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我說你病了
wenxuem推薦各位書友閱讀:大明第一國舅第81章我說你病了(女生文學wenxuem)
外部的敵人幾乎被消滅,軍事上的威脅不大了,明朝自然可以安心發展。
對于朱元璋來說,這時候就適合大力的整頓吏治、收攏權力,快速的進行他的施政方式。
明面上的敵人現在消滅了不少,可是一些藏起來的敵人也要揪出來,哪怕有些人和他一起打天下,但是在治理天下的時候,那些人就是敵人。
政見不同、對皇權有威脅等,都是朱元璋可以視作敵人的理由。
劉姝寧回到了院中,對馬尋說道,“夫君,過些時候我們是不是該回鄉一趟?”
馬尋說道,“也到了爹的忌日,到時候你跟著姐回去,你到底是新婦,你跟著回去祭拜。我就不回去了,我去北平。”
劉姝寧很是意外,“北平?不是說戰事已經結束了,為何要去北平?”
肯定不是去欣賞元朝的昔日都城,也不是去參觀未來的首都,現在的北平是軍事要沖。
馬尋解釋說道,“北伐結束,在北平建的功臣廟建成了,我跟著姐夫過去。”
劉姝寧一時間覺得有些不對勁,皇帝去北平、皇后回老家,將太子留在京城監國。
而且李善長已經告老還鄉了,這個時候讓太子監國的話,說不定會出現一些混亂。
至于馬尋為什么要跟著一起去北平,這也有些古怪。
因為正常的情況要么是他代表皇帝去北平,要么就是皇帝親自過去,馬尋這個國舅該留在京城。
雖然對于這樣的安排很不理解,不過劉姝寧也沒有多說什么。這樣的朝堂大事她不是很懂,那就不要瞎說什么。
皇帝的一些用意,估計不少人都能夠看出來。
只是斗紅了眼的楊憲、胡惟庸等人未必就能夠及時醒悟了,現在的他們就屬于上頭了。
再次上朝的馬尋及時出班奏告,“啟奏陛下,大軍北伐建功,死難將士撫恤等當及時發放。”
朱元璋立刻回答說道,“大都督府務必及時核定軍功、賞賜、撫恤,各衙門也不得延誤此事。若是有人不用心,決不輕饒!”
馬尋就再次說道,“陛下,臣以為將士沒于王事,當享社稷香火。北伐艱難,陛下當親赴北平、祭奠死難將士。”
馬尋的話音剛落,不少文武官員都錯愕起來,隨即就開始了爭論。
有人自然支持,也會有人反對,這可是讓陛下從京城遠赴數千里外的北平,這太遠了!
馬尋可管不了那么多的事情,他負責將事情給挑起來就行,然后就可以靜待結果出現。
下朝后的劉伯溫憂心忡忡的找到馬尋,“你為何要建言陛下去北平?這是陛下的意思?”
“丈人,我這么穩重的性格,肯定不會輕易開口。”馬尋也不隱瞞,因為隱瞞也沒用,“這就是陛下的意思,他想要去北平祭奠死難將士。”
劉伯溫更著急了,“現在中書省斗的這么厲害,陛下哪能離開朝堂?”
“現在沒了外敵,陛下可以安心內政。”馬尋看著劉伯溫,說道,“丈人,我看你氣色也不太好,要不要我給你把把脈?”
劉伯溫愣了一下,很快明白馬尋的意思,“這個時候就走?”
馬尋一臉平和的笑容說道,“賦閑也好,安心休養幾年,說不定什么時候陛下就讓你起復了。要是丈人擔心酬功,我覺得不用擔心,年底就大封功臣。”
提起這事劉伯溫也認真了,“大封功臣這事太大,上上下下都盯著這事。很多人都有功勞,也都想要爵位。要是有人請托,你不能幫著說話。”
劉伯溫自然也不能免俗,爵位和官職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可以傳給子孫后代。
馬尋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爵位這么大的事情,確實很多人都盯著。
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這道理放在什么時候都有用。
有人覺得自己的位置高了,有人覺得憑自己的功勞怎么也值得更高的位置,這里頭的爭論就多了去。
馬尋知道自己的國公之位是穩的不用著急,而劉伯溫覺得自己有機會朝著侯爵的位置沖一沖。要是伯爵也能接受,子爵就有些不平衡了。
這兩年不少人都在盼著大封功臣,而有些消息也基本確定。
大明的爵位準備恢復古制,列爵五等,也就是公、侯、伯、子、男。
也定下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爵位分為有世襲的,一種是沒世襲的。
比如說李貞現在身上的恩親侯,這就是沒世襲的爵位,這就是給誥而不給世券。
簡單的討論了一下大封功臣的事情,需要關注的重點是其他。
劉伯溫壓低聲音小聲問道,“我這個歲數要說告老也沒問題,我比李相還要大三歲。只是我要說病了,陛下能信嗎?”
馬尋立刻說道,“我說你病了,那你還不是病了?”
劉伯溫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馬尋的醫術到底好不好,這也是眾說紛紜的事情。
說他醫術不好肯定沒人信,要不然怎么救了皇后、太子,還救下來了常遇春呢?
現在一個勁的在忙著培養醫官等,那就是因為他有醫術。
可是說他醫術好吧,沒幾個人看過他扎根下藥,也從來都不幫其他人看病。唯獨幫外人看了一次病,結果李善長給看的告老還鄉了。
劉伯溫隨即還是擔心,“陛下說不定不準我告老。”
“那不至于,真要是老了、病了,該告老還鄉還是會告老還鄉。”馬尋就說道,“實在不行,我去陛下那求情,我從未求過陛下。”
一時間劉伯溫有些感動,馬尋這個女婿沒得說。人情這東西,有些時候就不能輕易去用。
就像馬尋這個國舅一直有分寸,也不給皇帝、皇后添麻煩,所以帝后都無比喜歡他。
馬尋這么說有底氣,除了覺得自己可能還是有些面子之外,也是因為歷史上的劉伯溫告老還鄉沒有受到阻止,該讓他回去還是讓他回去。
劉伯溫隨即有些擔心的說道,“其他倒是好說,我還是直接上表請求告老吧。我這沒病沒災的說病了,陛下不信不說,還拖累你。”
馬尋立刻說道,“岳丈用不著擔心,我看急病看的不準,看慢性病厲害。你沒病我也能給你看出來病,陛下那里也不會多想。”
劉伯溫認真打量著馬尋,再次對馬尋的醫術有所懷疑。
不是懷疑馬尋懂不懂醫術,而是擔心這孩子到底是學了些什么醫術,和尋常郎中完全不同。
怪不得當初混的都出家了,別人學醫都是學些能夠‘立竿見影’、‘藥到病除’的醫術。
可是馬尋倒好,學了些很難一下子看出來效果的醫術。
劉伯溫仔細想了想之后說道,“這事情先不急,不急著現在就去說。等到陛下從北平回來,再去上表吧。”
這個時候想要告老,劉伯溫心里不踏實,要不然浙東的人都要被一鍋端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時機敏感,這時候和馬尋一唱一和的急流勇退,很容易被皇帝猜疑。畢竟劉伯溫也清楚皇帝對他有芥蒂,這時候還是少做些動作更好。
馬尋就笑著問道,“丈人可想好了是歸鄉,還是留在京城?”
“我自然是想要歸鄉,到時候整理一下文稿、書籍,也好著書立傳。”劉伯溫有些開始暢想退休時光了,我對如今的文風不太喜歡。”
劉伯溫才能出眾,這也是位文學家,他喜歡漢唐時期的文學傳統,不喜歡元代以來的纖麗文風。
他也認為強調作品的教化作用,既可以對下移風易俗,也可以對上諷諭勸諫。
文化教育是一個無比重要的陣地,這一點馬尋也心里有數。
看到馬尋在點頭,劉伯溫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也用不著替我操心,該想想你自己的事。你都二十一了,我也到了花甲之年,還想著抱抱外孫。”
馬尋再次感覺到了壓力,有些事情他也沒辦法控制,前期的準備也好、算著時間也罷,這都在努力,可是暫時沒看到成果啊!
劉伯溫繼續說道,“姝寧嫁入馬家,自然該為馬家延續血脈。皇后那邊也催的緊,都該用心一些。”
一個小太監忽然出現,算是解了馬尋的困局。
看到馬尋,朱元璋打趣說道,“又和你丈人嘀嘀咕咕說些什么呢?”
“還不是擔心去北平的事情么。”馬尋說道,“聊了沒幾句就催我和姝寧,這事情我也用心了,這能怪我?”
朱元璋就立刻說道,“這是大事,你丈人不說,我和你姐都得催你。你那算日子的法子,真的有效?”
“我覺得應該有效,要是算準了的話,也該是時候了。”馬尋仔細想了想說道,“姐夫,這一次去北平,我得跟著去吧?”
朱元璋有些意外的看著馬尋,“你想去?”
馬尋立刻開口說道,“我是想去,免得在京城被人算計。上回北伐的時候就急著趕路了,我還想要再四處走走看看。”
朱元璋打趣說道,“你還真是困不住,總想到處跑。姝寧有身孕就準你跟著去,沒身孕你得留在京里,要不然你姐得怪我。”
這也是實話,為馬家延續血脈是頭等大事。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