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280進口價格一半的加工中心,還要降價10萬!_sjwx
280進口價格一半的加工中心,還要降價10萬!
280進口價格一半的加工中心,還要降價10萬!
“他們居然沒提要更多生產任務的事?”
吃完飯后,張鳴秋陪著趙巖跟范志勇去了哈一機,到下午回來,告訴謝威,長征廠是真的下了40臺各種型號的五軸加工中心。
作為第一個客戶,一出手就是40臺,哈一機在跟學校商量后,準備以46萬每臺的價格向長征機械廠提供最大的1070加工中心。
張鳴秋回來后第一時間找謝威商量。
謝威的關注點卻在長征廠是否用加工中心訂單要求更多火箭彈生產訂單。
“沒有。”
張鳴秋肯定地表示,“我也試探過,他們目前并沒有這方面的想法。”
“進口的1060加工中心,最低價格超過52萬美元,精度還不如我們現在的,這價格比他們低了不少……應該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張鳴秋更在意價格。
“哈一機那邊生產成本多少?”
謝威沒有回答張鳴秋的話,而是詢問生產成本。
“不算研發成本,每臺的生產成本在16萬,主軸最高轉速只能達到6000轉,這比不上進口的最低8000轉轉速……”
“價格高了,降低下來,36萬!”
謝威想了想,沉聲說道。
“啊?”
張鳴秋以為自己聽錯了。
雖然16萬的生產成本,賣出36萬的價格,也有20萬的利潤,隨著產量增加,生產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利潤更高。
可36萬,比起鬼子同類型產品的價格,只有一半不到啊!
“需要利潤來支撐后續技術的研發是沒錯,哈一機那邊也需要利潤升級制造能力,如果我們賣的價格太高,進口的價格將會更高!與其這樣,不如我們吃點虧,把他們的價格給打下來!”
謝威斬釘截鐵地說道。
他采取了跟之前程控交換機一樣的策略。
“程控交換機采用這樣的策略,并沒有給我們帶來更多訂單,反而加快了國際供應商的進入速度……數控機床跟程控交換機不一樣,一旦價格太低,國外涌入太多,國內的機床廠在無法獲得足夠的利潤情況下,很難往這里面投入……”
張鳴秋提醒謝威。
一味的低價策略,并不利于國內數控技術的發展。
現在國家開始向著市場經濟轉向,絕大部分企業都失去了大量的計劃訂單,需要問市場要利潤,要發展經費。
20萬的毛利潤看起來很多,甚至都已經超過了55,拋開研發成本、設備成本、管理成本等,純利潤將會降低到不足25。
還有多少企業愿意投入這方面的研究?
國內機床企業不愿意投入研究,國內龐大的市場將會成為外國數控機床制造商的市場。
“還有,國外技術比咱們先進,我們研發出來的,他們降價銷售,利用我們沒有的更先進的一代技術在國內賺取更多的利潤,擠壓我們的利潤……”
張鳴秋在這事情上,認知倒是非常清醒。
“校長,您說的沒錯。不過,我們得換個角度考慮。”
謝威還是認同張鳴秋的說法的。
他既然提出用低價策略,那是充分考慮過這些問題的。
張鳴秋一臉疑惑地看著謝威。
“叫上哈一機的相關負責人一起吧,免得到時候又解釋好幾次。”
謝威想了想,覺得這事情只是跟張鳴秋說沒用,哈一機那邊是生產方,雙方從一開始就在合作,數控系統的開發哈一機也付出了不少。
46萬的價格,就因為長征機械廠是第一個用戶,還一次購買40臺,哈一機才報出的價格。
謝威直接把每臺價格砍了10萬!
40臺,那可是400萬,在目前人均工資不到40的80年代,絕對是一筆巨款。
哈一機能樂意?
“也好。”
看了謝威好一陣,見他不是開玩笑,張鳴秋忍著好奇問謝威原因,點頭說道。
“唉非常時期,行非常事,誰不想多賺錢!”
知道張鳴秋非常不支持自己的想法,謝威也是沒辦法。
果然。
張鳴秋離開沒多久,杜國旺跟哈一機派過來的技術負責人母志平兩人就找到了謝威。
“國內就我們一家能提供數控系統跟機床的,現在不抓緊時間占領市場,獲得更多研發經費,等到外國同類型產品跟技術大規模進入國內市場,我們的研發經費就會出現問題啊!”
母志平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400萬啊!
而且,隨著哈一機出售的加工中心增加,損失的利益還會進一步增加。
他是技術人員沒錯。
問題不在這上面。
雖然哈工大在資金方面對數控技術的研發有傾斜,可母志平一直跟杜國旺合作,也清楚整個研發過程經費并沒有那么充足。
經費充足,進展還會更快一些。
“母工,這事情,等哈一機的領導過來,我一起解釋。放心,后面持續的研究,數控技術絕對不會缺乏經費的!”
謝威就知道。
一個個解釋,實在是太難了。
“程控交換機的業務并沒有因為我們采用低價而快速占領市場,甚至讓國際供應商在知道我們技術取得突破后會加快進入國內市場……現在的程控交換機,七八家合資單位成立,這是圍剿國產程控交換機的架勢啊!”
杜國旺也提醒著謝威。
他總覺得年輕人太過理想化。
程控交換機目前的處境非常危險,只是謝威可能沒有太過重視。
進口的價格已經降低了,國家缺乏外匯,這讓不少想要進口程控交換機的郵電局跟地方政府只能盯著。
合資產品的出現,完美地解決了缺乏外匯的問題。
價格還比進口的便宜多了。
在大多數人眼中:國外的技術終究比國內技術先進,寧愿價格高一點也要用國外的。
“確實存在這方面的風險。”
謝威點頭,表示認同杜國旺的說法。
“那你……”
杜國旺無法理解,謝威如此精明的年輕人,既然知道這樣的后果,為什么還要這么干。
“杜主任,晚點我向大家一起解釋,一個個解釋,實在是太難了。不過目前咱們的數控團隊,得加快一些進度了。雖然有巴統禁運的存在,但是在我們有了突破后,為了打壓國內的單位,國際上的供應商們會提供比我們技術更好一點的……”
“我們一直都在努力,甚至整個團隊從搞數控系統開始,連休息都沒有!”
母志平一臉不滿。
“謝威,整個團隊之前的狀態你也知道,從搞數控系統開始,大家都是夜以繼日,就為了能盡量縮短跟國際上的差距。現在看起來有了一定的突破,可精度跟技術要想進一步提升,需要的經費開始呈幾何級增加……哈一機那邊也需要經費提升制造能力……加工中心的轉速不是設計不出來,而是目前材料跟加工工藝都達不到……”
杜國旺抱怨著。
隨著技術研究的持續推進,數控技術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龐大。
甚至不只是數控系統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連主體的機床核心結構也需要進一步改進。
經費!
校企辦每年賺錢是不少,甚至越來越多,可花錢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不僅之前的技術需要持續投入到技術升級的研究中,還需要一些相關配套技術的研發投入。
謝威現在降低了銷售價格,意味著未來會損失更多利潤。
“杜主任,數控技術是重中之重,肯定不會缺了經費的。等哈一機的領導們到了后,我統一向大家解釋,如果大家認為我說的沒有道理,咱們再討論定價問題吧。”
謝威不想跟杜國旺爭論。
就因為配套不足,才必須從剛上市就把數控機床的價格打下來!
聽起來是悖論,實際上只有價格降低下來,才能促使配套產業快速發展起來。
“叮鈴鈴”
正在杜國旺越來越生氣時,謝威辦公室里的電話響了起來。
電話是張鳴秋打來的。
張校長告訴謝威,哈一機的領導已經到了學校,讓謝威去校長辦公室旁邊的小會議室。
在知道廠里提出46萬的價格被謝威否決,甚至要求價格進一步降低到36萬,哈一機的領導們坐不住了,接到張鳴秋的電話后,就火急火燎地趕到了學校。
謝威絲毫不意外。
“杜主任,母工,哈一機的領導來了,咱們去小會議室吧。”
杜國旺見謝威沒有絲毫松口的跡象,只能默默嘆了口氣,轉身就向外面走去。
到了土木樓,212吉普已經到了。
雖然距離并不是太遠,走過去還是需要不少時間,由此可見謝威提出大幅度降價讓相關人員有多么著急。
銷售百臺就少1000萬純利潤,銷售千臺少上億啊!
而上億的科研經費投入到數控技術的研發中,至少可以取得不小的突破了。
學校參與的領導不多,除了張鳴秋跟劉德寶,就是杜國旺跟機電系的兩名教授,哈一機的倒是來了五六人。
謝威剛進辦公室,哈一機的眾人全部神色不善地盯向他。
唯獨沒有異常反應的就只有劉德寶。
“……諸位,我知道大家覺得46萬的價格已經很低了,比起進口的,幾乎只有一半的價格……”
沒等眾人發難,謝威率先開口。
“我們程控交換機的低價策略,目前看起來已經遭到國際通訊巨頭的聯合圍剿……”
“既然你知道,為什么還要如此?”
哈一機副廠長杜洪粗暴地打斷了謝威的話。
知道謝威在哈工大說話的分量,整個合作過程,他們都沒有對項目研發指手畫腳,甚至整個哈一機都極其配合哈工大的研究工作。
當然,這跟哈工大出了大部分研發經費也有很大關系。
“杜副廠長,稍安勿躁!謝威不是在向大家解釋嘛!”
劉德寶不樂意了。
見杜洪打斷謝威的話,非常不滿。
謝威這么精明,會干吃虧的事情么?
即使現在干了看起來吃虧的事情,將來也會從其他方面找補回來的。
看到劉德寶如此沒原則地護犢子,別說哈一機的領導們有些難以接受,連張鳴秋跟杜國旺都覺得不可思議。
在他們看來,謝威要求主動降價10萬,完全是一步錯棋。
謝威意外地看了一眼劉德寶。
“謝威同志,不用理會他們,你把自己的想法說說……”
劉德寶現在絲毫不擔心別人說自己沒原則。
其他人能搞將近10億美元的裝備出口訂單,他劉德寶也會沒有任何原則地無條件支撐。今天剛得到消息,上級已經批準了謝威跟阿卜杜拉談的新合同,阿卜杜拉也帶著人返回學校,明天就到。
謝威主動降價,肯定是有原因的。
謝威看了劉德寶一眼,不明白他發哪門子瘋。
對著眾人開口說道:“諸位領導,三軸數控加工中心,屬于巴統禁運清單中絕對禁運的戰略裝備。在我們擁有技術之前,不管相關單位如何談判,國際上沒有賣任何一臺三軸聯動的加工中心給我們……甚至連已經落后的紙袋打孔的加工中心都不賣……”
“隨著各個單位從原本計劃訂單向市場化改革的推動,大部分在國內技術基礎不錯的單位,需要提升制造能力。而數控機床是制造能力提升的關鍵設備……”
眾人原本的不滿很快被尷尬所取代。
戰略裝備!
可使用這些戰略裝備的,是全國所有機械加工單位。
不是每個有需求的單位都能搞到購買數控加工中心的經費的。
他們隱隱有些明白謝威的目的:加快國內制造企業的技術升級!
“僅僅靠我們一家賣數控設備,要培養操作人員、技術人員,速度得多慢?進口的數控機床,國外需要提供技術培訓……而他們建立合資工廠,不管是技術工人還是技術人員,都不可能從他們國內派來對吧?為了打壓我們,合資企業的工廠,同類型產品,想要在價格上高我們太多,能行么?”
謝威聲音不大。
卻如同一擊重鼓,狠狠地響在眾人的腦海。
他們看的只是單位的利益。
謝威考慮的確實整個國家利益以及行業的利益。
外資只要進來,就會幫著培養人才;外資為了打壓哈一機的數控機床,就必須大幅度降價才能占領更多市場,這就減輕了有需求的單位技術升級成本;而數控機床市場需求越大,行業人才培養的也就越多……:sjwx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