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處處分憂第101章處處分憂←→:sjwx
都說明朝的宗室待遇太厚,甚至很多人都說是明朝宗室拖垮了大明的財政。
這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明朝的宗室待遇之厚是前所未有。
可是要說全都是宗室的鍋也夸張了,畢竟明朝中后期,很多宗室只給一部分物資,大部分給寶鈔。
所謂寶鈔,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就等同于廢紙了。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明朝宗室的待遇,朱元璋和朱棣要背鍋。
朱元璋是愛惜子嗣,所以一開始就定下來極為豐厚的待遇。
而朱棣在奪得帝位之后,為了拉攏宗室進一步的提升宗室的待遇。另一方面是想到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他也嚴格的限制宗室,宗室不許當官、尋求生計等。
到了朱棣之后,基本上就形成了所謂的明朝宗室被當豬養。而在朱元璋時期,宗室藩王雖然有不少犯事的,可是也有不少人幫忙治理地方、參與軍事。
馬尋到底偏不偏心,這已經不重要了,而是要考慮現在這些宗室藩王的待遇問題。
哪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時間內這些藩王是不大可能就藩,看似還有足夠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去完善一些制度。
但是馬尋還是會擔心,一旦從初期階段沒有開好頭,以后想要去扭轉就難了。
朱標仔細想了想,說道,“舅舅,我倒是覺得弟弟們穿著和儲君相似,這倒也不算什么。這也不只是我大明如此,其他朝代也會如此。”
單純就冕服來說,皇帝為十二旒冕十二章服,太子和親王用九旒冕九章服,王世子八旒冕七章服、郡王用七旒冕五章服。
這也都沒什么太大的問題,因為大明現在定下來的規矩是只有宗室有冕服,公侯等就不用穿冕服了,這也是和以前的一些朝代還是有些區別。
馬尋笑了笑,說道,“這些也沒問題,只是百官行禮等,冊立為王的時候自然不用說。只是其他的時候,是不是能免了就免了?”
朱標不太認可的說道,“舅舅,弟弟們到底是宗室。”
“該行禮自然是行禮,只是親王們在封地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用不著百官特意去跪拜?”馬尋直接說道,“老二幾個沒其他心思,但是以后的藩王呢?”
馬尋的意思其實也非常簡單,重大典禮、儀式的時候,親王們到底是親王,文武百官自然是要敬著,這沒什么可爭議。
馬尋繼續說道,“如果以后有藩王在封地都是一副百官隨時賀拜、可以結交百官,我覺得這也不太好吧?”
馬秀英連忙說道,“小弟,你就是喜歡將人想的太壞。”
話雖然是這么說,可是馬尋的話也讓馬秀英和朱標心里不免有些擔心。
聊完關于親王待遇、地位的一系列事情,馬尋就果斷的開溜。有些事情還是需要皇室內部去考慮,馬尋也不好多說什么。
暫時提醒一下也就行了,畢竟目前也只是出現了一些趨勢,而不是問題真正的暴露出來。
就算是朱元璋,他也是會不斷的去調整、糾正一下關于親王的待遇問題,他在位的時期也會因為暴露出來的問題做些及時的糾錯。
馬尋剛準備離開皇宮,一個侍衛就追來說道,“國舅爺,禮部尚書相邀。”
這一下馬尋就溜不掉了,陶凱雖然也比較想要和馬尋套近乎,不過還是比較在乎體面,不會像有些人一樣表現的都有些諂媚。
所謂的清高等,并不是所有讀書人都有。
馬尋不慌不忙的來到了禮部,陶凱立刻率領左右侍郎等行禮,“下官見過國舅。”
“用不著多禮。”馬尋直接坐下,開口說道,“讓我過來,應該是有事吧?”
陶凱也不隱瞞,說道,“國舅,朝廷此次封王是國朝第一次,諸多禮制等雖參考唐宋之制,不過也多有修改。”
馬尋對此沒意見,大明第一次封王,顯然是不可能全都照搬照抄。唐宋時的一些制度,放在大明身上也未必就是合適的,這一點大家也心里清楚。
靜待下文,看看陶凱等人到底是想要賣什么關子。
陶凱就繼續說道,“國舅也該知道,陛下欽定冊封親王之禮與儲君冊立之禮一致。只是冊立太子之時,正是開國之時。”
馬尋明白了陶凱的意思,其實就是親王冊封的儀式看似是和太子冊立的儀式一樣。
但是朱標這個太子的冊立不一樣,是朱元璋登基的時候‘順便’立了太子。這也就意味著冊封親王的典禮,實際上是需要‘另起爐灶’。
即使是參考了唐宋之制,結合此前冊立儲君的儀式,需要做些符合大明特點的小修改。
馬尋就主動問道,“這是和此前的儀式有些不同了?”
陶凱也回答說道,“國舅,冊立儲君之時有冊寶。只是若是以親王之禮,不該用寶。”
金冊,自然就是冊書了。寶,那就是寶璽了。
看到馬尋在深思,陶凱繼續說道,“尚且還有皇侄孫,陛下有意封靖江王。臣等雖覺得應是以鍍金銀印、銀冊,只是陛下似是不準。”
陶凱等人確實為難,親王一般來說不能直接給寶璽。而朱守謙這個皇侄孫即將被冊立為王,不過理論上來說是郡王。
但是在皇帝這邊,給朱守謙的即使看似是郡王,可是待遇等還是和親王一個級別了。
馬尋也認真開始思索了,“這么說來,是得先去征詢陛下的意見才好。你是禮部尚書,怎么沒去?”
陶凱為難的說道,“國舅,下官等自然是去稟報陛下了,只是陛下不準。”
馬尋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是希望馬秀英和朱標出面,他就不用對朱元璋懟了。
而陶凱這些人也聰明,知道有些事情做不好,還得是找國舅啊。
馬尋頓時也頭疼起來了,說到底就是大明才剛剛建立,很多的禮制還不完善。
歷史上的朱元璋也是數次修改了冊封親王的儀式等,就是這些金冊、金寶到底給不給,這也是有些前后矛盾的。
朱元璋也是一個強迫癥,喜歡將什么事情都給規定好。
包括皇室內部的稱呼等,皇侄對帝后的稱呼、重孫輩對皇帝的稱呼,他都給定下來了。
即使是這么一些看似規定到細致入微了,他也會在一些大事上直接打破規矩,自己帶頭不遵守。
馬尋仔細想了想,說道,“這些事情我記下了,明后天我去找陛下說一說。只不過禮制等到底是你禮部的事務,總不能是推到我一外戚身上。”
陶凱也知道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做的不地道,連忙告罪,“國舅恕罪,下官等也實在是沒有其他法子了。”
馬尋也不再多說什么,接下這個任務就好,只是代為傳話就行。
其實朱樉等人的封王儀式,只要不是太出格就行。真正讓馬尋在意的,就是這些宗室諸王以后的待遇等問題,那些才是關鍵。
既然聊完了這些事情,馬尋果斷的拍拍屁股準備走人,他還是不希望和陶凱這些人多來往。
道不同不相為謀,大家在一些立場上不一致,那就沒必要多來往,這不是明哲保身,這是單純的話不投機。
出宮回到了家里,馬尋可以喂喂驢、納納涼,可以愜意的打個瞌睡補補覺了。
“舅舅!”朱樉、朱棡和朱棣帶著朱橚來了,“舅舅!”
馬尋猛然驚醒,“怎么了?今天不讀書了?”
“讀啊,一上午都在大本堂讀書。”朱樉抱怨說道,“舅舅將皇兄給叫過去了,也不叫我們過去。”
朱棡也跟著抱怨說道,“皇兄愛讀書,我們幾個哪能坐的住,舅舅就該找個理由讓我們也不用在大本堂聽那些大儒講經義。”
馬尋頓時頭大,連忙問道,“你們幾個過來有事?”
朱樉連忙說道,“是父皇讓我們過來的,先前就說過讓舅舅練兵。”
馬尋稍微回憶了一下,不確定的問道,“儀仗?”
朱棣就連連點頭說道,“嗯,父皇讓我們來催促一下舅舅。雖然有親軍禁衛,只是如今也該有儀仗等。舅舅領過兵,父皇讓我們輔佐舅舅練兵。”
馬尋這一下是真的頭大了,“找保兒啊,他是大將。實在不行找文英也行,他比我知兵。”
朱橚就笑嘻嘻說道,“表兄和義兄要忙大都督府的事情,沒空。”
都不用馬尋動手了,朱樉和朱棡連忙聯手準備收拾老五了。朱棣也忍不住搖頭,有些話心里明白就好,當著舅舅的面說出來,這是討打!
“陛下的意思是你們幾個要開始練兵了?”馬尋仔細想了想說道,“老五是不是小了點,他又不喜歡軍伍的事情,這么急做什么?”
朱橚掙脫束縛,說道,“舅舅,我跟著去當醫官。我前天夜里看了《黃帝內經》,我已經想好了好多方子!”
馬尋頓時頭皮發麻,嚴厲告誡,“你知道如何配伍還是知道如何望聞問切?才看多少書,就敢開方子?”
這老五,真的是對醫術感興趣啊,這是從小就有的愛好。
只是馬尋有些納悶,不知道朱橚這么早就暴露出對醫術情有獨鐘,到底有多少是受他影響。
不過現在還是先想練兵的事情吧,儀仗隊什么的是次要,主要是陪著這些皇子們開始練兵了。
既然封王,那就要做正事!:sjwx←→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