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落難情緣小說>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落難情緣-第410章 深入民間說法(2)
更新時間:2023-12-02  作者: 洪門十一少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洪門十一少 | 明智屋小說網 | 落難情緣 | 放逐 | 情緣 | 神醫 | 強勢回歸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正文如下:
落難情緣列表第410章深入民間說法(2)

飛速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老子》有一句名言叫大音希聲。大菩薩說法,為什么凡夫俗子聽不到?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大音希聲。”禪宗六祖說到這里,舉例佐證:

有些人很用功,在打坐或睡眠時會聽到音聲,聽到人說法,有時這些音聲還會回答你遇到的問題。

大家千萬注意!不要著相。

還有人執著咒語的音聲,也是不對。

佛說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就是咒語。但一切音聲皆是無常,你執著這個咒語或念佛號的音聲,認為能修有為法而成道,終究一事無成。

因為一切音聲皆是無常的,所以你在定中或睡眠中聽到的音聲,不要理它。

但是不理也只對了一邊,不理就落空。

為何有人用起功來容易聽到聲音呢?因為人的視覺和聽覺神經在后腦是連著的,用起功來稍稍有些進步時,頭腦神經起了變化、聲音來了。這個問題就請到這里,否則離題太遠了。

上面講到“大音希聲”,太空中許多聲音大到我們聽不到,因為太大聲了,所以我們聽不到。

有的昆蟲所發聲音如螞蟻,頻率高到人耳聽不見,但入定的人卻聽得像雷鳴。

有定力修持的人聽到一切的音聲,能了解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能知道不同的咒語有什么特別的用處。

“無有量,已過量”,這是接著說菩薩說法音聲大到什么程度。莊子所形容的“大而無外,小而無內”。虛空算大嗎?一講虛空,觀念上已經有個邊際了,既然有邊際的東西就不算大;大到無外,沒得邊際了才算大,那個大到什么?大到極點就是最小。

什么叫小?小到最后是空,所以小而無內。小大,大小。這個是邏輯的道理,也就是佛法真修實證的道理。有親證定慧功夫的人就能了解到“無有量,已過量”的道理。

菩薩對一切的法門,都完全了解透徹,能領導眾生渡過兇險的大海,好像領航員在導航一樣。

好為人師的人要注意了,你要能夠“集眾法寶”,學了無量法門,了解一切眾生前世的因果和根器的不同,明白眾生的心理,對眾生的起心動念都知道;有了這樣的菩薩境界,才能夠“如海導師”。《維摩詰經》這里每一句話,都像是條鞭子抽在我們身上!

“近無等等佛自在慧”,這些菩薩近乎佛,等同于佛的無等,但到底還不是佛,沒有過十地、沒有超過等妙二覺而證佛果,所以是近無等等佛的大自在慧。

佛的自在慧具備了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這里不一一解釋這些名詞了,詳細解釋下來,佛法就全包括在其中了。

菩薩因為近于佛的自在慧、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所以,近于佛的大菩薩才能任意出入五道中,為度一切眾生。

“為大醫王,善療眾病,應病與藥,令得服行”,老訥在前面說過,《維摩詰經》同《法華經》《藥師經》《地藏經》有密切的關系。但是,《維摩詰經》猶如陽春白雪,有人不愿意看。

在座諸位有學佛的,自問真的相信三世因果嗎?不要自欺,有時不大信吧!

你真的相信地獄嗎?佛法不管大小乘的基礎都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上,一般人勉強信了,但求證很難,除非到了三禪以上,在定中才看得清楚,那才差不多會真相信。

《維摩詰經》這里說,唯有真正大菩薩才是大醫王,善于治療眾生一切的病,生什么病給什么藥,物質的精神的藥都有,讓眾生照方子吃藥,得到解脫。

“無量功德皆成就,無量佛土皆嚴凈”,這里都是打雷的聲音,有如雷震,但眾生聽不見。學佛想證道千萬要抓住這兩句話!沒有修福德資糧就不要妄想成就。

怎么樣開始修福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沒有功德成就的話處處是障礙,身心都會是魔障,內外環境都是障礙。

無量功德成就是修福報,無量佛土皆嚴凈是修智慧的成就。怎么會無量佛土皆嚴凈呢?心凈國土凈,要念念清凈。一呼一吸是一念,眾生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個煩惱,所以念念清凈才能夠證到無量佛土皆嚴凈。

“其見聞者,無不蒙益。諸有所作,亦不唐捐”,見到聽到這樣菩薩的眾生,沒有不得到益處的。一切所作所為沒有徒然而作,不是空做的。

“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修到這個地步,有了福德成就和智慧成就的功德,圓滿具備充足。說到此,都是贊嘆菩薩們的功德。

這里要提一下佛學中的佛土宇宙觀念,是佛學的基本常識。一佛國土有三千個大千世界,一萬億個四天下。一個太陽系統是一個天下,一千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佛在二三千年前就已經提出來如此的宇宙觀了。

各位善知識要注意,老訥這一次說法的開始,不是以出,而是以在,就是這五百個長者子。

佛運用神通把五百個寶蓋合攏為一個蓋子,這蓋子就升空了,蓋住了整個虛空,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這三千大千世界的概念前面已經解釋過了,是一佛國土,是佛力所及。

這個世界空間有多廣大,時間有多長,都沒有妨礙,都蓋住了。

看起來像是神話,如果我們站在地平面上仰頭看,整個天體就是個寶蓋。站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看到自己頭上的天頂都不一樣,和個人立場不同的天頂變成一個宇宙的觀念,本來如此,不是神話,就是說明宇宙就是個圓蓋形的。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諸須彌山,雪山,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香山,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宮龍宮,諸尊神宮,悉現于寶蓋中。又十方諸佛,諸佛說法,亦現于寶蓋中。

根據佛經,我們這個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世界的邊緣有七金山,藏有無盡的寶藏,鎮住世界的邊緣,使之不裂開。這段是描寫在此寶蓋之下,我們這個世界的山、海、河川、日月星辰等都在其中。

同時,又顯現了這個世界以外的一切諸佛,都同時在講經。佛教并沒有一尊的觀念,宇宙沒有絕對的主宰。甚至,佛教主張所有眾生本來就是佛,一切眾生是平等的,眾生只不過迷失了本性,這與其他宗教是不同的。

當時,在場的大眾看見了佛的神通威力,感嘆從未見過如此場面。

“嘆未會有”,這四個字用得太好了,我們今日用得很平常,但是,當初創作是非常不容易的。

大眾贊嘆不已,就合掌敬禮。合掌是表示恭敬,將自己的散心收攏起來,同中國人的拱手一樣。大眾將眼睛瞪起來看著佛,眼光沒有一刻離開,好像所有的目光都對著佛。

“目凈修廣如青蓮”,形容佛的面相,雙眼大而長,黑白分明。好像書中所說,功夫到了一定境界就會“碧眼方瞳”,不是西洋人的藍眼,而是講眼睛有神,眼白清澈無瑕。

“心凈已度諸禪定”,佛的境界是內心達到了絕對的干凈,超過了禪定的境界,無所謂定與不定,不再需要借助禪定的功夫達到清凈的境界。請注意,打坐禪定和后世禪宗不同,不要混為一談。

多生累積的修持,到達無量成就境界而成為佛。凈業不是善業,善與惡都是一陰一陽,是相對的。

沒有惡業僅有善業還不能算是凈業,凈業是善惡二邊都不著,無著無依,非有非空,連空也空。佛境界是凈業,十方三世諸佛國上皆是凈土,因為心凈所以國土凈。

“導眾以寂故稽首”這一句,大意是:作為導師,領導一切眾生進入寂滅涅盤,因此,向佛叩頭禮拜。

寂滅或涅盤不是死亡,超過了清凈安詳,是在無比混濁、無比動亂中的清凈自然。好比你去到高峰頂上,在沒有風沒有任何聲音的時候,就接近了寂的境界。

不過你到了那里,或在打坐中進入這個境界,可能反而會覺得可怕。

“既見大圣以神變,普現十方無量土”,看到一切佛展現的神通,普遍的呈現在十方無量無邊的國土,無所不在。

一提到神通,大家就想到稀奇古怪的東西。神通是人神而通之,是人修到了精神超越物質時,他的精神與天地宇宙法界的觀念相通了,自然就起各種變化。

所以,不應該以凡夫境界的意識妄想,隨便妄求神通。如果佛的神通無所不在,為何我們看不到呢?譬如太陽永遠在天頂,我們在夜里看不見,并不是太陽不照地球,而是我們所處的地方轉到背對太陽的緣故。

所以,我們看不到佛的神通,見不到我們的自性,是由于自我的妄想、煩惱、業力阻礙住了。

在十方無量國土中,一切佛任何時間都在說法,眾生法眼清凈、自心清凈了才能見到、聽到,這就應了這句“目凈修廣如青蓮,心凈已度諸禪定”,自然能見聞十方佛的說法。

中國的大乘佛法中心的禪宗,是以《維摩詰經》為最重要的根據,下面,老訥要講到非常重要的中心: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法王是佛的別稱,成了佛是一切世間法出世法之王,這個法不要認為是結手印、念咒子、敲木魚或者心里面做些古怪的觀想;真正的法緣起性空,就在目前而不能見,是大秘密法。

佛的法力超越一切眾生,不是眾生所能想象的,佛法永恒不變,不論肉身佛是否在世,一切善知識諸佛菩薩都常以法財作布施。

無錯,請訪問

手機請訪問: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