興不知道會不會后悔怎么就將兒子養成那么個德行。
馬尋有些皺眉了,雖然也見過一些熊孩子。但是很明顯周德興寵周驥寵的沒邊了,小孩也有些沒大沒小。
孩子頑皮一點沒事,可是沒大沒小、毫無分寸,那就是熊孩子了,這就是父母管教失職了。
周德興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國舅爺,孩子小,有些不曉事。”
馬尋也笑著說道,“周大哥,我看孩子也不小了吧?這都快十歲了,也該懂點事情了。”
周德興雖然有些不高興,不過還是說道,“才九歲,還能和孩子計較不成!”
馬尋一下子無話可說,有些熊孩子最終的下場不好,說到底還是家長給慣出來的。
他這邊隱晦的提醒一下,周德興那邊就要怪罪說馬尋和孩子計較,反正自己的孩子是沒錯、別人總是有錯。
開國功臣的后代之中有出息的、戰死沙場的,平庸的也不少,違法亂紀、作奸犯科的也不在少數。
看來教育好這個特殊的群體也是任重道遠,馬尋也覺得這些人確實得管教。
這幾天一直都是在忙著做客,在和一些淮西人家往來,馬尋算是忙的不亦樂乎了。
回到家的馬尋看到了劉姝寧,笑著問道,“有沒有給我外甥選中媳婦?”
劉姝寧嬌嗔說道,“夫君又在說笑了,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無非就是去看看那些閨閣女孩的性情如何,總不能只信一面之詞。”
這就是劉姝寧的主要任務了,雖然接下來皇室和勛貴之間聯姻是政治屬性更大一些。但是有些勛貴的嫡女性情如何,這也是重點關注的。
如果性情不太好,說不定就是側妃了,甚至是直接不會納入皇室。
勛貴之間的聯姻也不是不可以,看不上的那些人家,只能是想辦法內部消化了。
而一些出身好、性情好的,就可以入皇室,而且還是比較顯赫的親王王妃。
“我這段時間倒是看了不少小子,常茂那樣的原來還算出息!”馬尋壓低聲音,似乎是怕隔壁的常家聽到一般,“這么一想,我都替姐姐、姐夫著急。”
劉姝寧則說道,“常茂還算好,就是脾氣急躁了些,倒也沒有壞習慣。夫君想必也知道,不說這些勛貴人家,那些富戶的公子哥不少都有壞習性。”
馬尋就憂心忡忡的說道,“以后子嗣的教育可是大事,能力不夠也沒關系,品德一定要好。咱們這樣的人家,能力平庸不是壞事。”
劉姝寧笑著點頭,她也認可馬尋這樣的說法,自家這樣的情況,子孫能力平庸也有富貴。
只是下一刻劉姝寧也憂心忡忡,成親半年多了,可是還沒能懷上身孕,她是真的心里急。
馬尋其實也著急,他現在沒有一兒半女的,基本上就沒有什么‘自由’,時常被催促。
甚至可以說沒有子女的話,哪怕是成親了,很多人也不會將他當做大人看待。
可是這些事情就算是急好像也沒用,即使馬尋也做了不少備孕的工作,但是目前來看還是效果不佳。
和劉姝寧說著話,該早早安歇就安歇,明天還要去上朝呢。
天還沒有亮馬尋就起來了,洗漱后穿上官服就往外跑,皇宮外依然是亂哄哄的。
馬尋好不容易才擠進午門,徑直跑到文官那邊,“禮部尚書,早朝百官就這么亂擠、亂跑,是不是太沒有規矩了?”
滿頭大汗的陶凱稍微愣了一下,這倒不是被馬尋的話給嚇的,而是剛才一頓小跑、擁擠,這都出汗了。
隨即陶凱立刻說道,“國舅爺教訓的是,是下官失職了。”
馬尋也不介意對六十多歲的老頭說話有些重,“早點定下來上朝的規矩,這么大的事情,開國都三年了,禮部提都不提,這像什么話!”
陶凱一聽更加尷尬,不要說他尷尬了,就算是很多文官聽到了這些也都是臉上發燙。
大家似乎都覺得這一切正常,也從未想過有什么改動。所以每天上朝的時候擠入午門,文武百官一路賽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啊。
至于這樣是不是有些不對,肯定是不對的,這叫成何體統,在其他王朝哪存在上朝的時候這么沒規矩。
馬尋就繼續說道,“還有上朝奏事,我話還沒有說完就有人搶著奏報。禮部的事情聊了一半就談邊塞之事,邊塞的軍將調遣還沒結束,又有人提戶部的事,像話嗎?”
陶凱這一下是真的滿頭大汗了,急忙說道,“下官失職了,還請國舅爺見諒,下官等盡快奏報陛下,定下早朝、奏事一應規矩。”
馬尋這才滿意的點頭,“早就該如此了,這是你禮部的事情,得抓緊辦完。”
說完這些正事,馬尋才不慌不忙的朝著武將的隊列走去。
陶凱等人還在尷尬、慌亂,劉伯溫則忍不住看向馬尋,他的這個女婿只要一上朝肯定是有事情要辦,很多時候還是皇帝安排的事情。
可是現在他也拿不準主意了,他不知道馬尋剛才說的那些話到底是傳達皇帝的意思,還是自己想的。
常遇春拍了拍馬尋的肩膀,“小弟,這是抓住了那老頭的什么把柄,給他嚇唬的夠嗆?”
常遇春這些人倒是沒聽見馬尋說什么,但是看到了飽讀詩書的陶凱被馬尋訓的不輕,堂堂禮部尚書好似是在一味的告饒。
這可就是本事了,畢竟陶凱也算是德高望重,是頗有名望的文臣。
馬尋簡單說道,“說上朝的規矩亂,嫌他們禮部辦事不得力。”
這一下常遇春和徐達也忍不住多想了,不明白這到底是馬尋的意思,還是皇帝在表達著不滿。
等到亂哄哄的百官們進入奉天殿開始上朝,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倒是愣了一下,因為他看到了馬尋抱著笏板站在武將隊列。
這是新鮮事,以前是讓他上朝的時候能推就推,推不過去這才上朝,這算起來還是馬尋第一次主動上朝。
朱元璋態度一下變了,和顏悅色問道,“國舅,也沒有讓你上朝,這是有什么大事值得你來上朝了?”
這調侃的話讓不少人羨慕,皇帝不管是在朝堂上還是在私下里,對馬尋都非常親近。
馬尋趕緊說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年初商定諸皇子封王之事該有定論。皇次子殿下等業已成年,也當婚配了,當先定下王爵封號。”
朱元璋這一次就不再裝模作樣的拒絕,“那好,恩親侯和你既然管著大宗正府,先草擬王爵封號,與禮部等多商議,再報到朕這里。”
不少人更意外了,什么時候李貞和馬尋兼了大宗正府的差事了?
馬尋立刻領旨,“臣遵旨。”
王爵封號等都基本上定下來了,現在也就是正式的走個流程,然后舉行封王的儀式而已。
不過這些也不是小事情,大明第一次封王,儀式和規矩基本上就要定下來,以后也要用得上。
辦完正事的馬尋就閉口不言了,抱著笏板閉目養神,好似一切朝堂大事都和他沒有什么關系一般。
雖然有些消極怠工的意思,可是沒人說他,甚至不少人還覺得他是有了巨大的進步。
畢竟是第一次主動上朝,還商定了正事,這可不就是巨大的進步么!
只要起點低,只要平時的表現不好,那么一些小小的進步在別人看來就非常的顯著了。
下朝后的馬尋第一時間想要開溜,因為不開溜不行啊,誰也不知道皇帝會不會讓他再辦一些事情。
正常的皇帝上朝也就是早朝,但是朱元璋不一樣。他是工作狂,尤其是在開國初年事情比較多。
所以現在的大明不只是早朝,還有午朝,有些時候下午也上朝。
沒有一個好身體,真的跟不上皇帝的工作進度。當皇帝帶頭不要命的卷,文武百官想要偷懶都難。
這也是大明在快速發展的原因,實在是朱元璋太能卷了!
“國舅爺還請留步!”一個小太監氣喘吁吁的跑來,“國舅爺,陛下召見。”
沒能溜掉的馬尋頓時沒精打采,他只要有一點小小的進步,朱元璋后面馬上就不斷的上強度,逼著他繼續進步!:mayiwsk←→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