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bqg.info,重生于康熙末年!
到了四月,總督府馬路對面的荷花池旁。已經立起一圈圍墻,蓮花書院已經竣工,天佑他們幾個,也都入學。
當一切公務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曹颙反而清閑下來。
練兵的差事,交給幾位提督、總兵,民政則由布政使司布政使負責。
直隸本無布政使與按察使,只設守道與巡道。
還是在曹颙外放直隸后,雍正才提出效其他行省,在直隸設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負責民政與刑事。
新來的按察使司按察使,是從南邊平調過來,科班出身,聽說辦案干凈利索,在南邊官場官聲頗佳;新來的布政使,卻是個熟人,那就是曹颙昔日太仆寺同僚唐執玉。
唐執玉這些年來,遷來遷去的,鴻臚寺、大理寺都去過了,就在正四品的位上打轉轉,前幾年還因得罪人。被罷了官職,起復后被外放出京,做了幾年奉天府府丞。
直到雍正二年,一歲三遷到禮部侍郎,唐執玉才算是嶄露頭角。
以他的侍郎身份,即便外放,也當是一省巡撫才是,可是這回卻是放了直隸布政使,從正二品降為從二品官。卻是沒有人覺得他是低就,因為直隸督撫是一人,這布政使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要缺,同其他省份的巡撫也弱不了多少。
加上曹颙是他昔日上司,擱在外人眼中,反而覺得唐執玉備受器重。
不管曹颙背景如何,畢竟不是科班出身,又年輕,負擔一省軍政還是太吃力了些。皇上派下唐執玉,即是保全了曹颙,又成全了唐執玉。
顯然,曹颙也這么認為。
出仕十數年,在昔日同僚中,曹颙與之合作最愉快的,就是唐執玉。不管是從品行,還是從能力上,唐執玉都值得敬重。
他便將那份《直隸發展大計》交給了唐執玉,由唐執玉帶人去執行。
就如同早年在太仆寺衙門時那樣。唐執玉被曹颙的奇思妙想鎮住。不過,同曹颙這個理論家相比,唐執玉顯然是實干家。
所以關于曹颙提及的那些物產、農耕方面的條例,他便格外慎重。他不贊同馬上推行,而是要親自下去轉一圈,實地考察,再下決斷。
換做其他上司,下屬這樣質疑,早就要惱了;換做曹颙,只有欣喜。
他正擔心弄出的這一套,跟王安石變法似的,上頭想的是好的,下邊執行的變了味兒,最后倒霉的還是地方百姓。
由唐執玉這個性子嚴謹、辦事仔細的人盯著,這套富民的政策執行起來,曹颙才能更放心。
如此這般,曹颙將手上的差事都派了下去,日子就不再像早前那樣繁雜。
他巴不得清閑,可是總督府這些幕僚文書,就閑置不少。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悠閑的,這些幕者。沒有選擇出仕,而是選擇隱在幕后,有的是為了求財,有的則是為了求權。
在他們看來,要是手上不接差事,不好表現自己的能力,也就少了外頭的“孝敬”,淪為成了刀筆吏之流。
宋任見幕院氣氛不對,便對曹颙提議,將這些人舉薦到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衙門,既平了眾人躁動,還掌握這兩司動態,也正符合“御下之道”。
蔣堅卻是不贊成如此,將直隸弄成鐵桶似的,固然可以證明曹颙能力出眾,卻未必是皇上樂見。
總督府幕僚文書的薪酬已算豐厚,從每年五十兩銀子,到每年五百兩銀子不等。
加上年節賞銀,不僅能養家糊口,日子也能過的比常人富足。那些存了斂財心思之人,立身不正,要是想走也不必強留。
曹颙想了想,折中了一下,實在表現輕浮的就尋了由子辭退;真有能力、不甘寂寞的幾個,他也沒有往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舉薦,而是直接寫了推薦信,打發他們去山西伊都立處。
伊都立前些日子,連來了好幾封信,請曹颙幫忙留心。聘幾個當用的幕僚、書吏過去。
他這幾個月的巡撫生涯,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焦頭爛額”。
山西官紳一體,地方勢力極為強硬,他這個一省父母下去,也有點無處下嘴的感覺。
加上他帶過去的那些人,多是族人親戚,經驗豐富的幕僚書吏寥寥無幾,更是雪上加霜,才來信跟曹颙求援。
要是來布政使不是唐執玉,是其他人,曹颙會“舉薦”幾個幕僚文書下去,掌握下邊動態,省得兩處政見有異,耽擱功夫;換做唐執玉,那樣的話,反而影響兩人和諧。
至于按察使司,是雙重領導的衙門,既歸直隸屬督察院管,又歸督撫衙門官管。
在曹颙看來,司法權還是相對對立些要好,自己參合進去插手刑事,還不如在上邊監管。
對于曹颙的決定。宋任與蔣堅沒有說什么。
只是自打這以后,他們兩個相處起來,便不如早下那么自在,而是有些微妙,總有點爭鋒之勢。
其他幕僚、書吏,或是親近宋任,或是親近蔣堅,像是在站隊。
曹颙察覺這其中變化,沒耐心弄“平衡”那套。
他自覺精力有限,應付京城與地方官們已經耗費心力,不愿在總督府里還不省心。
于是。他根據宋任同蔣堅所長,明確二人責任范圍。
宋任是負責京城方面的官場關系,與六工房中,吏、兵、工三房;蔣堅則是負責省內官場往來,與戶、刑、禮三房。
如此一來,這兩人倒是不分上下,平分總督府庶務。
這回,傻眼的是先頭站隊的那些幕僚與文書,這個明明是吏科的,卻偏偏前些日子與蔣堅攀上鄉誼;那個是戶科的,頭兩天到宋任跟前“請教”。
蔣堅與曹颙相處的久,宋任人老成精,曹颙雖沒有直言不滿,可這般不偏不倚地明確分責,也表達了他的意思。
他顧念舊情,信賴蔣堅,同時也看重宋任的經驗,予以重任。
這兩人都是聰明人,自是曉得分寸。
加上這回分責后,兩人所處理的,都是他們最擅長的,他們也就都有了干勁。到底誰為總督身邊第一人,不是靠嘴皮子說了算,最終還要看誰差事做的好。
他們兩個年俸是每人一千五百兩銀子,這在督撫一級的幕僚中,待遇不算最高,也能排到前面。
加上他們得了曹颙器重,下邊官員來總督府時,還有“幕敬”。幾個月下來,每人也有七、八百兩銀子,一年下來少說也有兩、三千兩銀子。
不管是收益,還是所治之地,身為幕者,他們已經到達事業的頂峰,兩人很是干勁十足。
蔣堅之妻鐘氏,不僅知書達理,還工詩善畫。
早先在京城時。李氏便很喜歡她。到了直隸后,李氏便言請鐘氏指點丹青。
不過是為了解悶罷了,李氏年紀漸大,已經有兩年不拿針線。可是除了應酬,與陪著兒孫說話,每日里還有半日空閑,她閑著無聊,便開始畫佛像來消磨功夫,這才提出請鐘氏指點的話。
因這個緣故,鐘氏每隔一天,便到李氏處教上一個時辰。
妞妞與天慧瞧著有趣,每次也跟著湊趣。她們年紀小,佛法什么的,對她們來說太遙遠。隨著鐘氏學畫,也多是畫些花草,自己配色,畫一些新的花樣子。
不過,鐘氏的“教畫”生涯,只進行了一個多月就停止,因為查出來身孕。
蔣堅已經年過不惑,這又是他們夫妻成親三年首次有喜訊,眾人都替他們夫妻歡喜。
自打知道蔣堅成了總督府幕僚,這半年來蔣堅老家那邊的族人,先后打發了好幾撥族人帶孩子過來。
雖說沒有明著要蔣堅收嗣之意,可這大的十幾歲,小的七、八歲孩子送過來,其用心顯露無比。
就連蔣家族長,都給蔣堅來信,讓他在眾侄中挑一個留在身邊。
蔣堅哭笑不得,他打小養在寺中,長大后又學的是法家,滿心抱負就是為百姓張目,對于血脈傳承之事,反而看得不那么重。
三個孩子中,他一個都沒選,決定全部送回江西。在給族長的信中,也表明自己并無過繼嗣子之意。
送幾個孩子過來的蔣氏族人,都勸蔣堅三思。
他已經四十多歲,就算以后有了親生子,等他知天命,孩子還在稚齡;留下兩個侄兒在身邊孝敬,總是便宜些。
蔣堅卻很堅定,幾經勸說,也沒有改變主意。
那幾位族人當面沒說什么,背后卻將此事都歸到鐘氏頭上,以為是她攔著。
他們正想著仗著長輩身份,從鐘氏那邊再勸,就聽說鐘氏有喜,最后只得不情不愿地離開了直隸。
蔣堅雖沒有官職在身,可誰都知道,他是曹颙的臂膀。
他家有喜訊,這道賀的自是絡繹不絕。
就連宋任這邊,都使人往蔣堅處送了賀禮。是專程使人從京城淘換來的,一幅百子圖的帳子,還有一塊童子抱蓮的碧玉插屏。
這兩份禮,不僅精細,還帶了吉祥。
蔣堅看出宋任在示好,不僅接受了這份好意,還專程置辦了酒席,單請宋任吃了一次酒。
這一頓酒吃過,兩人之間的關系,不能說恢復如初,也再沒有之前的明爭暗斗……
年度評選結束,年度作品第八,進前十了,吼吼,感謝大家,超級感謝,_……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