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我在建學校
wenxuem推薦各位書友閱讀:大明第一國舅第99章我在建學校(女生文學wenxuem)
當看到馬尋這個國舅的時候,陳之棟已經有些熱淚盈眶的感覺了。
他本來就是一個比較擅長外科的太醫,也不知怎么就入了國舅的法眼,給要了過來辦事。
培訓醫官也就培訓醫官吧,這也沒什么,本來就是太醫院的工作之一。可是現在看看國舅培養醫官的方式,那就特殊了。
清創、消毒、縫合,這是基本的要求,以前的醫官也會一點,但是沒有馬尋要求的細致。
針灸、湯藥、熱敷等等,這以前也有,馬尋要求的是太醫院的人集思廣益,包括延請名醫整理醫書。
馬尋這邊也弄出來了一些急救措施,比如說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這都讓不少人覺得‘大開眼界’。
這就不是簡單的醫官培訓了,這里面也包含著很多的基礎醫學知識了。
陳之棟等人想些什么不知道,但是馬尋覺得護理學發展的好,那么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解剖學、生理學等學科也可以取得進步和發展。
看著眼前的十幾間房舍,馬尋非常開心,“小半年沒見著了,這邊看著好像個樣子。”
陳之棟有心吐槽,他聽聞國舅對國子學不用心,基本上是不聞不問的。
可是雞鳴山下的醫官學校,那是國舅非要建的,結果這也是許久沒有露面了,也就是初建的時候有事沒事來看看、制定了教學內容。
陳之棟連忙說道,“國舅隨駕北上的時候,戶部、工部調撥了不少工匠和物資,皇后殿下和太子殿下也都派人來看過。”
確實沒人敢偷懶,即使馬尋不常過來,但是這就是他的‘政績’,馬秀英和朱標時常會讓人過來看看。
即使不太懂一些專業的事情,可是有沒有人偷懶、物資調配及不及時,這些事情他們能明白。
馬尋笑著開口說道,“還是皇后殿下和太子殿下想的周到、宅心仁厚,皇后時常教導我醫者仁心、當救人治病,我看這就能為校訓。”
陳之棟也立刻討好說道,“皇后殿下寬仁、慈愛,天下臣民皆知。”
“我是奉皇后殿下旨意編纂醫書,是太子殿下憐惜傷兵困苦,這才建的學校。”馬尋就開口說道,“回頭你去上奏,以醫官名義遞奏章去中書省。”
陳之棟有些尷尬的說道,“國舅爺,下官只是正八品的御醫,奏章難以遞到中書省。”
太醫院的院使才是正五品,那就別說御醫了。而太醫院管著藥庫的大使等,那都是不入流的,只能算‘吏’。
馬尋有些不高興的說道,“我得想辦法給你加官,國子學那邊祭酒是正四品、五經博士這些都是正八品,九品官一大堆,憑什么我的學校就沒個品級?”
聽到馬尋的話,陳之棟猛然一喜,誰還不想升官發財呢,哪怕是御醫也是想要升官的。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是人之常情。
可是在小小的激動之后,陳之棟也覺得有些不現實,御醫這些本來就官職不高。
而這些醫官等本身也沒什么職級,在這里的學員或者教課的郎中等,自然也就沒什么品級了,大家早就接受了。
陳之棟等人是覺得升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馬尋覺得自己必須要做些什么。
他的學校可不會只是單純的培養一些醫官等,這衍生一下就是很多的自然學科呢,這就是和國子學辦學理念不同的‘大學’。
憑什么國子學的祭酒就是正四品,我的大學就只能是正九品的御醫兼職一下,這太說不過去了!
“我看你調去大都督府好了,你現在做事我也滿意。”馬尋就開口說道,“在太醫院,你最多也就是個正五品、正六品的院使或院判。”
陳之棟喜笑顏開的說道,“下官官職卑微,謹遵朝廷、上官差遣。”
從一個正經的醫生調到大都督府,這也沒什么可沖突的,軍隊之中本來就有醫官,只是沒有品級罷了。
但是在軍中那些醫官、醫士也是有考核要求,也是要看看病救人的條件來賞功罰過。
最主要的是明初的文官、武將界限沒有那么清晰,文官想要跳到武官的行列當中有些難,但是武將管著文官就是司空見慣了。
有國舅的提攜,陳之棟這個正九品的御醫到了大都督府,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升官了。
不要說馬尋的身份了,就是大都督府的那些都督、都督僉事等送個名冊去兵部,兵部尚書也只能乖乖簽了,吏部的人也不敢對大都督府的官員升遷等阻攔。
吏部、兵部,現在只能是配合著大都督府辦事,大都督府的獨立性非常強。中書省和六部加在一起,都不夠大都督府打的。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人之常情。
有馬尋這么個炙手可熱的顯貴愿意提攜,陳之棟心里別提多開心了。此前的兢兢業業、謹小慎微,這都是值得的,現在收獲了成果。
馬尋仔細的在檢查著學校的培訓,問道,“按照常規的培訓,這些醫官、醫士多久要隨軍?”
陳之棟就立刻回答說道,“國舅爺,按照常規的來算,醫官培訓的時間長一些,醫士稍微歷練一下就能隨軍。”
醫官,基本上算是半個醫生了。但是醫士的話,會些簡單的急救和止血基本就夠了。
不過陳之棟繼續說道,“只是以國舅爺的安排,我想這些人至少還要再學半年,才能學的精。”
馬尋仔細想了想說道,“安排一下人,找三十學的好的。這三十人重點關注一下瘴氣等防治,這些事情得抓緊。”
陳之棟心里也明白,現在學校里的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從軍中找來的,所以很多的情況是非常了解,朝廷對四川的明夏用兵是成為定局的事情。
既然是要對四川的明夏用兵,那么云貴的段氏和元朝梁王,大概率也是朝廷要用兵的對象。
既然是這樣的一些情況,所以也需要針對性的安排,這也是馬尋等人需要做的事情。
不只是蜀道難,瘴氣等東西雖然可能沒有漢唐時令人聞風喪膽,可是對于云貴川等地,多少前期的醫療儲備也是有必要。
既然是培訓醫官,那肯定是要做些正事,要讓皇帝、皇后覺得這些錢花的值。
看在馬尋的面子上,大都督府的那些人現在對他鼎力支持,但是如果一直都是賠錢買賣,大家心里肯定也是要嘀咕的。
看到馬尋的學校培訓出來的醫官可以治療傷兵、預防瘴氣、中暑等,那大都督府的人肯定就高興了,以后的支持力度就會更大。
到時候就算馬尋想要做些看似離經叛道的事情,文官集團的人都見不到馬尋,大都督府的驕兵悍將們先出頭了。
馬尋還是非常開心的,雖然學校現在只是初建,現在也只是在進行最為基礎的一些醫療培訓等,但是好歹是有些效果了。
慢慢來,時機成熟了就繼續去發展,還有很多的學科說不定在什么時候就可以順勢立項。
心滿意足的馬尋回到了家里,準備再整理一下自然學科的項目,要仔細的研究一下現在的生產力等等。
劉姝寧端來茶,說道,“夫君,大姐夫讓人送來了名冊。”
“大姐夫也真是,做事這么急。”馬尋接過名冊說道,“陛下一安排事情,大姐夫就立刻辦好。這些事情都不用急,偏偏就他等不得。”
對馬尋的吐槽,劉姝寧一時間無言以對。
馬尋仔細的看著名冊,就是皇帝的十個兒子封王的王爵,以及這些皇子們的生母等記錄。既然封王了,這些親王以后就藩也要安排隨行官員。
到時候大概率會從這些親王的母族選幾個人出來充任親王府的官職,這就不是小事了。
“半個月后?”馬尋忽然看了看時間,錯愕不已的說道,“那這么說起來的話得抓緊了,我不得天天去宮里盯著?”
劉姝寧立刻勸道,“夫君,這是大事。朝廷第一次封王,可不能馬虎了。”
李貞年齡大,朱標不適合出面,朱元璋和馬秀英明顯就是不愿意親自安排一些事情。
這一下好了,封王的儀式等,馬尋就不得不出面了,要去忙前忙后了。
馬尋痛心疾首的說道,“我本來準備好好安排一下學校那邊的事情,那些事情耽誤不得。現在封王的事情也耽誤不了,他們就是見不得我閑著!”
這基本上算得上是趕鴨子上架,是推著馬尋去做些事情了。
甚至再多心的想一想,這段時間馬尋就少不了要和文官多往來了,陶凱這樣的禮部尚書就會因為公事和馬尋的往來多起來了。
頭疼歸頭疼,可是馬尋也明白這些是正事,根本就是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必須要將這些事情給辦好才行。
不管是馬尋想要去做的事情,或者是帝后希望他做的事情,那也都是要好好的去辦好。
主動、被動,那也沒什么太大的關系,這些也都是馬尋現在必須要做的事。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