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大明第一國舅小說>大明第一國舅最新章節列表 >大明第一國舅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大明第一國舅-第95章 想給皇帝找祖宗
更新時間:2025-02-25  作者: 黑胖的老鼠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歷史頻道 | 兩宋元明 | 黑胖的老鼠 | 明智屋小說 | 大明第一國舅 | 黑胖的老鼠 | 大明第一國舅 
正文如下:
第95章想給皇帝找祖宗第95章想給皇帝找祖宗←→:sjwx

皇帝召見,那就不得不去了。

到了武英殿不只是看到了朱元璋,沒想到李貞也在這。

“臣拜見陛下。”馬尋一板一眼的行禮,“見過恩親侯。”

朱元璋樂呵呵的說道,“本來還想讓你過來一趟,自己倒是知道上進了,這是出息了。”

李貞深以為然的點頭,他也覺得馬尋有了長進,這算是出息了不少。

只是這些人看似對于出息的定義比較低,他們顯然對于馬尋的要求不算高。

朱元璋也聊起正事,“這一趟封王,一口氣封到老十。”

“老十?”馬尋一下子愣住了,“老十也封王?”

不怪馬尋意外,老十朱檀,這個是郭寧妃生的兒子,才六個月。而老八朱梓、老九朱杞,這也才剛剛一歲多一點。

朱元璋就笑著說道,“第一次封親王,只要是咱的兒子,一口氣都封王,閨女都封公主。”

這倒是符合朱元璋的特點,對于子女都是一味的愛護。

這也就是剛剛創立大明很多制度不完善,很多的東西也需要一個過程。

以后朱元璋可能會規定親王、郡王到了十歲才準許封王或者立為世子,但是現在就是沒有那么多的規矩了。

不過這也是明朝的第一次集中封王,所以規模大一點。

等到第二次集中封王,那就要到洪武中期,這不是到了十歲肯定就立刻封。錯過了這一次,說不定要等十多年。

馬尋問道,“那老八、老九和老十封什么?”

“潭王、趙王、魯王。”朱元璋就笑著說道,“既然是封王,一口氣都封了,封了王就要準備封功臣了。”

馬尋也在懷疑朱元璋就是自己制定規矩、自己在破壞規矩。

《祖訓錄》去年就開始編纂了,雖然還在完善,可是有些比較大的事情肯定是早就定下來的。

現在還是不要和朱元璋去爭辯這些事情,他是皇帝,自然就是他來做主了。

看到馬尋和李貞都接受這個說法,朱元璋笑著說道,“那你們去文華殿,和標兒商定這事。”

馬尋有些意外,“太子現在開始理政了?”

主要是文華殿特殊,這是儲君辦公的場所,在宮殿里辦公意義可不一樣。

朱元璋笑著解釋說道,“也不算理政,就是看看批閱過的奏章,有些小事讓他稍微處理一下。你外甥有那個本事,用不著操心。”

隨即朱元璋對小太監說道,“傳步攆。”

皇宮實在太大,在宮里不好騎馬。所以只靠兩條腿走路肯定有些累,朱元璋、馬尋是沒問題,但是李貞歲數大就可以優待。

李貞也不推辭,確實是因為武英殿和文華殿相距太遠,他走著也累。

“姐夫,保兒這些天在做什么呢?”馬尋有些好奇的問道,“這些天我跟著淮西人家吃喝、酒宴,保兒倒是沒怎么過去。”

李貞笑著說道,“我讓他侍疾,就沒準他出去。”

馬尋愣了一下,沒聽說李貞病了啊。

看到馬尋似乎誤會,李貞解釋說道,“保兒不一樣,不好和一些淮西人家走的太近,就裝病了。”

馬尋這才安心,“這倒也是,我本來也是想要不去,只是人情難卻,都是些親近的人家。”

李貞深有感觸的說道,“就是如此,保兒本來就是陛下外甥,現在在軍中根基也深,哪能再和淮西人整天在一起,這不妥當。”

馬尋是一個本分人,李貞同樣也是一個本分人,他們都非常有分寸。

所以朱元璋和馬秀英也時常在感慨,雖然家里的親戚就這么倆個了,但是都是省心的,就沒有像他們這樣不用擔心外戚的帝后。

李貞剛下步攆,朱標就走出了文華殿,“姑父、舅舅。”

“臣李貞(馬尋),拜見太子殿下。”

朱標有些埋怨的說道,“姑父和舅舅又見外了,我到底是晚輩,哪能受長輩的禮。”

李貞就笑著說道,“殿下,這是在文華殿。要是在偏殿,臣倒是敢冒昧些。”

這就是屬于工作的時候稱職務了,哪能太子表示親近,這就大咧咧的直接應下來呢,還是要分場合的。

到了文華殿里,稍微看到了幾張熟面孔。比如說宋濂、魏觀,這也都是朱標的‘老師’,負責給他講經義。

而這些人也不只是會讀書而已,他們多少也是能處置一些公務。

“舅舅,你也是見過魏祭酒。”朱標就笑著介紹說道,“這是宋師,很早前就教我讀書。”

馬尋笑著客氣說道,“早就聽聞宋師當代大儒、博學多才,可惜沒能有機會去討教學問,實在遺憾。”

這話不只是宋濂不信,李貞和朱標也不信。

畢竟馬尋去年剛到京城的時候就被安排過陪太子讀書,可是他在大本堂就是看‘閑書’、開小差,哪像是要求學的樣子。

現在的馬尋也是時間大把,可是他也不愿意去找宋濂等人請教學問。

要不然以他的身份登門拜訪,宋濂等人不知道要多開心,畢竟宋濂和太子的關系也很好。

宋濂和魏觀見到馬尋也是憂心,這個管著國子學的國舅,始終對國子學不上心。

本來以為馬尋讀過一些書,可以討教一下學問、可以一起說書論據,大家就是和睦相處、觀念相投的讀書人、儒家子弟。

可是現在再看看,馬尋還真的就是讀了幾本書而已,算不上正經的讀書人。

畢竟大家也都看出來馬尋更喜歡和勛貴往來,對讀書人不算親近。

看到宋濂和魏觀似乎要當著朱標的面說什么,馬尋先下手為強,“殿下,今日上朝之前見著上朝規矩太亂,我已和禮部尚書討論了一番。”

朱標有些不理解,“舅舅是什么意思?”

“無規矩不成方圓,上朝亂哄哄的、奏事亂哄哄的,一點規矩都沒有。”馬尋直接說道,“太子殿下,何不請大儒、宋師等商定入朝規矩,唐宋時肯定不會如此。”

李貞立刻幫腔說道,“殿下,老臣以為國舅說的有道理。老臣上朝不多,只是也知道上朝之時實在太亂,一點規矩都沒有。”

朱標就心領神會的說道,“這么說來倒是禮部有些缺失了,是該召大儒、博士商定這些事宜。開朝三年,也不奏報如此大事,實在不像話!”

想要委婉的說馬尋這個管著國子學的人不用心發展文教,馬尋就先下手為強指責這些大儒等沒有規矩。

最主要的是李貞這么個德高望重的勛貴、外戚幫腔不說,太子也是毫不掩飾的在拉偏架。

想要指責馬尋,這些讀書人先給自己的立場放正,先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了再說。

李貞也隨即說道,“太子殿下,臣等奉命前來與殿下商定諸王冊封之事。”

朱標笑著說道,“姑父、舅舅,我也是在和宋師等依唐宋舊制商定冊封諸王的事宜。只是前朝的一些舊制,未必適合我大明。”

馬尋接話說道,“歲月變遷、滄海桑田,自然不能全都依唐宋舊制。只是陛下在恢復漢人正統,也不好不遵舊制。”

這話可不是廢話,完全依照唐宋時期的制度來肯定是想都不用想。但是另起爐灶自己制定規矩,那也不符合現在的移風易俗、恢復漢家正統的大方針。

所以現在最合適的做法就是以唐宋的一些舊制為框架,稍微做一些與時俱進的改動就好。

朱標開口說道,“我也是如此想的,只是舅舅想來也知道。唐朝李氏本貫為隴西李氏,尊奉老子為祖先。宋朝趙氏本貫為涿郡趙氏,為戰國時期趙幽繆王遷的后人。“

馬尋和李貞都在聽著,不明白朱標這是什么意思。

朱標繼續開口說道,“諸大儒引經據典,覺得天命所歸。我祖上,也該有大人物,這是我朱氏得社稷之天命。”

馬尋臉色頓時變了,說道,“殿下,我與恩親侯奉命代管大宗正院,陛下宗族如何,我等豈能不知!“

李貞也顯得非常憤怒的說道,“殿下,高祖皇帝句容通德鄉朱家巷人,世代務農、家境貧困,殿下也該明白這是宗族族譜有記!”

高祖皇帝,這也就是朱元璋追封的五世祖朱仲八,這是南宋時期的人。

馬尋也非常憤怒的說道,“陛下宗族傳承有序,宗族族譜清晰。我馬氏一族亦是傳承有序,上溯北宋仁宗時,難道還有人給我馬家也找了祖宗?”

給皇帝、皇后找個好祖宗,證明這是天命所歸、證明這是人心所向,增加皇帝的神圣性等等,這是很多統治者的慣例。

但是現在,現在說不定要給我再找個祖宗,這可就不行了!

宋濂和魏觀等人都開始擔心了,他們其實找了不少姓朱的名人,比如說朱熹,這就適合引經據典、牽強附會成為皇帝的祖先。

這樣一來,和讀書人親近啊。

到時候再找個姓馬的讀書人,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現在好了,皇帝和太子還沒有表達不滿,恩親侯和國舅就先憤怒了,這倆個外姓人好像是更加在乎朱家的祖先是誰。

可是誰也不敢說什么,因為眼前這兩位,現在就是管著皇帝的族譜、九族,想要給皇帝找祖宗,得這兩位先同意了再說。:sjwx←→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