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宋_二二九改組影書
:yingsx二二九改組二二九改組←→:
雖然裁撤了樞密院,但對圣旨上的任命,侍衛司簡直太同意了。
僅僅只是預想中的向拱和何赟對換了一下而已,但侍衛司和兵部,算是牢牢的掌握在了侍衛司手中。
兵部與樞密院合并,定然需要重新改組。按照柴宗訓的意思,兵部分為六個司。
第一個便是兵源司,負責招募新兵,裁汰老弱兵。
上陣打仗需要兵器,所以有了武庫司。
將領的升遷任免,考公罰罪須有人執行,便交給武選司。
兩軍對壘之時情報參謀,以及敵國國情地理堪輿自然是職方司的事。
打仗之外將士們的吃穿用度,也須有人來管,于是武庫司之外加設勤務司,專以解決糧草問題。
最后各軍駐節地方,雖不參與地方事務,但總會有些交流,所以便設了個聯絡司,方便各軍與地方或其他部之間的聯系。
職能不可謂不全,但認真看來,卻唯獨少了最重要的權力——征調。
也就是說,所謂的兵部只是個服務于各軍的部門,唯一能征調的只有圣旨。
為了保證合并與改組工作順利進行,柴宗訓一道旨意,何輝除領工部侍郎銜之外,實授兵部侍郎,協助何赟盡快完成改組。
同時下旨駐節廣陵的侍衛司兵馬撤回東郊大營,為協助向拱盡快掌握侍衛司兵馬,調潞州節度使呼延贊充侍衛司馬步軍都虞侯。
呼延贊是柴宗訓即位后平叛潞州李筠的老熟人,因英勇善戰,特地將他留在潞州對抗遼人。哪知后來幽云收復,潞州成了內地,倒讓他沒有了用武之地。此時正好調任回來,協助向拱鎮守汴梁。
對于呼延贊的調任,侍衛司內部還是有些看法的。
“這呼延贊的出身,我是知道一些的,”向承甫說到:“最初從趙匡鐵騎軍,趙匡惜其才,送往符彥卿營內歷練,后又隨皇上征李筠,得勝后便留在了潞州。此人與侍衛司向無瓜葛,皇上怕是要在侍衛司插入一個楔子。”
“那又如何?”向拱問到。
“如何?”向承甫冷笑到:“大哥,說明皇上并不信任你。”
“胡說,”自向興洲死后,向拱比先前衰老了許多:“皇上若不信任我,為何以我為侍衛司都點檢?”
“你的資歷到了呀。”
“論資歷,何大帥比我更有資格做這個都點檢,甚至董指揮都比我有資格。”
一句話將向承甫噎住,向拱繼續說到:“侍衛司是朝廷的侍衛司,并非韓家,更非向家的,所以皇上有調免很正常。再說何輝剛授了兵部侍郎,若是都虞侯仍由侍衛司人馬充任,必會在朝中招來反對之聲。”
“我倒認為皇上這個調動非常老辣,都虞侯不算什么,卻能堵住幽幽眾口,又起到了監督侍衛司的作用,一舉兩得。”
“你就老老實實忠君愛國吧,”向承甫忿忿到:“別哪天被賣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向拱沒有理他,只準備去迎一迎呼延贊,然后一起出發去往廣陵。
因為忙于銀行事務,柴宗訓已有一段時間沒上朝。
好不容易擠出點時間,叫了大朝,底下眾臣山呼萬歲后便沒了動靜。
于是太監萬華高呼到:“眾卿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啟稟皇上,臣有本奏。”刑部侍郎劉乾出班到。
“卿且奏來。”
“皇上,”劉乾高舉從懷中掏出一本奏章,與象牙笏板一同高舉起來:“臣彈劾本部左貳官白光貪贓枉法,收受賄賂草菅人命。”
柴宗訓淡淡到:“此事可與你部秋官稟明即可,何須由朕裁決?”
“回皇上,”劉乾說到:“本部堂官正居喪在家,無法署部事。”
“嗯?”這一節倒給忘了,柴宗訓皺起了眉頭:“事實究竟如何,你可從實講來。”
“回皇上,”劉乾對到:“此事因開國公王仁鎬之子王之安而起。”
“王之安縱仆行兇,強搶民女,致民女家人死亡。案發之時,恰遇楚王陰謀以貍貓換皇子,此案便轉交刑部。”
“王之安便與刑部左侍郎白光私相授受,將一件致多人死傷的兇案竟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仆人無罪開釋,王之安更是未過堂聞訊。”
“民女含冤莫白,跳墻找到了臣,臣經過仔細查驗,這才發現端倪。此時堂官居喪,臣便只能將此事呈奏皇上,求皇上圣裁,還民女一個公道,還我大周清平世界朗朗乾坤。”
柴宗訓坐正身子:“既是彈劾,可有實證?”
劉乾說到:“皇上,臣在奏折里已寫清楚,皇上一閱便知。”
既有實證,柴宗訓喝到:“白光可在殿內?”
一人慌忙出班跪下:“皇上,臣實是迫于無奈,只因王之安乃國公之子,臣奈何不得他呀。”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一個國公之子?”柴宗訓怒到:“來呀,且將白光拿下,著人立即捉拿王子安,交都察院一同審問。”
“皇上圣明,”劉乾呼到:“皇上,開國公王仁鎬乃先朝眾臣,白光又在朝中經營多年,為免再次有朝中官員為此二人說情私相授受,臣建議將二人關押于親軍司大獄。”
這個奏對很有道理,畢竟白光就是刑部佐官,關在刑部大牢跟關在他家里有什么區別?
而汴梁府尹柴熙謹因為柴宗讓的事,現在就是個應聲蟲,一天到晚阿彌陀佛,只有關在親軍司大獄最為穩妥。
“便從卿之請吧,”柴宗訓說到:“著都察院盡快調查結案。”
都察院左都御史曹翰執禮到:“臣遵旨。”
侍衛司的兵丁很快將王之安抓獲,與白光一起押入大獄。
為避免二人串供,自然是分開關押。
親軍司大獄一般用來關押犯法的朝中重臣,或是江洋大盜,一般人還真沒資格進這里。
二人被關之后,老老實實的坐著等待審判。
向拱和呼延贊也帶著侍衛司的大軍回到汴梁。
按照慣例,侍衛司都虞侯作為副帥,分管步兵,馬軍另有一個都虞侯,向拱節制此二人。
呼延贊來的時候帶了些親兵,一路上又用了些手段,眼下已完全掌控步兵。
而向拱本就是侍衛司出身,與將士們頗為熟稔,此次侍衛司突然換帥,倒沒有引起任何震動。
大軍方下營,就有太監傳來旨意:侍衛司職責原為拱衛汴梁,現駐軍東郊,可履行先職。
既是拱衛汴梁,無須攻城略地,可將先前配發的火炮裝于城墻之上。
聽到旨意,呼延贊抱怨到:“我在潞州之時便聽說各軍配備了火炮,一炮下去千丈之外盡皆糜爛。先前曾向皇上請旨,皇上卻說產能不足,潞州出于內陸暫不配備。”
“好不容易調任侍衛司,一炮未開,竟要將火炮收繳?皇上不公平,厚此薄彼。”
向拱勸到:“呼延副帥有所不知,當日魯王正因試炮失誤,導致江南百姓遭災,這才去職到了商州。可見這火炮實乃不祥之物,不要也罷。”
“此事末將亦有耳聞,”呼延贊說到:“可這是郊外,又沒有大堤…”
“兩位大帥,”傳旨太監不耐煩到:“不知你們是否接旨?”
“啊,”向拱慌忙到:“臣領旨。”
呼延贊有些喪氣:“不知何時才能開上火炮哦。”
侍衛司的十門火炮,全都安裝于汴梁城樓。
呼延贊抬頭看著那黑洞洞的炮口:“我怎地覺著這火炮要打咱們哩。”
向拱笑到:“呼延副帥過慮了,我軍駐扎于城下,火炮對著城下而已。”
除了東門,為加強汴梁城防,其他城門也都裝上了火炮。
安裝火炮之時,何輝仿似又發現新大陸一般向柴宗訓稟奏到:“皇上,臣近日冶鐵之時又得以物,干時似粉末狀,加水后待其凝固,竟堅逾鑌鐵。”
柴宗訓因銀行之事忙得頭昏腦漲,正好趁此時看看到底是什么東西,放松放松。
因為造火炮和造船的原因,造作局的規模擴大了很多倍,從原址一直順延到汴水。
根據樊若水的建議,造作局已不在人工湖造船,而是直接在汴水邊造好之后開往四方。
進入到造作局范圍,四處都是高爐,還有各種轟鳴聲震耳欲聾。
“皇上,眼下蒸氣紡車的訂單太多,造作局都有些做不過來啦。”何輝一直處于興奮狀態:“還有蒸氣抽水機,據說在懷州干旱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柴宗訓點頭到:“所以朕一直認為奇淫巧技并非旁門左道,而是能推動社稷發展的正道。”
一行人到了庫房邊,何輝推開門說到:“皇上,便是此物。”
庫房角落堆了大堆的青灰,何輝介紹到:“皇上可不要小看此物,眼下雖是飛灰,但只要遇水干涸,必堅逾金鐵。”
柴宗訓仔細看了看,這當然不是飛灰了,這是水泥。
他問到:“何卿,此物你是如何煉化?”
“回皇上,”何輝說到:“臣本想煉些強度更高的鐵管來做炮筒,便用了鐵粉,黏土,石灰在一起煅燒,哪知道溫度過高,竟成了此物。”
果然高溫就是王道。
科技越先進,溫度更高,能造出的東西便更多。
柴宗訓喜到:“這是個好東西,若是材料充足,可多燒制,朕有大用。”
何輝想了想:“皇上,此物能用在何處?”
柴宗訓解釋到:“可做粘合之用,以黏土造磚粘合,或粘合巨石,朕看你這干涸物竟然開裂,可取些河砂摻雜在其中應該會更好一些。”
何輝一點就透:“是了是了,若用以修建城墻,或建造宮殿,定然比糯米黏土要結實得多。”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