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繁華汴京第162章直奔明州_勛陽布衣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二卷繁華汴京第162章直奔明州
第二卷繁華汴京第162章直奔明州←→:
催辦的糧草沒有到。
黃家墩,劉成棟的三千人馬只能減少飯食供應,輪流操練。
李響于信中保證,在明月莊的這場變亂中不下殺手,劉成棟也就放心了,對劉夏都等人的最后一絲愧疚感煙消云散。作為李響的岳父,他決定按照女兒劉素素的要求,安心打仗,不管那些糟心事。
熊大春和劉元當然是緊跟劉成棟的腳步。這兩位寫下密信,要求家人服從李響的安排。這兩位人生經歷很復雜,得益于此,他倆很了解李響的脾性:
只要不是太過分,李響還是很講究的,總是保持人畜無害的模樣。但只要有人過了線,李響就變得很可怕。涉及到自身安全的時候,李響那廝炸毛之下,什么都能干出來。
劉成棟、熊大春、劉元說完莊里的糟心事,繼續商議江南戰局。
劉元好生郁悶,“都是姚平仲那憨貨,把大好局面敗壞個干凈。還好嘉興沒丟,不然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全線告急,江南東路便徹底糜爛了。”
劉元的戰陣水平當然不比尋常的大周指揮使差,但跟熊大春甚至劉成棟一比,就不大夠看了。
劉元也知道自己的水平,見劉成棟、熊大春不說話,知道這兩位是顧及自己面子。
劉元識趣地低下頭,不再說話,熊大春咳咳兩聲,“方臘軍的態勢不大對。前兩天夜里襲營的,是守衛德清的應明,和駐扎運河南岸的鄔福。從那場戰事看,方臘軍的披甲精銳很能打。杭州北面都有精銳,杭州城內肯定有更多。”
“杭州府庫被方臘一擊得手,永樂朝少說也有上萬的披甲士兵。方臘軍卻一直龜縮在杭州附近,不合常理。僵持下去,等官軍完成準備后,杭州城便再也守不住,方臘有這么蠢?”
劉元恍然大悟。
劉成棟在輿圖上劃來劃去,最后指著兩條線,“黃家墩、糖稀古鎮和韓招討的中軍連成一線,控制運河和要道,阻止方臘軍糜爛環太湖,這是北線。”
“劉光世不愧是名將,他牢牢控制住蒲陽關與柯橋鎮,堵住方臘軍南下的去路,這是南線。”
“這兩條線只要不被打殘,方臘軍想要擴張,便只能鉆杭州西南的群山,可那得不償失啊。方臘軍的精銳越來越多,又有上萬副甲胄,老子也覺得方臘不會坐以待斃,方臘那廝究竟在盤算什么?”
分析過敵我局勢,劉成棟看向東面的夜空,“唯一可憂的,便是那最關鍵的支點,千萬別出什么岔子。”
圣公府。
方臘被方天定打過一針雞血,連夜召集昔日的老兄弟們、如今的永樂朝高層議事。
方臘不再思考高大上的問題,重拾雄心,心里想:“大周這些年,流民漸多,已有亡國之相。要不是貪官污吏、惡霸豪紳逼得數十萬人活不下去,老子如何能打下杭州?”
“如今北方大變,大周的禁軍和廂軍不堪大戰,原本精銳的西軍和邊軍也不復從前,肯定要被北地局勢吸引住大量軍隊。只要把整個江南和江淮拿下來,我永樂朝便是江南的西夏!”
方臘的親衛統領示意安靜。
待暖閣里安靜地只剩大蠟的爆響之后,方臘起身走下臺階,挨個拍拍跟隨自己起事的老兄弟。
方臘走回臺階上,摸著鼓起的小肚子,“幾個月前,老子還在戰場上和敵人拼殺,如今已是髀肉橫生嘍。”
稀稀拉拉的干笑聲響起。
方臘嘆口氣,“孤長了肥肉不要緊,畢竟你們都攔著孤,不讓孤上戰場。可你們不能都長髀肉,不然我永樂朝在官軍的眼里,便成了豬。”
“我永樂朝是打敗了官軍的企圖,可咱們真的安全了嗎?”直到所有文官武夫都認真起來,方臘才繼續道:“大周可是擁兵百萬,未損根骨,杭州隨時可能被圍。到時官軍兵臨城下,你們便要挺著一身肥肉上戰場,或者束手就擒?”
永樂朝的中高級武將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跟隨方臘起事的老兄弟,二是各地投靠的小股流民軍,三是受到提拔的新銳將領。最有危機意識的,恰恰是第三類人。
驚人的一幕發生了。
幾名頂盔摜甲的親衛進入堂中,開始為圣公方臘披甲。幾聲驚呼響起,也有人出言問詢,但方臘一言不發。
穿好金紅色的鋼制山文甲,方臘才手捧頭盔,淡淡說道:“你們在杭州城里占豪宅、搶商鋪、搶清倌人,孤不怪你們。但繼續這樣下去,開春之后,永樂朝便危險了。”
方臘戴上頭盔,嘆口氣,“日子過得安逸了,你們都不想戰了,前線告急的時候,你們誰都不愿意去。失去獠牙利爪的老虎,連豬都不如。”
“最可悲的是,你們這些人總是攔著老子上戰場,說什么不立危墻之下。心里打的主意,怕是只要把孤按在杭州不動,你們便可躲懶不上戰場,過舒坦日子吧?”
方臘大踏步走出去,“孤要去打柯橋鎮,你們隨便。”
隨便?誰敢真隨便!
杭州城一片大亂。留在杭州的將校頭目眼見圣公大人親征,又無人敢勸,只好全部穿好盔甲,飛快跑到南城門請戰。
在危機意識和方臘的策動下,永樂朝高層暫緩了腐化速度,重拾武勇,開始新一輪擴張。
前不久改任錢塘江南岸蕭山關防守的薛斗南披衣起身,收到親兵報信的他都震驚了。
薛斗南在懵逼的狀態下,命令全部精銳集合,跟著圣公大人直奔柯橋鎮。薛斗南顧不上其它的,要是圣公出點什么事兒,一切都完了!
破曉時分,方臘親臨柯橋鎮,置官軍船隊的弓箭襲擾于不顧,立即命令進攻。
劉光世從沒停止過對柯橋鎮的修繕,但柯橋守軍架不住方臘軍披甲精銳的拼死一擊,大半個時辰即告崩潰。
柯橋陷落。
永樂朝和大周的資源不對等。方臘吸取屢屢泄露情報、最后只能和官軍拼消耗的教訓,只和方天定、方肥等少數幾人商量過后,便馬上行動。
一擊奏效。
方臘軍攻下柯橋鎮,也不管飛速逃散的劉光世部下,直奔東南。方臘的目標不是別處,而是:明州!
與此同時,出了杭州西門的方臘軍奔向丘陵河溝、湖泊小河,即將開始攻城掠地。他們不需要占領多少地方,主要是起疑兵的作用。真正的殺手锏由方天定率領,混入其中,目的不明。
方臘出發一日后,杭州北面的鄔福才收到方臘軍令,就地防守。又一日,守衛余杭和桐鄉的石寶也接到了類似命令。
永樂逆匪北守南攻,于年節前大舉出兵,消息飛速傳往四面八方……
如今已是方臘親征的第三日,中午。
汴京西城,黃潛善受邀來到汪伯彥的府宅。
寒暄一陣,用過午餐,又喝了一會茶。趁著日頭正好,汪伯彥請黃潛善到后宅一續。
兩位幾乎走到人生頂點的頂尖聰明人閑談著這幾日的奏報,不時對某些人事做出品評。
黃潛善眼前一亮,快步上前,仔細查看一番,佩服道:“汪相家里的冬竹,果然不一般。”
汪伯彥謙虛一陣,“小道耳,種來權當消遣。江南的方臘,茂和怎么看?”
論官位,汪伯彥已是同平章事,黃潛善如今是參知政事,汪伯彥比黃潛善高。
黃潛善肅容拱手,“亂行殺戮,紳民痛恨已極,小患耳。”
黃潛善口中的紳民,其實就是士紳。
士紳是大周的精英群體,方臘軍每到一地,卻對這些人一個不留,故而黃潛善有此一說。但等兩日后,江南的加急戰報到達汴京,他就不這么想了。
即將再進一步,成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和趙鼎平起平坐的汪伯彥顯得很精神,捻著胡須道:“話雖如此,但江南那里的錢糧還是要多下發一些,也好讓幾位武人能夠心無旁騖地打仗。要給六部的那些人打個招呼了,大事要緊,不要老盯著趙相那邊不放。”
大周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向來是選拔多名宰執執政。
宰執間雖政見不同,互有爭斗,但幾乎沒有過徹底翻臉的時候。畢竟都是儒學大師,宰執們的平生所愿也都是治國平天下,多少會講究一些。
心向汪伯彥這邊的一些官員,不忿趙鼎那邊奪去征繳方臘的話語權。糧草的調撥、將領的選拔和戰后新任官員的選取都是連在一起的,稍微漏點出來,那就是很大的利益啊!
但汪伯彥在江南的戰事上,已經和趙鼎李綱達成一致。方臘大肆屠戮士紳,輿論大嘩,名儒大家恨不能拖著老胳膊老腿,一頭撞死方臘。在這樣的背景和名門大族的壓力下,汪伯彥不惜對趙鼎那邊多做讓步,也要抓緊把方臘逆賊消滅。
江南那根刺,太顯眼了。
汪伯彥又想起了一事,“前不久搞出大動靜的那個李響,茂成可有耳聞?”
黃潛善也有印象,“聽家里幾個后輩,和身邊的幕僚提起過。那小子倒是有商才,也夠狡猾,逃得很快。”
兩位大人物搖頭失笑。
在汪黃二人看來,李響只是懂些商貨之道的跳梁小丑,只是有些偏門的才能而已,大周從來不缺這樣的人。
不入科舉,不走正道,終究難成大器,這是大周官場民間的共識。
青石先生收李響為弟子,汪黃二人只以為王珪是感念李響進獻的那兩門知識,激動難抑所致,這種情況在大儒身上很常見。兩家的后輩倒是大聲疾呼:李響那廝何德何能,居然受到青石先生青睞?我怎么沒這么好的運氣,被道士和尚傳些本事?
王珪刊印了新書,阿拉伯數字已經廣泛流傳,漢文拼音就有些……
二人也知道些明月莊被多方為難的消息。
在李響的層層隱藏下,二人只以為明月莊走的是標準的山里大戶路線,在這個認知前提下,二人只以為明月莊是在經歷被磨勘的過程。
河東、京東和京東東路的大戶豪強,幾乎都有被磨勘的經歷,挺過去就是豪強,挺不過去便消亡。明月莊地處秦嶺和伏牛山交界處,那種雞肋一般的地方,在歷朝出過不少豪強。
汪伯彥輕嘆口氣,“我那幾個不爭氣的后輩,受蔡相大兒子的挑撥,話里話外的意思,是想在汴京城針對李響和那幾個武人。”
所謂的蔡相大兒子,指的當然是蔡全。
黃潛善的后輩也有不安分的,“畢竟是青石先生的弟子,老夫也不為難他,由得小輩們鬧去。黃家那里,也須打好招呼,不可招惹身在前線的劉成棟太過。”
在兩人看來,明月集發生的事情都是小事,不過是為了爭奪利益。李響千方百計地掩藏,使得明月莊擺在明面上的利益不是很大,兩位大人物沒有多關注。談起來也只當是消遣時間。
然而,李響被本地士紳、各地商戶、劉氏親族聯手為難的事情,絕不是那么簡單。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