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小說>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最新章節列表 >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第913章 科舉開始
更新時間:2025-10-24  作者: 橡皮泥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橡皮泥 | 打到北極圈了 | 你讓我繼承皇位? | 橡皮泥 | 打到北極圈了 | 你讓我繼承皇位? 
正文如下:
第913章科舉開始_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_橡皮泥_書海閣(shuhaige)shuhaige

第913章科舉開始第913章科舉開始→、、、、、、、、、、、、、、、、、、、、、、、、、李徹此舉,絕非一時興起。

所謂成立立法司,也更非簡單地增設一個衙門。

在他對大慶未來政治結構的設想中,立法、行政、司法三權應該交由不同機關執掌,令其各自獨立運作,又相互牽制平衡。

聽起來很熟悉,其實這就是‘三權分立’雛形,只是大慶尚有世家和皇權的參與。

他比誰都清楚,三權分立制度絕非民主的終極答案。

在前世西方的政治實踐中,三權分立幾乎從未真正實現過,三權之間相互滲透的情況十分普遍。

總統擁有否決立法的權力,還可以通過委托立法部分行使立法權;最高法院可以通過憲法解釋權,參與行政機構的政策制定;國會則能夠利用撥款權,參與行政決策等。

而在這個封建土壤深厚的時代,三權分立又能扎根多深、發揮多大效用,尚且是未知之數。

但,它至少能在這鐵板一塊的舊秩序上,撬開一道縫隙,為民主思想萌發的新芽,讓出一線陽光與空間。

李徹曾無數次思考過,為何封建王朝如此穩固?

其實前世的清末,也曾經尋求立憲,走向民主。

但卻是舉步維艱,阻力重重,最終還未能立憲便被推翻了。

其實大清那個鳥樣子,即便沒被推翻,也根本不可能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歸根結底,在于民智未開,絕大部分百姓被壓迫太久,處于愚昧之中。

而想要開啟民智,只有大力推行教育,打破世家門閥對知識的壟斷。

除此之外,還有更關鍵的一步,就是要削弱那套實行了幾千年、嚴密而強大的封建官僚體系,停止士大夫階層對億萬黎庶的壓迫。

‘青天大老爺’聽起來是個美好的詞匯,承載著百姓對清官的無限期盼。

可若民眾的頭頂永遠懸著一位乃至一群‘青天大老爺’,凡事都指望著他們來做主,來為自己申冤。

那么獨立的公民意識便永無萌芽之日,真正的民主思想更無從談起。

人民,將永遠無法學會為自己負責,無法真正地站立起來。

這就是所謂的膝蓋軟,別說在古代了,即便到了后世,這種情況也沒能完全消除。

因此,李徹推行初步的三權分立,其深層用意,就是要為天下平民百姓爭取寶貴的成長時間。

唯有先將官僚手中那難以制約的權力加以分割、削弱,才能將更多的權利與空間讓渡出來。

大慶未來的政治格局,才有可能引導民眾逐步參與進來,學習自治。

他看著面露震撼的文載尹,沉聲解釋道:“文老,如今的朝廷實質上已有兩套班子,內閣算一套,總攬機要;朝廷六部是另一套,分管具體政務。”

“朕需要他們二者互相牽制,避免一方獨大,但眼下看來,他們之間的制衡之力還遠遠不夠。”

“不說別人,就說文老您,手里管著立法之事,還想著回到內閣。”

“如此一來,雖然朝廷有兩套班子,但掌握權力的終究是一群人,階層終究被固化。”

李徹的話很直白,不像是帝王能對臣子說出來的,但文載尹終究不同,他是個傳統意義上的正人君子。

聽了李徹的話,文載尹第一反應是面露羞愧之色:“陛下,老臣......”

李徹擺了擺手:“朕不是在埋怨你,朕知道,你也沒想到這一層面。”

他頓了頓,目光銳利起來:“所以,朕需要創立一個立法司。”

“立法,絕非一勞永逸之事,不是說你今日編撰出一部《天興大誥》,后世子孫便只能奉為金科玉律,一字不得更易。”

“法律是有時效性的,今日看來完美無缺的律條,數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時移世易,很可能就成了漏洞百出、阻礙進步的‘弊法’。”

說的就是你,朱重八!

老朱的《大誥》算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了,世人皆知洪武帝允許百姓手持《大誥》告狀,官差不允許阻攔,甚至家中有《大誥》者,還能減刑。

卻不知《大誥》里面的內容,過分理想化,對百姓的管理也過于嚴苛。

有些法條不說在后世落伍,放在老朱那個年代都不可能實現。

其實朱元璋的初心是好的,他能給予百姓上告的權力,卻忽視了其存在的弊端,而家家皆有《大誥》,也讓一些不法之徒有了鋌而走險的膽量,畢竟還有減刑存在。

“立法司的作用,便在于此。”李徹深深看著文載尹,“你們不直接參與日常政務,卻獨掌對法律的解釋、修訂與完善之權。”

“你們要做的,是隨時審視現行法條,剔除其中的不合理之處,彌補漏洞,使其能跟上時代變遷的腳步。”

文載尹聽到此處,心中已是驚濤駭浪。

他的政治智慧不低,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個立法司被賦予的權力是何等巨大。

它超然于日常行政之外,卻手握界定一切行為準則的標尺,甚至能對世代相傳的祖宗成法做出更改!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第913章科舉開始_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_橡皮泥_書海閣(shuhaige)shuhaige

第913章科舉開始第913章科舉開始→、、、、、、、、、、、、、、、、、、、、、、、、、這簡直是......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超越了皇權。

似乎看穿了文載尹內心的顧慮,李徹笑了笑,語氣放緩道:“當然,法律絕非兒戲,不能說改就改。”

“立法司內部需要有審議與核查機制,外部也必須有相應的制約,譬如最終的裁決之權仍在朕手,重大修法也需經過廷議。”

“朕要的,不是又一個權力無限膨脹的衙門,而是一個嚴謹、獨立、能與時俱進的立法機構。”

他的目光落在文載尹身上,充滿了期許:“朕的臣子當中,文老是最剛正不阿的,行事有原則、守底線。”

“正因如此,朕才愿將這關乎國本的重任,托付于你。”

李徹站起身,走到文載尹面前,語氣轉為溫和:“文老,此事關系重大,你不必立刻回復朕。”

“回去好好思量,這個攤子能不能接,愿不愿接,想清楚了再來給朕答復。”

說罷,將那本律法草稿放回文載尹手中。

文載尹手捧律法草稿,只覺得輕飄飄的,卻又重如山岳。

“臣告退。”他深深吸了一口氣,躬身行禮,緩步退出了養心殿。

望著文載尹的背影,李徹也沉默了片刻,才回到桌案后面。

他也不知道自己的這一步走得對不對,步子邁的是不是有些大。

李徹很清楚,民主之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數代人的持續努力。

或許下一代君王又滋生了野心,下一批朝臣又成為了優越的上層階級,脫離了民眾。

所以,李徹需要真正的盟友,一批真正的有識之士。

而這些人,都要從科舉之中獲得。

李徹繼續將目光投向考卷,帖經、墨義之后,剩下的還有詩賦、經義、策問。

他不準備將詩賦搬上考卷,不是因為不喜歡,實在是詩賦這東西對治國無用。

當然不是因為李徹不喜歡詩賦,沒有人不喜歡詩賦,那是人類浪漫情感的結晶。

但是,這種浪漫救不了國家。

李徹也很喜歡李白,甚至可以稱得上崇拜,但喜歡歸喜歡,自己若是唐玄宗,也不會用他李太白。

而經義和策問,就是可以搬上考卷的題目。

所謂經義,相當于今天的論述文,但內容局限于儒家經典。

考官從四書五經中摘取一句話或一個命題,要求考生闡發其微言大義,闡述其中的儒家思想和哲理。

經義就是進一步考察學子的學識,屬于正統儒家學子的舒適區,但不是李徹的舒適區。

雖然李徹腦子里有原主的記憶,對四書五經也有所了解,但距離儒學大家可差的太遠了。

所以經義還是要交給陶潛、文載尹這些大儒來出。

而策問則不同,相當于后世的申論或政策分析論文。

考官提出關于經史、時政、治國方略等方面的實際問,要求考生發表見解,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如何治理黃河水患、如何整頓吏治、如何防御邊患等。

目的是為了考察考生的政治見解、治國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面的廣度,也是科舉考試中最高層次的題目。

李徹思考片刻,提筆寫下如何開民智?的考題。

至此,一份副卷便編纂好了。

李徹閱覽了一遍,十分滿意,感覺這套卷子比主卷更好,或許一個月后用這套卷子也無不可。

他將卷子卷好,用印泥封住,隨后起身藏在身后書架的暗格之中。

“懷恩。”

“奴婢在。”

“看好這個書架,下面的人進來打掃養心殿時,不許觸碰書架。”

“喏。”

一月的時光,倏忽而過。

春意尚未完全褪去,夏天便已經悄然降臨,帝都卻已被人潮與喧囂點燃。

天邊剛泛起魚肚白,通往貢院的各條主干道上,已是人影幢幢,摩肩接踵。

來自天南地北的學子們,無論出身寒微還是家世尚存,無論年少氣盛還是兩鬢微霜,此刻都懷揣著同樣忐忑的心情,匯成一股浩蕩的人流走上街道。

今日,是新朝首次恩科會試之期。

喜歡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請大家收藏:(shuhaige)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書海閣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