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小說>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最新章節列表 >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第一百一十九章:福澤千秋,御史臺程瑞
更新時間:2025-09-25  作者: 尋風追雪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武俠 | 武俠小說 | 尋風追雪 | 求你們了 | 讓朕當個昏君吧 | 尋風追雪 | 求你們了 | 讓朕當個昏君吧 
正文如下:
“臣妾見過陛下。”

景德宮中,趙靈瑛帶著一干人等見禮。

“起來吧。”魏云弈點了點頭,握住對方的手道:“愛妃,最近有沒有什么新鮮事啊?”

本來在思考,找什么人去監督兩項工程,但奈何實在沒有頭緒。

想著反正此事還未正式開始施行,也無需太過于著急。

干脆就先不去理會了。

倒不如問問,最近有沒有別的事情。

“回稟陛下,倒沒什么大事。”趙靈瑛笑道。

近些日子,朝廷還算安穩。

即便有事。

也是關于北境戰事,以及江南變法的。

而這,與之前沒有太大的差別,自己完全能處理。

但很快,趙靈瑛似乎想到了什么,當即道:“不過倒是有一份奏折,還是參奏孫克儉的,至于寫奏本的人,還是那位御史臺的程大人。”

還有人參奏孫克儉?

聞言,魏云弈微微有些驚訝。

早在前一段時間,自己就已經下令,不允許朝臣們繼續議論孫克儉之事。

可沒想到,居然還有人敢在這時候寫奏折...

膽子很大嘛。

不過很快,他就突然愣住了,當即道:“御史臺的程大人,就是那位程瑞?”

“沒錯。”趙靈瑛點了點頭,略微有些無奈。

此人因為參奏孫克儉的事情。

已經被連續罰俸兩次了。

現在居然不長記性,還來第三次,不怕惹怒陛下嗎?

難道御史,都這么頭鐵?

魏云弈此時也很是驚奇,感覺此人性子太直了,抓著一個人不放。上次自己下命令之后,其他御史臺官員們都偃旗息鼓了,可此人呢?

居然還來一次...

簡直了。

但對于這樣的人,他心里還是很欣賞的。

至少不畏強權,為人足夠正派!

等等!

忽然間,魏云弈眼前一亮。

既然程瑞此人能正直到如此地步。

那自己,為何不能將監督兩項工程的事情,交給對方去辦呢?

須知,他之前最頭疼的,就是大運河以及魏直道,雖然現在已經有人主持。

但需要給征發的徭役發工錢,且還要給他們足夠的休息時間。

自己身為皇帝,下達御令可以說非常簡單。

可底下的人是否能堅定的執行下去。

卻是一個問題。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有人進行監督才行。

不然,就很容易出事,比如有人中飽私囊,不給衙役發工錢,或者強迫勞作,如此一來,就與自己的初衷完全不符。

即便魏云弈很清楚,如果發生這種事情,也會致使大魏氣運衰弱。

但他要做的,是不再加重百姓負擔的情況下。

不然和仙人又有什么區別呢?

再者。

有這兩項工程在,已經足夠消耗氣運了,完全用不著將負擔加在百姓身上。

如此,監督此項工程的人,就是重中之重,無論是品性,亦或者是其他方面,必須要過關。

而現在,這程瑞能在這種情況下,還堅持參奏孫克儉。

就已經證明了此人的品德。

是一個諍臣。

完全可以擔負起這個重任!

思緒至此,魏云弈越發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當即直接開口道:“愛妃,你擬一道諭旨,讓程瑞任巡查御史,全程監管大運河及魏直道事宜。”

此話一出,旁邊的趙靈瑛一時間有些疑惑。

本來以為這御史臺的程大人,可能又要被陛下責罰了。

可沒想到陛下卻要讓自己下一道諭旨。

當然,她更加疑惑的。

是所謂的大運河以及魏直道...

而魏云弈也看出了對方眼中的疑惑,微微一笑,繼而開始解釋今日御前會議發生的事情。

瑛貴妃幫助自己處理奏折,所以必須要對這方面了解,不然后面會有許多的麻煩。

畢竟這兩項工程一但開展起來,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可自己呢,總不可能事事上心吧?

因此。

最好的辦法。

就是讓對方幫助自己。

另外一邊,趙靈瑛聽到這些解釋后,頓時瞪大了眼睛。

在她眼里,這兩項工程絕對算得上是勞民傷財。

但仔細想想的話。

似乎不能完全這么理解。

不說魏直道,單論大運河,就是加強南北之間的聯系,將南方的繁榮,帶到北方。

且,一但運河開通的話,那從北到南就會減少大量的時間,如此,朝廷對于南方的掌控力,也會加強很多。

換句話來說,無論從政治還是經濟上面來說,都有著大好處。

現在想,大運河看似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

但從長遠來看。

絕對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大工程。

果然,陛下還是陛下,居然能想出如此驚人的壯舉...

尤其是力排眾議,直接開始,絕對堪稱是大氣魄了。

縱觀歷朝歷代都是極為罕見的。

尤其是當聽到還要為徭役發工錢的時候,更是有些震驚。

但很快就意識到,這是陛下施恩于天下啊。

尤其是現在。

正好要過了農耕時期,多數百姓閑賦在家,無事可做。

而這兩個大工程,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百姓們增加更多的收入。

所以此時此刻。

趙靈瑛對于這個決定,那是無比贊同的,當即忍不住道:“陛下英明神武,南北大運河一旦貫通,必然可以福澤千秋萬代。”

聽到此話,魏云弈不由有些驚奇,因為換做一般人來看。

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絕對會拖垮朝廷。

看那幾位內閣大學士的反應就知道了。

可現在看來。

瑛貴妃似乎也有如此眼光...

當然,這些暫時都不重要了。

所以他思索了一下,繼續道:“好了,先擬旨吧。”

趙靈瑛也沒有猶豫,直接開始下筆。

對于御史臺的程瑞,她并不了解,可從這幾次上折子參奏孫克儉,就知道此人為人正派,讓他去做監察御史,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至于督造使張應星,也是第一次聽說。

可既然是太傅和宋公文聯名推薦的,也應該不會有問題。

而在這道旨意擬好之后,魏云弈心里算是放下了一塊石頭。

至于別的,他也并沒有理會。

與瑛貴妃閑聊了一會兒后,就直接離開了。

至于目的,自然就是丹房。

同時交代王瑾發下諭旨,再催促一下關于龍虎山小天師的事情。

現在的他緊迫的需要提升實力,大還丹的煉制又頗為復雜。

尤其在之后武道修為提升的時候。

更需要丹藥的輔助了。

雖說魏云弈肯定,只要大運河魏直道兩項工程一動,那氣運必然會下降,但心里覺得還是需要做兩手準備。

京師城東,宋宅。

當張應星聽到自己被封為督造使,著手修建大運河以及魏直道后,頓時就震驚了。

他的臉上滿是不可思議,仿佛完全不相信,忍不住開口道:“公文兄,此時可當真,陛下真的封我為督造使了?”

此前,張應星就想著當官,不僅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還能在叔父面前證明自己。

不過其內心卻覺得,若要做到那一步,怕是要經歷許多的坎坷。

但他卻不在意,因為這些年漂泊在外。

早已經鍛煉了一個堅韌的心。

因此。

張應星自認為,自己能等得起,而且已經做好了準備了。

而今天,宋公文居然直接帶來了當今陛下的消息。

要封自己為督造使,位同工部侍郎。

雖然只是暫代。

可在聽到這句話之后,他還是忍不住震驚了,太快了。

“此乃陛下親口所言,豈能有假?”宋公文眉頭一皺,然后道:“你放心,這是在御前會議上決定的,連老師也知道,你就安心去工部走馬上任就好。”

話雖如此,可也明白對方的心情。

沒有功名、也沒有任何名聲。

就這樣直接做官。

還是位同工部侍郎,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

但宋公文想到,此前孫克儉也不是如此,啊?

陛下的決定,就是這樣的與眾不同。

即便沒有人理解。

可一定是最為英明的。

“叔父也知道?”聞言,張應星一愣,沉默了一下,然后道:“你推舉我的時候,叔父難道沒有反對嗎?”

在他眼中,那位叔父,一直覺得自己不爭氣,整日玩物喪志。

所以肯定會說點什么。

而對方,又是當朝太傅,內閣首輔。

任何一句話的分量,都是很重的,若開口了。

當今陛下肯定會考慮的。

“老師,他也支持你。”

宋公文繼續道:“應星兄,我之前就跟你說過,老師是關心你的,即便心中覺得你不愛讀圣賢書,對你怒其不爭,但最后還是選擇支持你了。”

“畢竟再怎么說,你也是老師唯一的親人了,當然,這其中,也有讓你試一試的意思。”

說到這里,他輕聲一笑,繼續道:“你不是一直要當官嗎,現在陛下都同意了,將此等重任交給你,接下來你可得好好做。”

“這個重擔,可是陛下親自定下的國策,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有絲毫馬虎的。”

“如若不然,牽連的可是十幾個府,數百萬百姓啊!”

其實這一次,宋公文推舉張應星。

若其中出了一些問題。

第一個倒霉的就是他。

但對此,宋公文并不是非常在意。

他真正在意的,是一但大運河的工程出現問題之后,會有多少百姓遭殃。

一直以來,修繕水利,都是每一個朝廷最重視的事情,因為這關乎了千萬百姓。

而大運河,是將幾十條江河全部連通起來,而這些江河周邊,不僅有著幾十萬頃良田,更是有數百萬的百姓。

但凡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那對于朝廷和大魏而言,那就是大事。

所以他才會在這時候,提醒對方,需要小心為上。

其實。

在宋公文心中也決定。

萬一發現自己這位好友,對此并不了解。

屆時一定要上奏陛下,撤掉對方這個督造使的職位。

當官可以,但若是要以無數百姓作為代價的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允許的。

張應星自然明白宋公文的意思,所以深吸一口氣,認真道:“公文兄,你且放心,既然陛下給我這樣一個機會,那我必然會做好,不會讓陛下、讓你還有叔父失望的。”

“我絕對督造出一個可以福澤天下蒼生的運河,為我大魏,盡綿薄之力!”

對于大運河,修建直道這件事情,算不上太難。

只要做到堅固耐用,符合陛下的意思就可以了。

因此他非常清楚。

這兩項工程,哪一個才是重點。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宋公文點了點頭,然后繼續道:“不過你小子倒是厲害,運河這種事情,居然和陛下想到了一起。”

這句感慨倒是真的,在其眼里,開鑿大運河非常好,利國利民。

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

陛下英明神武。

能有如此超前的目光,在其眼里很正常。

而這位好友,又走遍大魏的大海河山,提出這個建議也在預料之中。

問題在于,現在居然想到了一切,且還是在同一時間...

“不說你,其實我也沒有想到。”

張應星思索了一下,道:“照你之前所言,當今陛下是千古明君,而大運河雖好,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勞民傷財,陛下即便知道,也不會這么快提出來吧?”

“就算要提出來,也會聽從叔父的意見,分出幾個步驟做才對啊。”

今日御前會議的事情,他也聽宋公文說過了。

張應星也承認,大運河勞民傷財。

畢竟是從北到南。

距離有兩千多里,需要消耗大量的國力才能支撐的起。

如今,朝廷雖算不上多事之秋,但江南推行變法,北境又在打仗。

按理說,當今陛下應該選擇穩妥進行才對。

就比如自己叔父的建議。

分成幾段,然后慢慢開鑿。

如此,既能不過與消耗國力,又能維持朝廷的穩定。

可那位陛下偏偏就不選擇這么做。

而宋公文聽到他的疑惑之后,當即就小了,繼續道:“當今陛下,是有大魄力的人,即便知道前路艱險,也不會選擇退縮。”

“現在你也算是朝廷命官了,我說的話,你以后一定會明白的。”

“總而言之,我等作為臣子,能夠輔佐此等君主,絕對是一生之幸!”

此話一出。

讓旁邊的張應星一時間有些動容。

這幾天,自己一直聽對方夸贊當今皇帝陛下,如今又聽到此話,怎能沒有心緒波動。

如果換做之前,他還只是閑散之人,可以不在意,可現在也算是朝廷官員了。

知道一位英主,對于一個國家和臣子的意義。

只是張應星沒有多言。

因為心里很清楚。

無論如何,自己都必須做好,做到完美。

而且,在其計劃之中,魏直道和開鑿大運河,只是施展內心才能和抱負的起點,未來的自己,還要做更多的事情。

幫助當今陛下,增強國力,成為一個真正的盛世王朝!

隨即,二人又聊了一些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情后。

張應星覺得要及早上任。

好在盡快開始大運河以及魏直道工程。

所以沒待多久,就直接前往工部了。

當然,宋公文也沒有忘記寫一份文書,以證明身份。

不過想要上任,他還是交代張應星,還是要想去吏部一趟。

除了是必須要走的程序外。

就是想趁這個機會,讓對方和老師聚一聚。

畢竟,對方自回來之后,就沒有回去過。

張應星自然也不會拒絕。

他知道,叔父已經不像從前那樣,見一見沒什么不好的。

所以在拿到文書后,就急急忙忙離開了。

與此同時,御史臺。

御史臺是僅次于翰林院,最靠近皇宮的建筑。

甚至比六部衙門還要靠的更近。

這也充分說明了御史的地位。

而御史的出身也很高。

必須要是科舉考試的前三甲,才有資格進入。

因為基本上都是從舉子中選出來的。

所以御史臺與翰林院的官員,通常被稱之為清流新貴,到了一定的年限出來后,最差也是一方知府,有的,干脆就直接進入六部衙門,任實權職位。

有一段時間,御史臺可謂是非常忙碌。

前幾個月,因為燕王就藩。

御史臺幾乎所有人,都上了折子,有的更是一天三道。

只可惜,當今陛下乾綱獨斷,全部被駁斥了。

這樣御史們很不甘心。

不過很快啊。

陛下又提拔了宋公文進入內閣,一次性連升七級。

御史們覺得機會又來了,然后又是馬不停蹄的直接開始上奏。

可最終的結果,卻又是被駁斥了。

接著,又是宋鴻志任遼鎮指揮使、又是太后堂弟孫克儉私下經商之事。

御史臺的人,可謂是兢兢業業,覺得大有問題,開始上奏。

只可惜,高陽國之戰大獲全勝,高陽國被滅。

讓很多御史們都臉上掛不住。

尤其在陛下再三警告后,所以就減少了對孫克儉的參奏。

到了現在,御史臺的人都不寫奏折了,也沒有了之前那般忙碌,天天沒事干。

就連主管御史臺的御史大夫,有時候都不來了。

不過這些。

卻完全影響不到一個人。

那就是時任御史中丞程瑞。

因為孫克儉之事,上了兩道奏折,也被連續罰俸兩次。

可他并沒有畏懼,如今正坐在御史臺衙門當中,準備寫第四道奏折!

------題外話------

求月票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